当前位置: 萨那 >> 萨那地理 >> 徕卡100年35张照片,重现摄影史
为庆祝徕卡诞生一百周年及在巴西圣保罗的LeicaGallery开业,巴西F/NazcaSaatchiSaatchi广告公司为徕卡打造了一支宣传片《徕卡年》,集中再现了过去年里最 的35张图片——市政厅之吻,拥抱的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切格瓦拉……影片极具质感和格调,2分钟的时间近乎历练了年摄影历史的精华。尽管并非所有照片都是使用的徕卡相机拍摄,但徕卡足够有资格为之代言。
1.ThePhotojournalist,,AndreasFeininger
图片来自德裔美国摄影师——安德烈亚斯·法宁格,于年加入《生活》杂志,并成为杂志历史上最为知名的摄影师之一,由其拍摄的纽约城市景观,以及自然界景观,生物的图片而广为人知。
法宁格极少拍摄人物,但其所拍摄的摄影师丹尼斯·斯多克(美国摄影师,23岁赢得《生活》杂志年轻摄影师的头奖,后加入马格南图片社)的照片,被许多人誉为《生活》杂志史上最为经典的杂志封面之一。
2.AldrinwalksonthesurfaceoftheMoonduringApollo11,,NeilArmstrong/NASA
年7月16日,阿波罗探月计划的第五次载人任务阿波罗11号发射,7月20日NeilArmstrong(尼尔-阿姆斯特朗)和BuzzAldrin(巴兹·奥尔德林)成功登月。
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后说了那句历史名言“That’sonesmallstepforaman,onegiantleapformankind.”图为阿姆斯特朗使用经过改装的哈苏EL大画幅相机,拍摄了另一位航天员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活动的相片。
3.RaisingtheFlagonIwoJima,,JoeRosenthal
年2月,二战接近尾声,美国太平洋舰队意图夺取东京以南公里的硫磺岛作为空军基地,以便能够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遭到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率部拼死抵抗,顽强地阻碍了美军的推进,是太平洋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斗。
年2月23日,战地摄影师乔·罗森塔尔跟随一支部队成功登顶硫磺岛制高点——折钵山顶,并拍下了这一经典的照片,这张照片随即被媒体广为宣传,极大地鼓舞了军队以及美国本土民众的士气,成为了战时最为知名的宣传图片,作者也凭借这一经典瞬间,荣获年的普利策新闻奖。
4.MigrantMother,,DorotheaLange
年,美国大萧条达到顶峰,波及人口约万。他们中的许多人盲目地漂泊,没有栖身之地,得不到基本的食物。作为农业安全局的摄影师多罗西亚·兰格走遍了美国的22个州,拍摄了许多反映大迁徙悲壮场景的照片。
年,摄影师在年2月访问美国加州一个尘土飞扬的豌豆采摘营地时抓拍了这张照片,图片中的女性名叫欧文斯·汤普森,32岁的汤普森是七个孩子的母亲,正滞留在加州的一个迁徙劳工农场,和2余民难民们一起忍受着饥饿。汤普森饱受折磨的面容立即引发舆论哗然,这张照片也成为了大萧条时代的标志。
5.WeepingforFDR,,EdClark
年4月12日,美国历史上任期最久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逝世,摄影师EdClark在送别总统遗体的队伍中拍下了美国海军乐手格雷厄姆·W·杰克逊伤感地吹奏罗斯福总统最喜欢的曲子《回家》的画面,图片被整版刊登于年4月的《生活》杂志上,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悲伤。
作为美国历史上任期最久的总统,罗斯福在位期间带领美国走过了大萧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6.Lebaiserdelh?teldeville,,RobertDoisneau
这幅《KissbytheH?teldeVille》(市政厅前的吻)是法国纪实摄影大师罗伯特·杜瓦诺的传世名作。年,法国从二战的噩梦中醒来,杜瓦诺受美国《生活》杂志邀请,拍摄以巴黎恋人为主题的系列。
