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记者调查农资打假维权,不能绕开这几道

发布时间:2021/10/16 15:20:42   点击数: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601/4632477.html

农村消费

近年来,随着国家打假力度越来越大,而相关部门曝光假冒伪劣产品的频率非但未减少,反而大有增加趋势,这似乎让农资人感觉农资打假维权进入了一个“怪圈”:“农资打假年年打,年年打假假不绝”。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请看记者调查。

据记者对全国各地农资打假维权案件的调查发现,企业是否积极主动、政府相关部门能否配合、法律是否给力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打假维权的成败,它更是打假维权无法绕开的几道“坎”。

企业:维权打假积极

            

“我们对假冒伪劣侵权零容忍!”不少农资企业负责人态度坚决。为打假维权,他们不惜人力物力和时间。湖北省某肥料企业历经4年,不但向市、省、国家3级工商管理部门投诉,还启动了司法程序起诉了侵权者,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也有一些企业尽管受假冒伪劣侵权之大,但希望打假维权又担心伤及自身,因为这些企业大多属农资市场中第二梯队企业,其产品有一定市场影响力。“打假的同时会把自己的产品信誉打下去。一旦告诉用户自己的产品被假冒,就等于告诉用户不能买这个产品。所以,只能让真假产品在市场上同时并存。”一位农资企业负责人很无奈,而持这种想法的企业不在少数。

还有一些企业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想打假维权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作罢。

执法部门:恪守职责

            

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侵权,被侵权企业责无旁贷,但市场监管部门更是职责所在,因市场监管部门才是市场监管第一责任人。

然而,在实际农资打假维权过程中,相关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缺失,甚至有个别执法人员与造假者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充当“保护伞”。据不少企业负责人反映:在打假维权过程中,有些地方的执法部门对侵害本区域外企业合法权益案件并不“上心”,而是以各种理由不立案,即使立案也不查处。某企业在打假维权时,尽管把足够证据提交予当地工商部门,工商部门就是不立案;还有的某企业向法院提起诉讼且胜诉,法院判决书因无法执行成为一张白纸。还有某企业在商标侵权维权时发现被打假的“榜名牌”商标居然都有合法的注册商标手续等。

法律:为维权织

天网

            

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假冒伪劣侵权惩罚力度不足也让打假维权打折扣。据企业反映,有些假冒伪劣产品品牌与他们知名品牌名称非常相似,并堂而皇之地同真产品混同销售,对这种“高仿”产品,目前尚无相应法律条款规范。

另外,据参与打假维权的法律专业人士反映,现行法律规定,造假者即使被查处只会承担部分责任。打假维权企业如直接向法院起诉造假者,造假者可能只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向执法部门举报,执法部门往往只对造假者进行行政处罚而已;对情节严重的造假者向公安机关报案,造假者有可能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有不少制假造假者并不惧怕打假。(来源:农资导报;编辑:孙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ly/2228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