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7/30 12:41:27 点击数: 次
第四章向佛陀、孔子、苏格拉底和耶稣学习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从来都不是老师的宠儿,但是我欣赏的那些老师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了很重要的印迹,他们是我心路历程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多半是遥远的,又或者是我选择跟他们保持距离,宁愿从远处欣赏。即便如此,我还是着迷于他们所说所做的一切,他们的着装,以及我所知道的他们的生活点滴。现在我自己也成了老师,我唯恐在有意无意间创造出个人崇拜,也提醒自己当老师不要太自以为是。每当我拿起跟古典世界里伟大的老师们有关的哲学或宗教著作,比如展现佛陀跟信徒对话的经书,描述孔子如何生活与教学的文本,苏格拉底和学生们的对话,耶稣的福音书,这些想法就会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喜欢教授这些文本,因为它们再一次将我变成学生,使我能跟自己的学生们一起欣赏这些有着非凡魅力的老师。与描述与我们生活相去甚远的国王和帝王生活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荷马的史诗或者《希伯来圣经》相比,这些文本读起来、教起来都切身得多。这些围绕师生互动展开的文本能让几乎每个人都有共鸣:我们都做过学生,而这个记忆将伴随我们一生。在尝试理解文学历史的过程中,我才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佛陀、孔子、苏格拉底和耶稣的教学活动中的惊人规律。他们生活的年代跨越几百年,彼此毫不相识,他们彻底改变了理念的世界。当今许多哲学和宗教流派,比如印度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基督教,都是由这些拥有非凡个人魅力的老师塑造成形的。仿佛在公元前的五个世纪,世人一直等待着被指导,渴望学习新的思考和存在的方式。可这是为什么呢?又要如何解释这些老师的出现呢?这些老师出现在中国、中东和希腊的读写文化中(印度也许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文字,但是它拥有伟大的口述传统),就这样,我在文字的历史中找到了一个答案。在这些读写文化的中心,文士、国王与祭司建立了官僚机构、图书馆和学校,他们收集故事,将这些故事确立为经典文本,甚至是神圣经典。然而,这些老师共同的特征是,他们都没有用文字书写,而是坚持让学生聚集在自己身边,通过对话和面对面的交谈来教导学生。决定不使用文字以避免产生书面著作,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妙发展。它正好出现在文字得到更广泛使用的时间点,仿佛这些文化突然开始担心这个逐渐普及的技术的效应,于是决定质疑它的使用。可与此同时,另一件更加有趣的事发生了:避免书写,坚持个人现场教学的做法又导回了文学。老师的话语变成了我们如今可以阅读的文本,将我们带回围绕这些老师形成的学生圈子。这些老师似乎也在对我们说话,而且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亲自对我们说话。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由此诞生:教师文学。这些老师都是谁呢?他们的话语又如何在文学的故事里,变成与之前的经典文本和神圣经典如此不同的一类新文本的基础?佛陀公元前5世纪,印度东北部最早出现的老师之一,是一位住在印度东北部的王子。他的生卒年份存在争议,但是他的人生成了一个传奇,这个传奇又成为一场强大运动的根源。王子觉醒的故事,始于他听说父亲宫殿附近森林里有美景的时候。他听说那郁郁葱葱的林木一眼望不到边,遮挡着炽热的阳光,池塘上点缀着最美丽的莲花,岸边青草如织。他无法想象这样的奇观。王子装饰精美的寝殿深藏在恢宏的王宫里,平日他所需要的一切都会由成群的仆人或他挚爱的妻子带到他面前,然而现在这位王子不愿意这样,他也不想让谁去森林从池塘里为他采一朵莲花回来。他想亲自去看看。一直保护王子免受外部世界侵扰的国王非常担心他,极其小心地准备了这次出游。不能让任何事物打扰他儿子细腻的情感;残疾的、乞讨的、患病的、不得体的,一切都被严格地挡在王子的视线之外。当王子和他的车驾在宫殿的大门出现时,道路早已被花环和彩旗装点一新,到处撒满花瓣。王子十分享受这次出游,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市民、鲜花、城市和仰慕的人群。但就在那一刻,他的眼睛突然捕捉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不知从哪里出现的一个生物,动作迟疑,行走困难,脸庞因大量的褶皱而变了形,佝偻着向他靠近。这是一个残忍的玩笑吗?王子转向他的车夫,寻求答案。国王事先吩咐过车夫,要将王子与可能打扰到他的一切隔离开来,但车夫还是不由得道出了那可怕的真相:“这是衰老造成的。”“衰老”是什么意思,王子想要知道。这也会发生在他身上吗?是的,它会的,车夫回答,因为他不想误导王子。事实上,衰老必然降临。王子困惑地回到家中,极力想弄明白这个经历。经历过面对疾病和死亡的两次类似遭遇之后,王子决定离开他感到虚假的生活和与之有关的一切。他开始云游四方,依靠他人的施舍生活。人们看到一个富有的年轻人选择贫穷的生活,都感到吃惊,不过那时的印度并非没有苦行者。(亚历山大在他的远征中遇到过一些,并称之为“赤身的哲学家”。)王子沿着一条既定的路线,和另外五个云游者一起投身于贫穷艰苦的生活。他放弃了为数不多的剩余财产和必需品,靠越来越少的东西存活,直到一位姑娘发现了这位身体憔悴、神志不清的苦行者,并给了他牛奶。他满怀感恩之情地收下了。他的身体恢复了些许力气,心智也明晰了起来,他坐在一棵古老的菩提树下,开始冥想自己的经历。极端的匮乏是解决方案吗,还是说它只是王子失去纯真之后出于震惊和愤怒的反应?肉身的禁欲并没有使他从自己的身体中解脱出来,反而让他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gq/238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