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萨那 >> 萨那歌曲 >> 疫情肆虐的,我走过这片纯净的土地
年秋天,我去了西藏。
9.26昆明-西宁
早上七点准时搭上小区的公交,得益于地铁6号线的开通,2号线塘子巷转乘6号线,8:10左右就到了机场,在不方便接送机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最佳方案。
因为疫情安检稍复杂,排队人比较多,不过时间宽裕也不着急,晃晃悠悠到登机口才九点不到。这个点出发,候机厅挤满各种口音的喧哗着的花枝招展的中老年人,不禁感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老年群体的退休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在心里偷偷憧憬了一下自己的退休生活,一种夹杂着快乐和淡淡失落的心情,算了算了,还是把握当下,锻炼身体,当下努力,未来可期。
飞机准点,到西宁现找了个离火车站近的酒店,安顿下来,下午城里逛逛。去看了西宁最大的东关清真大寺,可惜因为疫情没有开放,听说平时礼拜日,几重殿殿内殿外能跪二十多万人,有时候甚至跪到院子里、大街上,难以想象那样的盛况是何等壮观。
有时候也会思索,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信仰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给自己多一份面对人生苦难的力量?还是在未知的世界里点一盏引路的明灯?抑或是多一些面对生死黑暗的坦然?对于我这样一个暂时信仰不明的人来说,还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慢慢逛着到了饭点,满街飘散着烤馕、香酥鸡、手抓羊肉的香味逗引着你的食欲,找了一家沿街的美食城,进去发现好像更多是服务外地游客的,也不管了,迫不及待点了手抓羊肉、蒸羊蹄、烤羊肉串和酿皮,煮熟的羊肉大块切好,香嫩可口,肉质细腻,香味浓郁,我和K吃得大呼过瘾,赞叹不已;羊蹄稍微逊色,可能是羊肉撑饱了,没有想象的美味;酿皮本来也不错,但对于酷爱肉肉的我来说,手抓美味羊肉,其它也就没感觉了。
9.27西宁一日游
早上收拾好行李寄存,路边随便找了家当地小店要了一碗拉面,吃得满身冒汗出发。
第一站,北山土楼观,土楼观是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场所,始建于公元年,北魏明帝时,有僧人在山崖间修凿洞窟,塑佛像,作佛龛藻井绘画,从此土楼观逐渐成为佛教名刹。
山脚寺庙本有阶梯可通石窟,可惜因为坍塌维护,只有寺庙开放,上面的石窟都处于关闭状态,本来拜完玉帝王母,K还想从北山公园绕上去,看能不能找条路进去看看,爬到半山又热又晒,一辈子循规蹈矩的我,对于越矩本来也有一种畏怯,加上想着旅程才刚刚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就阻止了K这种冒险的念头。
第二站,虎台公园,虎台据说是鲜卑南凉国的阅兵台、祭祀台、点将台,成正方形堆垒,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现在建成一个小型市政公园,附近有虎台中学,虎台小学,周围街道规划整齐有序,绿树成荫,环境非常整洁清静,有点颠覆我对西宁这个西北城市的认知。
第三站,南山公园,感受到西宁周边山的荒芜,本来对爬山已经有些退缩,K说南山公园是看西宁城市全景的一个好地方,鼓起勇气顶着烈日上,中间还把路走错,多走了一大段弯路,好在最后汗流浃背还是到了最高点—凤凰台,基本能俯瞰西宁全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中间成十字形的城市。
边走边和牛哥交流,西宁各方面来说和昆明还是比较像,在外地人眼中貌似应该是一个散发着民族特色的传统城市,但是实际上,在奔赴文明的发展路上,也在渐渐失去本来的特色,在文明和传统间亦步亦趋,犹犹豫豫,成为现在这样传统不够传统,现代不算现代的平庸城市。
炮仗面
