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今年是不少人,第一次在外地独自过年。就算无法回家,但如果能坐进一家乡音沸腾的小馆子里,吃上一锅酸辣鱼杂,一碗香气拉满的油泼面,甚至小到一口餐前配茶,都是乡愁最好的解药。所以最近,我们倾尽编辑部人脉,挖遍了身边在沪打工人的私藏食堂,再来更新一期在上海吃到的家乡味道。一共涵盖11个省份这些小馆子,多是走的价格实惠路线,味道不做改良,为的就是服务老乡。不少都是本地直运食材,连调味料也是坚持用本地特产,还有几家过年也不休店。听到老板操着一口亲切乡音,吃着地道的家乡菜,也许能够让你在一顿饭的时间里,稍稍没有那么想家。2家地道湖南私房菜有湘味满分的毛肚锅、鱼籽鱼泡锅湖南同事一周要去三五次的食堂,是今年新搬到新华路上的粮仓。主打湘潭特色的热炒盖码饭。来新华路之前,它已经在大沽路上开了十几年。看到店里囤的湖南腊八豆,以及放在矿泉水瓶里的湖南剁椒,湖南人就开始分泌口水了......几道招牌款,吃一口就感觉穿越回了湖南老家。这碗经典的农家一碗香,青红椒腊八豆跟鸡蛋爆炒,再加肥肉润色,香到能连干几碗饭!香菜牛肉也是必点的。牛肉用的也是湖南本地标准的黄牛肉,每日鲜切。虽然忙起来,牛肉有时火候不太对,但调味比不少湘菜馆都标致地道。泡椒、山椒搭出层次辣意,致死量的香菜超满足??。有个朋友每次都要翻牌小炒肉,确实炒得优秀。肉就很标准:几乎全瘦,有一点厚度,没有上浆就很嫩,酱油咸香也入味。很多店里小炒肉肥瘦参半,虽然薄,但是柴。一定一定要点个当季的红菜苔,天冷积累的糖分多,现在最是鲜甜。炒得也很嫩,每次都是最快抢光的一盘菜;)最让人感动的是,菜单上还有烫锅毛肚这种地道选项。点盖码饭的人可能都没注意到,这其实相当小众,在长沙也只有几家私房菜有。看看,没有比这更专一的小锅仔了。红油汤打底,毛肚本就新鲜,而且不讲究大片,都是一小条,涮出来更更脆弹,吊打不少火锅店。再点上几个浇头,非常适合两三人齐约个晚饭。涮5秒就差不多了!湖南人爱吃的鱼籽鱼泡锅仔,上海湘菜馆挺难吃到正宗的,我们很喜欢这一家:湘润土菜馆。老板是益阳的,在湖南出了名的会吃鱼。什么季节什么鱼的籽最多最好吃,老板都门儿清。整块的鲫鱼籽,一大口咬下的横截面,甚至有蛋黄的扎实感。煮到后面有些就碎在汤里,一勺连汤带籽地舀起来......拌饭欲仙欲死;)鱼泡选的也不老,而且真的新鲜。咬开的瞬间,汤汁淌到舌头上,酸酸辣辣中带着鱼的鲜,有种猝不及防的惊喜。这酸味,实在是这锅调味的点睛之笔,避免了单调乏味的咸辣。埋在锅底的还有很多白萝卜丝,吸饱酸辣的汤汁,自身的甜味也逐渐被煮出来。不仅地道,价格上沿袭了便宜大碗的土菜路数:68元一大锅,怎么捞也捞不完......鱼泡,相当于鱼的游泳圈,通过充气/放气来调节鱼在水里位置的深浅~赣江村:很多上海吃不到的食材,江西直送如果你是江西人,进店十秒内,就可以判断出它有多地道:左右两排江西特产葛佬饮料列道迎接,来往客人几乎人手一瓶章贡白酒,再听到满堂沸腾的家乡话……地道程度,十拿九稳了;)几道家常的乡土菜,这家店做得很还原,还有一点自己的巧思。比如江西盛产芋头,有道名菜是信州芋头炖牛肉,但芋头丝来与牛肉丝同煮,是这家店的独家原创。