摄影家被一对风情无限的恋人——西蒙戏剧学校的学生弗朗索瓦兹·波尔内和雅克·卡尔多打动,并邀请他们帮忙摆拍了这幅照片,情人的浪漫之吻和匆匆而过的人群形成强烈对比。照片最终被刊登在年6月12日出版的《生活》杂志上。一时间成为流行于世的影像,也使巴黎这座城市的浪漫气质深入世人心中。
7.Rodeo,NewYorkCity,–56,RobertFrank
瑞士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的摄影集《美国人》中的经典作品,拍摄了一位纽约街头的牛仔。罗伯特.弗兰克被誉为推进了纪实摄影发展的摄影大师。与以往纪实摄影的理念不同,他的纪实作品不再是为了阐述一种普遍的理念,而是一种基于个人的生命体验的个人发言。
弗兰克的影像与当时的“垮掉的一代”有着相似的精神特征,即对当时一味追求“进步”、“力量”、与“物质”的美国文化持有一种强烈的怀疑。“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小说《在路上》的作者凯鲁亚克为《美国人》作序时写到:他按下一次快门,就把一首悲哀的诗从美国汲取进他的胶卷。
8.RueMouffetard,Paris,,HenriCartier-Bresson
法国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经典作品,于巴黎拉丁区穆夫塔街,拍摄了一个兴致勃勃地给父亲买酒归来的男孩,男孩昂首阔步,充满了生活的乐观情趣。
布列松被誉为是现代新闻摄影之父,马格南图片摄创始人之一,由其提出并贯彻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影响了一代代摄影师,对当代新闻摄影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9.ChildrenDoingHandstands,Somalia,,ChrisSteele-Perkins
图片来自英国摄影师克里斯·斯蒂尔·帕金斯。帕金斯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年任玛格南社长。他的镜头曾聚焦在英国男流氓,索马里大饥荒,阿富汗战争下的村庄等。
年,索马里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行动失败后,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由于战火和天灾,加上社会经济已经崩溃,导致索马里出现大饥荒。
帕金斯的镜头聚焦在了这近万饱受饥饿煎熬、在生死线上残喘的普通人。尽管他曾经在黎巴嫩、非洲和拉丁美洲看到过战争和饥荒,但是索马里所发生的一切无疑是最为令他发指的。帕金斯说:“拍摄时,我必须严格控制个人情绪,虽然我时常因眼前景象而泪流满面。但摄影师必须对所处的环境保持敏感,并且与之同步。”
10.Sidewalk(Bookinmouth,NYC),,JeffMemelstein
美国摄影师杰夫·默梅尔斯坦的系列作品Sidewalk中的代表作,Jeff的摄影作品以各个城市的街道,先后出版过以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加拿大罗马纽约等城市的街头情景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
11.NapalmattackinVietnam–Nickút,
供稿于美联社的越南战地摄影师黄功吾于年6月8日拍下了这场被誉为促使越战提前结束的经典照片,年6月8日,一颗凝固汽油弹摧毁了9岁女孩潘金淑居住的村落,在与自己的亲人逃离火海的过程中脱去了燃烧的衣物。
这张照片迅速在国际舆论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将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推至顶峰,该照片被认为间接影响到了尼克松政府对越的决策,使越战得以提前结束。起初,美联社曾因为照片涉及女性儿童正面裸露等原因拒绝将其发表,最终图片编辑HalBuell坚信图片的新闻价值无可取代,顶住压力刊载了这张改变历史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传奇故事还在延续,图片中赤身逃亡的9岁女孩潘金淑,于年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任命为“和平亲善大使”,与摄影师Nicku一起为宣扬世界和平进行全球巡回演讲。