第四站,青唐城遗址,建于公元年的青唐城,是吐蕃口角厮啰在河湟地区建立的藏族口角厮啰政权的国都。现在也规划成一个小型的市政公园,成为老年人休闲跳舞,聚众聊天的去处。公园出来走不远又回到东关清真大寺附近的美食街,今晚选的是白斩鸡、拌面和酸奶,白斩鸡肉质香嫩,肥而不腻,西北的面都不错,这两天品尝了拉面、拌面、炮仗面,口感劲道,香味浓郁,酸奶昨天就吃过,除了表面那层黄黄的油脂有点腥不习惯,其他酸酸的很可口。西宁一日游结束,对于这个没有多少景点和特色的城市来说,已经算是深度游了。
第五站,火车站,到火车站有点波折,本来人流稀少的车站突然之间冒出来几百人,大包小包的旅客瞬间排起长队,过安检那叫一个混乱。
偏偏这时,在家找遍都找不到的一把瑞士军刀,居然在这个好久不用的大背包里。临行之前K查了规定说超过5cm的刀具不能带上火车,所以换了小绿刀。结果被安检扫出来我们俩还一口咬定我们没带结果当然是一阵忙乱,把所有东西倒腾出来,等在一个隐秘的侧包里找出那把刀,我们俩都傻眼了,结果当然是只能不要了,警察叔叔说可以保管三十天,可以回来来取,罢罢罢,哪里就能为了这一把刀还跑回来啊。
在一阵忙乱中,我装着手机的小腰包居然被遗忘在传输带上,直到整理好想起来,万幸的是,它还躺在传输带结束的地板上,喜极而泣,吉人天相,感谢玉帝王母保佑,为这我们在火车上后怕了好一阵啊。
终于在火车上安顿下来,一边后怕着一边庆幸着一边憧憬着明天的风景,这列车厢里竟然空无一人,正诧异思忖间,隔壁站台停住一列车,下来很多旅客,都往我们这列走进来,不一会车厢所有床铺都满了。原来,不管哪里来的列车,到了西宁都要换成充氧车厢,只为了给旅客们享受高原旅程的同时又不至于身体吃不消。
可能因为累了一天又折腾,听着有节奏的铁轨咔哒声,居然很快睡着了。夜里听到格尔木站到了,心里想着要起来看看,挣扎了几次没起来,最后还是放弃了,很快又进入了沉沉梦乡。感谢修筑青藏铁路的英雄志士们,你们用血汗、青春甚至生命,筑起青藏高原的天路,筑起藏族同胞的美好生活,筑起中国人的钢铁脊梁,也筑起了今天我们的一夜好梦……
9.28火车-拉萨
一觉醒来已经七点多,趴在窗口往外看,模模糊糊的景物在车窗外闪过,看不清楚。赶紧趁着人少去洗漱,等我从卫生间出来,K惊喜地告诉我刚才经过长江源头沱沱河,还给我看了他拍下来的照片。
我看着照片中一大片荒原上一条条弯弯曲曲麻花状的细小河流,不知怎么眼眶就会有点湿润,若不是亲眼所见,怎能想到这样的涓涓细流,能汇聚成那样一条那样波澜壮阔的巨流。我兴奋地给儿子发信息“我在长江头,君在长江尾”,照例的只有两个字回复“哦哟”。
沱沱河
这时候外面已是天光大亮,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辽阔荒原,秋草枯黄,雪山遥远,天地广袤,貌似没有生机的无人区,却在离铁路不远的荒原中,蜿蜒着一条巨蛇,那是被誉为“西藏生命线”的青藏公路。青藏公路即通车,全长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从公路上来往车辆的密集程度,可以想见天路运输的繁忙和重要。
广袤辽阔的荒原、冷峻圣洁的雪山、碧蓝宁静的湖泊以及纯净高远的蓝天、洁白灵动的云朵诱惑着我的眼睛,让我一刻都舍不得离开窗口。
我一边和K交流着我的激动和兴奋,一边不停地随手拍着触手可及的美景,心里太多的感慨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愿余生,一路携手,走遍祖国山河,看遍人间美景,无论春华秋实,夏雨冬雪,无论高山大海,荒漠草原,无论繁华都市,荒远乡村,走到哪,都有你陪伴,有你分享。
因为火车晚点,经过安多时只能停车2分钟,不在此站下车的旅客都不能下车,让我无缘到青藏铁路上海拔最高的站台上透气吹风,只能在火车离站时,匆匆拍下一闪而过的站台。
后来在那曲好歹会车停了十分钟,下来和站牌合影,还真有缺氧的赶脚呢。
经过措那湖时被那宝石般宁静的高原湖泊震撼到,碧蓝的湖面映衬着蓝天白云,仿佛隔着窗玻璃都能感受扑面而来湖水的清冽。
下午三点多,火车从念青唐古拉峰身畔经过,遥看峰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在藏北高原洁净的天空下显得更加圣洁。念青唐古拉峰是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有4个东西排列的峰顶,自西向东分别海拔米、米、米、米,与西藏第二大湖泊纳木错相邻,传说和纳木措不仅是神山圣湖,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