芋头绵软,肉丝弹韧,零零星星的干辣椒遁入高汤中,翠绿蒜苗在旁提香,米饭杀手没跑了!深受江西同事喜爱的一盆砂钵黄豆猪手,调味深厚浓醇,猪蹄用的是江西运来的土猪。同事夸说,就是这股尘土飞扬的猪味才够正宗??。还有一些很难吃到的江西特色食材,也值得点!来自井冈山的豆皮,豆香足,弹性绝佳,咬断时豆皮仿佛在齿间蹦迪,随便炒炒都香。酒糟鱼,江西同事从老家回来总会带一罐:用酒酿腌过,还放了刚烈火爆的干辣椒,一柔一烈,碰出的味道就精彩了!端上来还是温热的,鱼肉切成小块,更容易入味,炸得很紧致,外皮酥酥脆脆,里面还渗出甜甜的汁水江西盛产稻米,本地人因地制宜,很爱用酒酿、米酒来调味。甜丝丝又有米香,去腥还能甜出层次。大名鼎鼎的三杯鸡,就是如此。美中不足,炒粉虽然便宜(28块好大一盘),但炒出来米粉断得层次不齐,吃起来也只有淡淡一层酱油味,不香不辣。如果要找好吃的江西炒粉,拉到文末直接跳转;)ps:服务态度真的不怎么样晓鹏肥肠鸡:跟在重庆吃的一毛一样!!重庆蛮红的一家连锁肥肠鸡,上海前阵子刚刚开了第一家分店。店面看起来过于网红,让人路过也容易自动忽略,服务生都比较没经验,上菜也经常出错。而吃到第一口肥肠的时候,以上槽点可以忽略不计。哦~这可爱的肥肠啊味道很正,锅底由重庆本店提供,一起去的重庆人四川人集体认证好吃:红油浓厚,花椒香料也放得足,像是一锅香辣火锅的变奏。肥肠只用葫芦头部分,不是最贵的部位,但肥厚度是比较适中的,高压锅压得不会太烂,还有一些肉感的嚼头。配菜很标准:宽面、土豆、萝卜,大片的海带炖到软糯,最好吃的是芋头,叫人不想吃肉的好吃——只选糯糯紧实的白芋头,每天后厨新鲜切。不得不提的是这家的凉菜——很有正经重庆饭店的风骨。辣椒油、复制酱油这些经典川料都是自己熬制。最喜欢这个茄子:提前炸过,有种碳水焦边的香气,又没有红烧茄子那么厚重,酱油醋拌匀后撒了大颗白糖、芝麻与脆脆的红椒,衬得鲜美。凉拌黄瓜吃到停不下来:自家炸的干辣椒油,很有糊辣的底蕴,跟蒜泥的撞味很出彩。贵州烙锅:小众的贵州味道,实惠感人烙锅在贵州满地开花,出了贵州却几乎闻所未闻,相当小众。如果不是贵州朋友推荐,这家店我们可能也发现不了。简而言之就是食物在薄油里烙熟,比普通烤肉多一份油香和镬气,但神奇的是一点也不腻!贵州各地有不同的烙锅,以凸起的黑砂锅居多,而这家老板娘是毕节的,那边更多这种平底烙锅。油量更集中,相比烙/烤,更接近于油煎。吃烙锅,一是吃新鲜食材的原滋原味,二是吃蘸水的灵魂鲜辣。这两点,这家店都能满足,难怪即使不算市中心,工作日晚上也经常得排队。来吧,看看烙啥:猪五花,是肉里的必选项。很多烤肉店的五花经过浓厚的酱腌,即使肉不新鲜也能被遮掩,而这家的五花,不加任何修饰端上来,底气十足。不得不说,这份32元的五花肉,能打85分:肥瘦分布整齐均匀,瘦肉不老,没有廉价的猪腥,蘸上特调的湿碟,更多鲜味被牵引出来。湿碟里光辣椒粉就有两种,但辣得不冲,反觉得温柔。其中还有折耳根末末,但腥味已被埋没,化为一缕明亮的草本酸,入口的食材都更加清爽。