12.TheTroubles(WeWantPeace),,Hanns-J?rg
年代末至年代末,由于独立派组织“北爱尔兰共和军”及保皇派“厄尔斯特 ”等组织由于北爱尔兰的独立问题,及彼此间的宗教冲突,北爱尔兰爆发了长达20余年的准军事武装组织间的暴力冲突。
冲突最终由双方签订《贝尔法斯特协定》而终结,各方签署停火协议,并确保了北爱尔兰仍归属于英联邦,直到境内公投通过并独立的权力。
图片中一位刚从冲突中撤离的北爱尔兰青年天主教徒头戴防毒面具,站在涂有Wewantpeace字样的高墙前,拍摄者:Hanns-J?rgAnders凭借这张照片荣膺了年荷赛奖。
13.V-JDayinTimesSquare,,AlfredEisenstaedt
年8月15日重庆时间早晨7时整(美国东部时间14日),在同盟国主要参战四国的首都:重庆、华盛顿、伦敦、莫斯科,用华语、英语、俄语向战场上双方海陆空军队、世界各国,通过无线电广播,播发内容一致的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无条件投降。
胜利的喜悦迅速蔓延在战胜国的各个角落,波兰裔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在纽约时代广场记录下了这一不朽的经典时刻。
“我看到一个年轻水兵兴奋地沿街奔跑,拥吻他见到的每个女孩,无论高矮胖幼,这些都无没有分别。我拿着我的莱卡相机奔到了他的前面并越过我的肩膀往回望。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一个白色的身影被抓住了,于是我转过身,拍下了他亲吻护士的那个瞬间。”
14.Lapietàaraba,,SamuelAranda
年12月,北非国家突尼斯的本·阿里政权被民众抗议推翻为肇始,一场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规模空前的民众反政府运动如潮水般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革命运动浪潮随后波及埃及、也门、叙利亚、巴林等国,阿拉伯世界的独裁者们纷纷倒台。
西班牙摄影师塞缪尔·阿兰达于年在也门首都萨那拍下了这张照片,对抗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拉赫的示威者们将一医院,一名妇女将受伤的儿子抱在怀中。阿兰达也凭借这张照片荣膺年荷赛奖。
年2月27日,继穆巴拉克及卡扎菲政权相继被推翻后,也门长达33年之久的“萨利赫时代”也落下帷幕,北非和西亚其余国家的斗争至今尚未结束。
15.Granite,,StephenShore
图片来自于美国摄影师史蒂芬.肖尔年的作品。出生于年的StephenShore年少成名,24岁时就成为了第二位在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个人影展的摄影师,是最早使用彩色胶片进行创作的摄影师中的杰出代表。
StephenShore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其拍摄的一系列当时美国城镇风光,及日常景观的照片,其作品与传统的纪实摄影的图片风格大相径庭,加之率先采用彩色胶片使“色彩”这一元素参与到表现中。这一风格在当时以“故事性”为主要表现主题的传统下赋予了图片更多的“装饰性”及“观赏性”。
StephenShore在彩色摄影诞生之初,根据材料进步而对摄影语言的拓展对日后当代摄影的发展影响巨大,如今活跃于当代摄影舞台的摄影艺术家如南·戈尔丁,安德烈斯·古斯基,马丁·帕尔等都曾表示其早年的创作受到了StephenShore的影响。
16.Gun1,,WilliamKlein
这幅年在纽约百老汇第号街拍摄的《枪》,被公认为是克莱因摄影作品中 代表性的一副,收录在其年出版的影集《纽约》中。克莱因回忆起这张照片时说道:“他只有11岁,却已经学会了一切狰狞。”
威廉姆·克莱因作为世界摄影史上 的怪杰,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先后作为《Vogue》杂志时尚摄影师,电影制作人而广为人知。克莱因对当时马格南风格的纪实摄影不屑一顾,并对照片中的虚焦,变形,构图不合理等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失误”不以为意,“反技巧”的拍摄手法以及粗放的图片质量佐以克莱因敏锐的洞察力,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摄影风格。