火车快到拉萨前,因为海拔下降,窗外的风景类似云南山地稍显见惯不奇,和同车厢的三个旅伴聊天,三人均来自广州,在西宁换车前已在火车上颠簸了30多个小时,而且有2位还要再坐火车回去。我们敬佩他们的勇气,他们也很推崇我们的规划。
三位均是各自独行,一个比较年轻的小伙子,说他也不知道来西藏要去些什么地方,就在抖音上看了一些简短的攻略就来了,准备到了拉萨再说,旅程结束直飞成都找工作。另外两位女士年纪应该在30岁以上,一位是报了拉萨当地的旅行团,行程中景点都不太熟悉,去哪些地方,海拔是否适应,需要怎样的装备心里完全没谱。另外一位性格比较开朗,看样子稍微年轻,和我们一起喝茶聊天,说自己是第二次来西藏,不打算去什么地方,只是单纯地喜欢西藏喜欢拉萨,订了个民宿,就在拉萨闲逛、晒太阳、发呆。
一边闲聊一边喝茶一边看风景拍照,时间过得很快也不嫌旅途枯燥,想到我们的西藏之行,一念而起怕是三四年了,就算真正确定时间K开始做行程也是提前三四个月,就算到了今天,还是一边赞叹着年轻人说走就走的洒脱,一边在心里暗暗担忧着我们行程里的许多不确定性。
有列车员销售天路明信片,一边推销一边绘声绘色介绍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攻坚克难、技术突破和克服艰难险阻的种种壮举和感人故事,听着让人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泪湿眼眶,竟比列车上的官方介绍还更有感染力。
到拉萨站接近5点,下车排队等待测体温结果,想起我们没有打印纸质票,欲打印一张出来留念,虽然车上也曾动过念头有机会带老人来感受一次青藏铁路,但是高海拔高年龄,仔细想来也是困难重重,下次真有机会来也不知什么时候。然鹅一栏之隔的售票大厅,因为疫情被栅栏围挡住了,要绕过整个站前广场才能过去,想着才下火车还没适应高海拔就要顶着烈日折腾,还是作罢了,等回到昆明再说吧~
折腾到酒店6点多了,K定的丽枫酒店元/晚,位置稍微偏点房间也有点小,不过黄金周来临,这个价格也还将就。酒店附近就有一家藏餐馆,环境不错菜品也还过得去,干锅牛肉、凉拌黄瓜、青菜钵再加一份土豆饼、一壶酥油茶,多,虽然价格有点偏贵,但分量也是真大,我们俩看着一大盘一大盘上来的菜品相互干瞪眼,这分量足够4-5个人了,而且本身初上高海拔,两个人食欲都很一般,最后除了凉拌黄瓜,其他剩了一大半,土豆饼打包,其他都只能念一声“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吃完饭出来已是华灯初上,正是到布宫拍照的好时候,拉萨街头到处人潮涌动,主要街道两旁一排一排统一规划的藏式商铺、房屋均燃灯迎客,灯光璀璨,夜色迷人,不愧是旅游城市,和我想象的藏区城市已是大相径庭。
布宫广场更是聚集了大批的游客和市民,有的拍照有的散步有的静坐观赏发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以为在电视电影海报和文字中已经很熟悉布宫外景,到现场只是去打卡内心不会有太大波澜。然鹅,站在夜色沉沉的布宫广场,仰望灯光璀璨的布宫在灯光映射下,金碧辉煌地屹立在深邃的夜空下,在车水马龙和庄严肃穆的对比中,灯光闪烁,光影交替,更显出布宫的宏伟壮丽,巍峨神秘,红白相间极富藏式特色的建筑主体在灯光的烘托下倍显庄严瑰丽,摄人心魄的壮美和神圣,让人一时不知置身何处。这种震撼是多少影视记录片和别人的文字无法比拟的,不亲临现场,永远无法想象和感受这种朝圣般震撼心灵的刻骨铭心。
有趣的是,临行前看有的攻略说一定要带一瓶矿泉水,洒在广场上即可拍布宫倒影,我们没带水,K就着别人残留下来的一小滩水,居然真的拍出很美的辉煌倒影。广场南面矗立着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这座1年建成的纪念碑,南以远山绿树为背景,北与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相望,碑身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表现出纪念碑高耸入云的气势和与天地同在的永恒性。