像鸡皮就跟湿碟很配:它很软韧,不像烤鸡皮那般焦脆,但是耐嚼,蘸水的味道也因此能在嘴里停留更久~~~贵州朋友表示干碟的香气和辣度都很正,与豆腐类尤其搭:比如老板娘从老家毕节买的大方手撕豆腐,点浆时放了碱,朴实的豆香里多了屡青草气息:云贵一带的包浆豆腐也能吃到,烙煎之后,表面的油沥得很干,咬开充满韧劲的外皮,迎接豆腐脑般软烂的包浆~主食蔬菜里,最有记忆点的是狼牙土豆,也是烙锅里最经典的食材——确实跟普通薯条/烤土豆都不一样:内芯更绵、软、糯,土豆淀粉自带的甘甜也更突出。虽然是一家小店,食材也是就近菜场买的,但挑选确实用心,而且足够新鲜,性价比也很高。汉思肴:陕西面食大全,最招牌是汉中热面皮某编辑的姐夫是陕西人,他推荐这家店时非常言简意骇:老板来自汉中,算是陕西的小江南,吃米不比吃面少,大米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店里最招牌的热米皮,用的就是汉中大米,在上海能吃到实属不易:虽然它在汉中叫热面皮,但确实是纯米浆蒸的,跟南方的肠粉很像,是北方人对于大米浆的诠释:用辣椒油的热烈反衬出米皮的柔糯,跟凉皮的清爽不同,大冬天吸哩呼噜吃完,是回到温柔乡的治愈感。而在陕西,面永远大过天。按宽度来分:裤带面biangbiang面扯面棍棍面。嗯,这家都有。油泼面一上桌,差点被辣子香哭了但一个沪漂多年的西安人表示,这在陕西当地只能算中上水准,而在上海,大概能排Top3吧。腊汁肉夹馍,肉的调味没跑了,但对于挑剔点的老陕来说,馍还不够干不够脆。想吃汉中菜豆腐的话,周末限定o~豫掌柜饸饹面·烩面:饸饹面超筋道,烧鸡猪蹄超实在这是一家北方打工人的专属食堂。它的实力完全不止一家小面馆,不少人来这,都是为吃一顿扎实正宗的肉肉肉。几乎每桌吃面的都有份大荤,道口烧鸡和卤猪蹄一会儿就卖完一排,然后又出锅一排。32元这么大一只猪蹄,还要什么自行车!点单拿菜,拆解现场相当豪放,围观的话,小心被飙到鸡汁哦;)虽说烧鸡在北方再常见不过了,但不得不说,这鸡皮一入口,是能在牙齿间发出脆卜卜声音的那种弹脆,嚼得都有点上头???而若不是河南人,倒真不一定会点这份酥肉扣碗:这是道挺传统的豫菜:把炸过的酥肉再上锅蒸,精妙在于:蒸汽的作用下,它比单纯的炸酥肉更入味,有明显的八角香。并且,虽然“入口即化”这个词有点土,可这个酥肉就是入,口,即,化,啊!终于说到这家店的招牌:饸(hé)饹(lè)面。其实就是用带漏孔的机器(饸饹床子)压出来的面条,豫西和山西都有吃,尤其山西人,有多爱呢?没法回家过年的山西同学,干脆网购了饸饹床子:用力挤压出来的面条,甚至比手擀面更筋道,但又有柔韧,不会嚼着费劲,只觉真香......饸饹面要用特精粉,面筋含量高,筋道!粗细正好,挂满浓郁的羊汤;一直很喜欢河南的羊肉,比南方一些羊更有羊味,这家还做得尤其软嫩。而作为一家面馆,品类之全,光凉菜就能一字排开,都是北方家常菜,河南人看到蒸茼蒿差点落泪:忍不住加了碗皮冻,鲜而不腥,谈不上惊艳,但就是像家里老人做的味道有点远,在浦东的秀沿路(地铁11号线)上,但吃完觉得十几站地铁没白坐。老胖吉林小串烧烤:部位多到刷新三观不夸张地说,东北三省的同事最惦记的就是这一口烧烤。想家的时候,再远也要来撸这一把串:这可能是上海部位最齐全的吉林小串,看看这肉类sku:肥瘦、大筋皮、酱油筋、生筋、雀香肉、干巴肉、胸口......若不是有东北人带路,我们这群没见过世面的南方编辑连菜单都看不懂。