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萨那 >> 萨那地理 >> 每日一偈普贤行愿品身口意业皆同等,一
往期回顾
每日一偈|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每日一偈|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每日一偈|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每日一偈|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每日一偈|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每日一偈|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每日一偈|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每日一偈|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每日一偈|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每日一偈|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每日一偈|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每日一偈|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每日一偈|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每日一偈|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每日一偈|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每日一偈|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每日一偈|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每日一偈|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每日一偈|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每日一偈|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共修,初学佛者在修行时如果容易打妄想、意念飘散浮动,甚至常常感到昏沉散乱时,最适合到寺院道场参加共修。
偈颂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愿所有与我同行者在一切处都与我同集会,我和他们身口意业都相同,共同修学一切普贤行愿。
所谓同行者,就是发心、见解、修行、行为、得果相同的志同道合者。就此处而言,就是所有发了菩提心、修持六度万行的大乘行者。譬如,云林志工们经常在杭州灵隐寺一起念佛诵经、听闻佛法、思维佛法、行持善法,这样一群修学之人就有共同的身口意业。
值遇大乘同行者是非常难得的因缘。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道友的助缘是很重要的。《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近善友,增长无量法,犹如注大雨,河流皆增长。”
《妙臂菩萨所问经》中说:“譬如车行须全二轮,若却一者,无由进趣,修行助伴亦复如是。若求助伴者。当求种族尊胜、形貌端严、诸根不缺、心性调柔、好修善法、智慧明利、精勤勇猛、有大悲心恒乐布施、信重三宝承事供养、不归信于诸余外道及天魔等。”
佛经中记载,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曾在许多世发愿共同修持善法。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也共同发愿过。如今云林志工能在一起修学佛法,也和大家共同的发愿有关。
学普贤愿的关键是要发起成满普贤行海的心。有了这样的胜解,就会想:为成满普贤行海,我一定要具足能入的因,因此会发愿一切生不忘失菩提心。这又包括一切生不忘宿命、出家持戒、修波罗蜜、不忘菩提心、灭除障垢等等各条支分的发愿。
所有与我同行普贤道的道友,愿他们直至成佛,都在一切处和我共住在一起,之后以同等的身口意业一同修学普贤菩萨的一切行愿。同样,为了圆满普贤行,愿我一切处都得到助缘的力量,道友会增上自己的修行,因此发愿恒时值遇。
虽然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打坐、拜佛、诵经作为修行,可如果从来不曾到寺院道场,不亲近善知识及同修同道的善友,有可能修错了方向却不自知。一个人修行很容易受到家庭环境,或者不是学佛朋友的干扰、阻挠以及诱惑,使得修行不能得到持续精进的力量。
相反,道场的气氛总是令人摄受,人们在进入道场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宁静安详的心念。共修的时候有许多人一起修行,修行的氛围也比较浓厚,参加共修的人更能感受到修行的力量,进而提高道心。
修这一愿时在两个重点上祈愿:一是祈愿“同集会”,二是祈愿“同修学”。这种愿心也要推到极致。任何普贤行的同行者,一直到成佛之间永远不分离,处处都集会在一起,要一直这样祈愿永不分离。接着关键是祈愿聚会以后身口意都同等地修学普贤行愿,也就是处处都往道上行进。按愿力要求自己,处处都见贤思齐,处处都是以道业共同促进,时时不忘同修学普贤行愿。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dl/1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