17.FlowerChild,,MarcRiboud
年8月6日,由于7月31日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于东京湾遭遇北越舰艇袭击为导火索,美国国会于8月6日召开秘密听证会,8月7日众议院以票对零票、参议院以81票对2票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以他的判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使用武装部队——援助南越政府。至此美国全面介入越战。
年,美军发动第二次“旱季攻势”同年10月21日,首都华盛顿爆发了史上 规模的反战游行,近万名学生及民众发起“向五角大楼进军”运动,示威者们冲到五角大楼前的草坪上进行示威,并与警方发生了大规模冲突。
法国摄影大师马克·吕布拍下了这场反战游行中最 的照片。年轻女孩简·罗斯·克什米尔手持鲜花,神情肃穆地站在手持武器阻挡示威民众的士兵前,吕布回忆起拍摄这张照片时的情景时说道“她凝视着全副武装的士兵,试图于他们对话。我有一种感觉,士兵们对于她的畏惧,胜过她面对士兵手中的刺刀。
18.GeneralNguy?nNg?cLoanExecutingaVi?tC?ngPrisonerinSaigon,,EddieAdams
图片为美联社记者艾迪·亚当斯获得年普利策奖的照片,于上文提到过的由摄影师黄功吾于年所拍摄的《TheTerrorofWar》共同作为反战标志广泛见诸全球各种和平运动及宣传刊物中,被认为是反战助推器,提前结束了越南战争。《TheTerrorofWar》中赤身奔跑的9岁女孩日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和平亲善大使”而本张图片给图中枪决越共上尉的南越警察阮文鸾所带来的,却是令人遗憾的影响。
年1月31日越南农历新年初二,越共军队违反了当时的春节停火协议,发起了越战期间 规模的地面军事行动(后称“春季攻势”)对因停战协议而守备薄弱的南越百余城镇发起全面攻击,双方皆损失惨重,民众死伤不计其数,战役的惨烈传回美国本土,成为了日后美国对越决策的重要转折。
2月1日西贡街头战斗中,南越国家警察长阮玉医院,他的部下带来一名越共上尉阮文林(音译),经过简短询问后,阮玉鸾当场枪决了阮文林。身旁的美联社记者亚当斯迅速抓拍这一场景,美国各报均把此照片登在头版醒目位置,未经判决便在街斗执行枪决在美国人看来,是漠视生命的残忍行为,何况对方穿着平民服装,美国各界为此事之争议持续数年。
因为这张照片,阮玉鸾的形像“走红”全球,令其声名狼藉。年西贡被越共攻占后,他被迫移民美国弗吉尼亚,却因这张照片而备受骚扰。年7月,阮玉鸾因癌症病逝。亚当斯于《时代》杂志撰文纪念阮玉鸾:“他是一位英雄,美国人民应该哭泣,人们并不了解关于他的全部真像。”
亚当斯认为是自己一张照片毁掉了阮玉鸾的生活,当年很多美国记者认为影响的力量可调动人们的反战情绪,因而有意无意抹去其所揭示的部分事实,后来美国新闻界多次以亚当斯照片为例探讨摄影记者的职业操守问题。
19.ThíchQu?ng??csself-immolation,,MalcolmBrowne
年,随着法军在奠边府战役中的全面失利,法国结束了对越南长达70余年的殖民统治,主张共和制的人民劳动革命党竞选人吴庭琰当选越南共和国的 任总统,在其长达8年的统治期间为越南带来了大量的政治及宗教迫害。
除了其在反共产主义上的激进,吴廷琰政府对佛教教徒(时占越南人口70%以上)的宗教迫害更为 ,作为天主教徒的吴廷琰,其政府被认为在公用设施、军人晋升、土地安置、商业利益和减免税收方面都偏向天主教徒,并严重干涉佛教徒活动。
随着干涉佛教活动的加剧及对抗议活动的残酷镇压,年10月6日,越南大乘佛教僧人释广德于柬埔寨驻西贡大使馆门前自焚,要求政府履行宗教平等承诺并停止对佛教活动的干涉。美联社记者马尔科姆·布朗所记录的影像引起了全世界对越南宗教迫害的北京有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吗帮助白癜风公益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dl/1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