最基础的两款:牛肥瘦和生筋。翻译一下就是,肥瘦相间的串和纯瘦肉串,比较普通。酱油筋才是东北特色的开始:刷酱油烤的牛瘦肉,嫩,且有嚼劲,渗透的咸香别有韵味:干巴肉,是瘦肉的另一种进阶。它的核心其实是内蒙风味:腌过的瘦肉经过风干再烤,嚼着就像草原牛肉干!经过熟成的氨基酸,咸鲜感跟鲜肉很不一样~大筋皮,也叫熟筋,则是隐秘部位的入门——它是牛肚皮肉下一层筋膜,跟一般烧烤里的牛板筋很像,但更更嫩+更更薄,所以更好嚼+更入味~另一枚隐秘,是大肠头。烤得相当见水平:表皮是酥脆的,内里组织可以达到软糯的程度。6元/串,口感秒杀不少店里动辄四五十一份的炸大肠。让东北老饕最惊喜的,是上海少见的烤鸡冠。比鸡爪Q弹,但又没有掌中宝那种软骨硬,在齿间嘎嘣脆的时刻......不好意思词穷了,就两个字:绝了。还有吉林当地都堪称稀有的.....鸡下巴,它有个很风雅的名字:凤唇——其实就是带点细骨的鸡瘦肉,但是比鸡腿肉更嫩~还是新奥尔良风味烧烤有多热烈,最后这碗冷面就有多爽。这是吉林朝鲜族的特色,用的是荞麦面,口感很有抻劲,虽然烧烤小店没条件用牛肉冷汤,但酸酸甜甜的味型做得很正。同事嗦了几口后都表示:又开胃了,还能再战几十串吧.....虹桥镇、韩国街一带正宗东北烧烤不少,有几家都要排队,且点单多了出品不够稳定,这家新开没多久,不用排队+上菜快!!齐齐哈尔烤肉·完美生活:光靠烤酸菜就能颅内高潮”完美生活“是当地一家老牌烤肉店,上海这家是同名而非分店,但光这四个字,对齐齐哈尔人来说,就代表了家乡的烤肉情怀:菜单第一行就透出某种极简主义的豪放:“大片肉”。没有牛上脑/特级牛五花一类的复杂名词,就是,“大片肉”。老板忙的时候,就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烤好的肉,一定要裹上满满的干湿酱料:干料是齐齐哈尔的特色芝麻盐,湿料则是很正的朝鲜style辣椒酱——制作时要放苹果+梨,有很清爽的果甜!特色拌肉,烤的时候充分吸收洋葱的甜和芜荽的辛香,被赋予了另一种灵魂:偏精瘦or多点油花,可以跟老板提前要求;烤的时候要记得刷油,否则容易老东北人秘而不宣的,也是菜单上常被忽视的一个选项:牛胸口。它不算肉,而是牛胸上夹带脂肪的一块软组织,潮汕火锅里它就是小众的宝藏选项,而在齐齐哈尔,它也有非常惊艳的呈现:炙烤下,雪白的脂肪逐渐融化,牛胸口趋近透明,然后蜷缩成一团。入口,是软组织的Q弹爽脆,和残余脂肪的油润与热烈,在口腔里竞相绽放:此时,烤酸菜早已在牛油中经过一番动物饱和脂肪酸的洗礼,要紧接着牛胸塞进嘴里,不仅解腻,而且是咸、酸、鲜三种味道的狂欢,简直是太阳穴都要颤抖的巅峰时刻了。还有一些超级东北特色的食物,比如实蛋:制作工艺老有趣了!鸡蛋液加入食用碱后打散,再灌回蛋壳,蒸熟,就变成青色固体,不再有蛋清蛋黄之分。吃起来像煮鸡蛋的纯蛋白,烤之后又有鸡蛋+皮蛋的混合香气~~外地人看了可能觉得劝退,但其实是香的!除了常见的东北大凉拌,这家还能吃到小众的朝鲜冷盘,比如咸中带甜的明太鱼丝,还有拌桔梗——延边、朝鲜一带很家常的泡菜,类似腌萝卜干,但更有嚼劲。阿文潮汕食府:性价比爆棚,可以做胶己人根据地上海挺多潮汕菜都喜欢走高端路线,菜式偏融合,不够家常,让人很有距离感。