离开布宫广场,我们慢慢步行走回酒店,感觉在海拔的拉萨适应得完全没有问题,好好睡一觉,期待明天~~~
9.29拉萨一日游
一夜睡得还好,早上起来把昨晚剩的土豆饼做早餐,味道没变还不错。出门先到小昭寺,然后去逛逛八廓街,差不多九点了,天气晴朗,天空蔚蓝,满城已是阳光灿烂,毫无阻挡的阳光带着紫外线刺眼的光芒,晒得人睁不开眼还无处可躲,果然是日光城啊,连同为高原人的我也忍不住感叹。
小昭寺在城中心,和大昭寺隔一条街,相传是为文成公主修建,寺中供奉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原本是尼泊尔尺尊公主进藏带来放在大昭寺的,大昭寺原本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带进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后来两尊佛像互换了。小昭寺虽小,但其寺内布置僧侣气势一点也不小,一进去就有藏传佛教的那种神秘气氛吸引住你。
八廓街其实是围绕大昭寺的一条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街道以大昭寺为中心,周围密布老式的藏族建筑,地面由磨得光亮的石板铺成,街道两侧商铺林立,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
街上转经的人络绎不绝,藏民、游客交叉混杂,游客如我,眼光里充满好奇和欣喜,东张西望不断按下快门记录自己眼中的世界;而藏民却目不斜视,大多低着头,迈着从容缓慢的步伐,一边念着手里的珠串,一边虔诚的诵经。
最是感人的一位老人,佝偻着几乎折成直角的背,拄着手杖,缓慢地移动脚步,诵经声不时传入耳中,那份虔诚让人动容。
转到一半,在街角看到著名的玛吉阿米餐吧,一座有着红色大门的土黄色两层藏式小屋。站在小屋前,试着去想象当年潇洒英俊、多情有才的仓央嘉措怀着怎样的心情到这里和情人相会,那个年代那些情景,与今日已是相去甚远,今人如我一样的凡夫俗子,也只能从流传后世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的只言片语中,去遥想那些充满神秘诗意的画面。
八廓街外的民居虽然四通八达,但排布复杂曲折,不熟悉方位的人,在这里很容易迷路。这趟西藏行前前后后在八廓街转了不知道多少回,到离开的时候,我依然要迷失在她充满酥油味的藏式街巷里。
藏药店里琳琅满目的药品
把住处搬到八廓街旁的一家藏式家庭旅馆,想着体验一下藏式风味的感觉,不过条件真心一般,而且藏民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也和我们有很大不同,体验并不太好。可能是灵魂没有修炼到可以忽略身体的不适,无法让自己超脱现实的简陋来感受思想的升华和内心的丰盈吧^_^
下午阳光炫目,反正今天也是调整适应高原,也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就只想找个幽静阴凉的地方发呆休闲,K想起布宫后面有个龙王潭公园(百度上叫宗角禄康公园),慢慢晃过去。以为拉萨这种高海拔城市,绿色不会太多,参天大树怕是更没有,没想到龙王潭公园居然是一个水清林幽的所在,虽然比不上我们植物王国的古木参天,但园中林木挺拔、疏密有致,还有龙湾潭倒映着巍峨高耸的布宫和湛蓝的天空,更显得清幽怡人。
其实人并不少,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小小的一个市政公园里,随处有围着圈唱歌跳舞的藏民和游客,但是只要稍微离开,就可隐入布宫后清静的林道中,随处找个石凳坐下,布宫巍峨耸立潭水之上,清风轻袭,暖阳挥洒,远处喧闹的歌声舞声也渐渐变得遥远模糊,发个呆,打个盹,恍惚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夕~
