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萨那 >> 萨那地理 >> 摔跤吧,爸爸为什么这么火
最近,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火遍全国。无论是各大影视网站的评分,还是身边去影院观看过的朋友,都一致认为:好看!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运动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电影自五月五日在我国上映以来,成为今年影视最大的票房黑马和中国最卖座的非好莱坞电影。
我们也带着孩子去影院体验了一把。惊喜和感动之后,汇聚成三个字——真好看!
电影把父爱和梦想结合起来,励志而温情。把小众的摔跤运动拍得如此好看,让不了解这项运动的我都看得热血沸腾。另外,影片也打破了观众心中认为印度电影都是歌舞大片的刻板印象,片中异域风情的歌舞衔接得恰到好处。
电影就是讲一个好故事。这部电影把摔跤冠军的故事讲得很精彩。观众全程沉浸在紧张有趣、无尿点的故事情节里,笑着笑着就哭了,不知不觉就升华了。
这部印度影片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自有它的道理。
一、这部电影很燃,适合所有为梦想奋斗的人
梦想与坚持,是电影的主题,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生活的主题。这个主题非常符合我们当下的心境和情绪。
人活着是要有梦想的,否则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现实和梦想之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被高房价绑架的国人。当一次次的努力,都追不上上涨的房价和物价时,难免让人心生绝望。
在日复一日的繁忙工作中,在养儿育女的辛劳中,梦想,逐渐成为珍藏在心底的诗和远方。
但是,电影告诉我们,通往梦想的最佳路径是坚持,请相信坚持的力量!
我们没有抵达梦想,一定是因为不够坚持。金牌不会长在树上。
所以,我们需要这样一种信仰,付出就会有收获,奋斗就会有未来,坚持就是胜利。
当影片中印度国旗冉冉升起,国歌奏响之时,梦想又热血沸腾地回到了我们身边。它提醒我们,要坚定梦想,长久坚持,才能突破自我,获得成长。
于是,我们积聚力量,重新出发。
我们自己需要奋斗,我们的孩子更需要奋斗。
充满焦虑感的家长们,奔波于钢琴课、英语课、奥数班路上的父母们。把孩子带到影院,让孩子看看,哪一样成功,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对你的严格要求,都是为你好。
虎妈狼爸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电影院的亲子观影,成了家长给孩子进行成功教育的绝好现场。不用唠叨,不用说教,让故事自己说话。多少大道理,都在电影中。
所以,这部电影很燃!适合一切为梦想奋斗的人。老少皆宜。
二、这部电影很暖,触及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柔软
影片塑造了一位英雄式的父亲。他自称为一位疯狂的父亲。
这位父亲曾经是一位摔跤冠军,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实现为印度获得世界级金牌的梦想。但命运却给了他四个女儿。在一次女儿和邻居男孩的打架事件中,他发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自此,他观念一转,女孩也可以练摔跤,于是把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
父亲为了女儿的前程以及自己的梦想,他与妻子约定以一年的时间为期限,开始了对女儿的魔鬼式训练。每天五点起床,跑步、训练,日复一日地坚持。高强度的训练让女儿心生埋怨。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和女儿都承受着极大的社会压力,受到村子里的人嘲笑和排挤。但父亲顶住这些压力,极力为女儿创造条件。
没有场地,他在田里自建训练场。
女儿营养跟不上,他在紧张的经济条件下,顶着宗教和世俗的压力,跟商贩讨价还价,回家洗手做鸡汤。
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被有的人指责为自私残暴,剥夺孩子幸福的童年。
但结合印度本土的现实环境,我们可以看到,这位父亲的格局很大。
印度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地位及其低下。对大多数女性来说,出生在印度简直是一场梦魇。女孩生下来就注定和锅碗瓢盆打交道,相夫教子过完一生。
正如电影中那位十四岁的新娘所说: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他为你们遮风挡雨,就是为了能让你们有自己的未来。我多想也有你们那样的父亲,至少你们不用在14岁就嫁给不认识的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饭。