潮汕编辑还是最喜欢阿文,从大堂到后厨都是一水的潮汕人,食材区就很地道,仿佛回到汕头菜场,小红鱼大红鱼,不一定最金贵,但一定最日常。有多新鲜呢,有次在旁桌吃饭,目睹了一只甲鱼从盆里越狱并爬出几米开外的全过程。有些出了闽南就不容易吃到的海鲜品类,一定会点。经典如炒薄壳,金不换(罗勒)是标配,吃了几家,阿文的最入味。薄壳个小肉嫩包满汁水,是我们最爱的下酒小菜。豆酱午笋鱼肉质细腻,柔弱少骨的鱼肉用普宁豆酱吊出鲜甜。冻花蟹是潮汕的经典凉菜,清水蒸熟,放凉即可食用。看似简单,冷却的时间和方法却很有门道,过冷便失了清鲜。阿文的性价比很绝,这只元,吊打别家+的冻花蟹。肉质紧实饱满,满口清甜。蘸店里配的红米醋,能轻易带出蟹的鲜。许久不去,还会想念普宁炸豆干:表皮酥脆干爽,内芯嫩滑得像牛奶冻,和清澈水灵的韭菜盐水是绝配。住在附近的潮汕编辑晚上饿了,总喜欢来点盘炒粿条,胖十斤也要光盘的那种:首先它很原教旨主义地放了西红柿。但又经过了改良:放了潮汕辣椒酱。没什么辣,主要是用咸来中和沙茶的甜——潮汕人第一眼:辣椒酱是什么邪教??第二口第三口:tm怎么这么好吃??不少细节都能看出厨师水平:牛肉的嫩度很难得;浇头的薄芡也很老道,正好让酱汁和粿条融合一体——是湿炒区别于干炒的灵魂所在了。最后!连免费茶水都是正宗汕头凉茶:熟地黑豆水,别看黑乎乎,喝着甜滋滋!厦门亚英餐厅:小吃地道,海鲜超新鲜上海专做厦门菜的很少,判断地不地道,首先看小吃品种:五香条,厦门最寻常不过的街边小吃,豆皮里裹上猪肉馅,下油锅炸,再切成指节大小。但出了厦门,吃到的大多是半成品,松散难嚼。这家做得好,豆皮脆而不干,肉馅Q弹有劲,当地的甜辣酱是灵魂,蘸着吃,酸甜解腻。海蛎里加番薯粉,淋上蛋液在锅里煎到两面焦黄,表面还撒了胡椒。蛋饼边缘焦脆,窝在中间的海蛎软嫩,番薯粉韧,再沾着甜辣酱,好吃满足??海蛎,大肠,猪血,面线糊的标配都齐全,胡椒加的足,顺滑味浓。小吃检验完毕。来厦门排挡,重头仍然是海鲜:老板是做水产生意发家的,货源自给自足,新鲜便宜。料理方面,这家店充分凸显厦门海鲜对火候的精准把握。比如这个小鲍鱼,相当软嫩弹牙,比普通夜市摊做得好太多。跟粉丝一起蒸,味调清淡,些许蒜蓉+酱油,鲜度就能拉满。细粉最是爽滑入味~吃鱼,老板娘会推荐一种闽南特有的烧法:酱油水。以前渔民外出捕鱼,条件简陋,现捕的鱼先油煎,然后再加酱油、水等焖煮,简简单单,最能激发鱼的鲜甜。这种烧法也成了检验海货是否新鲜的试金石。点了酱油水杂鱼,都是巴掌大的鱼,容易入味。昂刺鱼甜鲜嫩滑,巴浪鱼厚实刺少,淡淡的酱油味里跃动着鱼鲜。店里菜单芜杂,有毛血旺这种“异类”,避开避开,只点厦门菜就好。也可以让老板娘帮忙点单!地图在此,转发给老乡一起打卡??顺便汇总一下休店时间??我们还写过上海的正宗粉店,嗦粉党请戳??今年你是原地过年还是返乡过年?年夜饭怎么解决?戳??,填问卷有礼物~文
徐大半图
徐大肠、mmr、Charles修图
Yuki设计
冰粉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xs/2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