晚上和K姐夫妇俩汇合,4个人再去布宫广场打卡,依然人潮涌动,宏伟壮观,不过已不是昨日的心境。倒是有幸观看到10.1国庆升旗仪式的彩排,看那些迈着矫健步伐的年轻士兵,充满激情地演奏着国歌,那种庄严的热血感,在国庆前夜,在轻度缺氧的拉萨,总是不分时间地点,让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9.30拉萨-敏珠林寺-桑耶寺-山南
身体原因,一夜睡得不是很踏实。早上起来,因为K姐带着任务要去大昭寺帮朋友供灯,把参观大昭寺提前一起进行。黄金周第一天,大昭寺内挤得人山人海,虽然专门规划了游客参观路线和藏民信众朝佛祭拜路线,但无论哪条路线都是熙熙攘攘挤挤挨挨,想要停下脚步仔细观赏精美的壁画和佛像几乎不可能,只有顺着人流一路流淌,走马观花匆匆祭拜浏览一遍,没有留下太多印象,连最想瞻仰的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也没机会仔细观赏,就被后面的人流挤过去了。
找了一圈,直到出来到大昭寺广场,才找到供灯是在寺院外广场边上,为所有家人供了灯,祈愿佛祖保佑全家健康平安,保佑老人健康长寿,安享晚年;保佑孩子健康聪明,学业精进;保佑我们出入平安,健康顺利,幸福和美。
11点,准时拿到车,四驱江铃驭胜,这辆车将带着我们,开启接下来的旅程,对藏区的向往和畏惧,让内心充满掺杂着憧憬和担忧的忐忑心情。
第一站山南敏珠林寺
顺着机场高速一路向南,到贡嘎机场向东进入泽贡高速,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向前,雅江真是西藏的母亲河啊,在这一段因为地势平缓,河面宽阔形成一片一片的河滩,滋养出两岸大大小小的绿洲,平静的碧水倒映着绿树和蓝天白云,一副美美的风景明信片。在扎囊县附近跨过了非常壮观的扎囊特大桥,全长m,然后进入省道S,两旁的杨树黄绿交错,在明晃晃的阳光照耀下,摇曳出一派秋季的绚丽景色。
敏竹林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六大寺庙之一,敏竹林寺以注重研习佛教经典、天文历法、书法修辞及藏医、藏药等而闻名全藏,历年的《藏历年表》即出于此,据说藏香制作也很出名。
因为疫情,加之不在主要旅游线路上,我们到的时候寺院里几乎没有游人,偶尔可见当地零星的藏民进寺院朝拜,寺庙里有个写着藏香的窗口,却是关着门,整个寺院幽静简朴,安宁祥和,随处透出一股与世无争,潜心研习的学术氛围,和早上参观的大昭寺形成鲜明的对比。
K后来告诉我他看到有布遮面的佛像,应该就是宁玛派特有的多头多臂,面目狰狞的护法神像。
第二站桑耶寺
沿路返回,再次驶过扎囊特大桥,沿着雅江北岸继续向东前往桑耶寺。桑耶寺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在藏区佛教界具有较高的地位。我们到的稍晚,正犹豫要不要进去,一个上年纪的藏族工作人员吆五喝六,质疑我们是不是想逃票,往外驱赶我们,顿时好感全无,心生不快。
因K姐带着朋友的任务就她一个人进去,我们在外等候。看到旁边有简易的纪念品摊,想起自己那串菩提子串珠,和摊主交流,挑了几颗心仪的绿松石帮我重新穿好。知道那么便宜的价格不可能买到真的绿松石,但是这样偏僻却有着重要佛教地位的地方,以后估计自己也不会来了,给自己留下一个纪念一段回忆,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第三站青朴修行地
青朴修行地离桑耶寺不远,之前看过台湾作品《遇见西藏》里有写过到青朴修行地道路简陋崎岖,只能搭乘藏民去朝拜的拖拉机前往,十多公里的山路要走两个多小时。时间不早了,心里本来犹豫要不要去,等车驶出桑耶镇,看到路面平整宽敞心就定了下来。
原来这十多年过去,藏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书里描述的道路,已经修成直达修行地的水泥路,看着依然曲折陡峭的盘山公路,可以想见作者当年前往圣地的艰难和坎坷。
太阳快要落山了,感觉目的地还在高远的半空,把车停下,远远眺望修行地所在的山谷,在夕阳的照耀下,山谷宁静祥和,仿佛一位超然世外的智者,以一种洞察世事又淡泊高远的超脱,默默注视着对面雅鲁藏布江的宽广河谷。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作者当年探访的那种非常简朴的苦修者?