听罢此话,女儿们内心大为震撼,从此转变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内心的成功渴望被激发出来,进入更为迅速的成长阶段。
在父亲严苛的训练和努力下,女儿羽翼丰满,走向更大的舞台。当女儿乘坐飞机逐渐远去,父亲却在家乡日思夜想。所有子女的成长过程,都是一次次和父母渐行渐远的离别。
远方的女儿回来之后,和父亲有了观念上的差异和隔阂。父女俩在田里的训练场对决,年迈的父亲输给了女儿。女儿以为那是新技巧的胜利,殊不知是父亲年老体弱所致。
父亲被女儿摔倒在地的那一刻,让人忍不住鼻子发酸。
子女总要走向远方,父母终将年老。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宿命。我们从中看到自己和逐渐老去的父亲。曾经强大无比的父亲,也抵不过岁月的沧桑。
女儿带着对父亲的胜利再次出发。在一次次赛事中失利后开始反省自己。
互生嫌隙的父女俩,终于在一次电话中得到和解。手握着话筒,女儿泣不成声。另一端的父亲,无言的沉默和激动,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一幕场景触及我们的内心。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地叛逆过,都会在成长中的某个时刻和父亲达成和解。无论孩子如何不听话,如何伤了父亲的心,但父爱,始终宽容,永远博大。
这位父亲既能和世界对抗,也能向生活妥协。当他眼含泪花、态度谦卑地为女儿争取一次比赛机会时,我看到一位父亲柔软的内心,为了女儿低到尘埃。
严厉而温暖的父爱,是女儿摔跤路上的精神力量。女儿失败时,它是信心和鼓励;女儿犹豫时,它是一盏指明灯,闪耀在女儿的心里,引领着女儿一次次走向胜利,帮助女儿在一个男权社会里,获得了一个成功的人生。
谁说女子不如男?他告诉女儿:如果你赢了这场比赛,就能成为上百万女孩的榜样,告诉她们还有别的出路,打破所有对女性固有的偏见。
父亲让女儿以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的女孩参与运动,唤起女性意识,为女孩争取更多机会。
在这里,父爱是大写的爱。
所以,这部电影很暖,暖到我们的心坎里。
三、这部电影很真,让我们看到真诚与匠心
首先体现在演员的认真和敬业。
影片中摔跤的画面占据很大部分,所有摔跤的动作都专业而真实,大量的全身镜头,让观众好像在看赛事直播。
观看电影时,看到那些专业级别的、高难度的摔跤动作,我以为主角都是摔跤运动员。后来才知道,这是演员为了演好角色而苦练摔跤的结果。
主演阿米尔·汗的认真非常励志。他演完19岁的角色之后,把体重迅速增肥到近斤,成为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演老年父亲的角色。之后在五个月时间内瘦身到多斤,练就了拥有八块腹肌的魔鬼身材,完成壮年的戏份。他完美演绎横跨几十年的年龄角色。其敬业精神得到观众和粉丝的高度认可。
女儿扮演者的敬业也让人感动。这些之前对摔跤一无所知的女孩们,为了演好剧中角色,进行了为期9个月,每周6天的不间断训练,完全按照正规摔跤训练方案进行。其专业之程度让人汗颜。
(法缇玛·萨那·纱卡是印度女演员,也是一名摄影师。她出演过很多宝莱坞电影以及电视剧。她因为出演电影《Chachi》而为人知晓,年的《摔跤吧!爸爸》已成为她的代表作。)
(SanyaMalhotra,印度女演员,在《摔跤吧!爸爸》中饰演成年的二女儿巴比塔。)
正是由于演员们的真诚和敬业,我们才能一边享受专业体育赛事的刺激,一边沉浸于故事情节的感染。
其次是电影故事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原型。
真实生活中的马哈维亚比电影还励志。四个女儿三个冠军,其侄女也是女子摔跤选手。
(大女儿吉塔·佛加GeetaPhogat,年获得英联邦运动会女子摔跤55公斤级比赛冠军,是印度运动史上第一位获得摔跤冠军的女运动员,参加了年伦敦奥运会,成为第一位取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资格的女摔跤手。)
(二女儿BabitaKumari,在年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51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的金牌,两次获得英联邦摔跤锦标赛金牌;年世界摔跤锦标赛铜牌。)
(三女儿RituPhogat,在新加坡英联邦运动会46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获得金牌。)
这部电影很真,让我们看到真诚与匠心。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让人感到燃、感到温暖、感到真诚,并成功而巧妙地Get到了观众的G点,上演了一场适合全家老少观看的励志与温情大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