凡俗尘世中的我,难以想象他们是怀着怎样的信仰和虔诚,远离爱人亲友、物欲享受,独自隐居深山,修身悟法。
第四站山南市
往山南的路上经过一个垭口,正赶上太阳落山,金色的余晖洒在宽阔的雅江河谷,反射得水面波光粼粼,光影交替中,夕阳,远山,高天,云朵,绿地,碧水,一副高原绿洲的田园景象,让人忘记此刻身处藏区。
到山南天已黑透,路上打电话问了几家酒店,黄金周放假都普遍涨起来了,选定山南藏之缘大酒店(原邮政大酒店),一晚,房间一般,设施简陋,不过看着被褥还算干净整洁。
出酒店觅食居然无果,看着到处灯火辉煌的样子,实际人却不多,街道比较冷清,好在找到一家比较大的超市,赶紧补充一些生活品。这一天因为身体难受,挑剔不了那么多,回酒店楼上吃了碗面,味道还不错,K和藏族老板交流了一下这两天的线路,了解了一些情况,回房早早睡下。
10.1拉加里王宫-雍布拉康-藏王墓-山南
第一站拉加里王宫
拉加里王宫位于曲松县城,清晨从山南沿国道向东南60公里,一路翻山越岭大概一个半小时,抵达时已是阳光灿烂。王宫位于旧河谷里一块高地上,经过多次修复,现在作为景区部分也还是半成品,但是从周围的废墟群,可以想见曾经的宏大规模。王宫周围群山环绕,天空碧蓝得水洗过一样,除了我们没有任何游客,只有阳光和远山,静静地见证着王宫千年的兴衰荣辱。
景区门口有一户人家,小院里高立着两株白杨树,秋日的晴空下,衬着背后苍凉的山脊和萧条的王宫,对比是如此强烈。几米开外有个小房子水哗哗流出来,走近一看是一个水房,一对母女在洗衣服,攀谈之下才知这是村里的公共水房,自来水还没到户,村民们喝水洗衣服都在这里取水,水量充足。母女都很淳朴,妈妈听不懂汉语,需要女儿翻译,女儿很腼腆,每次听完我的话都抬头看我一眼,然后快速低下头,小声翻译给妈妈听,然后由妈妈回答我的问题。每次到这些地方,都会有很强的代入感,或许那个简单淳朴,羞怯腼腆的小女孩,像极了当年的我,对陌生人所代表的外面的世界既怀有警惕,又充满向往。
原路返回经过雅江一片平静的河滩,碧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苍凉的山脊和近处的绿杨,都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下,忍不住停下来,和K坐在河边柳树下,静静看着默然无声的远山,心绪安宁平静,时间在此刻仿佛停滞了。
山南霸气的停车场
第二站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市泽当镇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由宫殿改作寺庙。文成公主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所以在汉人中知名度较高。
我们到的时候2点多,正是藏区阳光最猛烈的时候,白花花的阳光照着高耸山顶的宫殿,上宫殿的台阶一级级弯弯折折,几乎没有一片树荫,有些畏怯。不过爬起来好像也没有那么艰难,虽然太阳很晒,但是因为藏区风还是比较清冽,并不觉得热。门票30元,冲着我们的大汉公主,又爬了那么高,也认了。
宫殿抛开承载的宗教文化和历史使命外,本身已经比较简单,除了一个供奉释迦摩尼佛、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像的佛殿外,其他也没有太多可以参观游览的地方。不过因为地势较高,站在殿外俯瞰整个昌珠坝子,坝子平坦开阔,村庄疏疏落落散落在山脚田野间,四维种着整齐的杨树疏密有致,也是一派高原田舍的富庶风光。
站在这里,确实有一种王者视角,俯瞰脚下大地都是我的^_^。四围山势陡峭,苍凉险峻,蓝天白云仿佛悬在山尖,那么静那么净,也更显得昌珠坝子平坦葱郁,真犹如一片沙漠中的绿洲。
出了宫殿门口有卖经幡的藏族大妈,买了经幡想和她攀谈一下,无奈我们相互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只有作罢。再往前走又遇到一个老奶奶,样子老迈,容貌沧桑但很慈祥,突然感觉很像逝去的奶奶,想给她再买一个经幡,身上没有零钱了,而老奶奶又不可能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gq/2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