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论文李翎认识夜叉

发布时间:2020/9/23 17:53:04   点击数: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认识夜叉

李翎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内容提要:夜叉信仰是印度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研究中不能忽视的文化现象。它的重要性对于印度之外的别国学者来说,就是要真正了解夜叉在印度的信仰情况以及夜叉造型对佛教艺术早期范式的启发。夜叉信仰由吠陀时代进入婆罗门教,又从婆罗门教进入佛教。在印度,夜叉是人们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崇拜偶像。早期佛、菩萨形像完全借助传统上夜叉的表现手法而人格化。所以本文目的在于澄清夜叉为“半神”而不是“鬼”,并强调其对佛教造像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夜叉;鬼;佛教造像

一、夜叉是什么

夜叉,梵文拉丁字母转写为yak?a、yak?i,阳性和阴性词分别指夜叉男和夜叉女。夜叉理论在公元前年之前就已产生,最早的印度文献《梨俱吠陀》记录了这个词汇,它原初的意思是“神秘的”(mysterious)。yak?a这个词有时也代表“神秘的或闪烁的东西”,后来发展出“神秘的力量”(magic)。在《本集》、《梵书》、《奥义书》中发展出几种含义,其中最重要的是指某种非人类、精怪,这一观点在巴利文文献中十分流行。《圣彼德堡梵语大词典》(PetersburgerW?rterbuch,三卷,-年陆续出版)则认为这个词相当于“死人的精灵或鬼魂”。在《阿达婆吠陀》中yak?a通常表示宇宙灵魂或是人(指梵天物质的一面)。在婆罗门教中这个词进一步发展,《夜柔吠陀》中yak?a指万能的、奇异的生物、宇宙精灵,《奥义书》中称之为奇妙的生物(wonderfulBeing)[1]。到了《摩奴法典》时期,“天龙八部”系统已具雏形,这里面的夜叉就是印度古老财神Kubera的使役,没有说到它们不好的方面,在《摩奴法典》中它与恶仙罗刹形成对比[2]。这一点对中国佛教艺术学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常常将夜叉与鬼怪混淆。

从词源上讲,这个词在早期文献中的意思,学者们的争议很大。大部分学者认为其词根yak?是“快速移动”、“闪烁”的意思,因此建议将yak?a译成“幻影”。在梵文和巴利文文献中这个又等同于deva(天)或devata(神),有时用“天”指最高境界。但夜叉这个词极少用于称印度教的大神,也不会在敬语中使用[3],这一点与佛教完全不同,佛教神殿中许多神灵正是来自夜叉。

夜叉是印度传统文化中一类重要的神灵,是中外学者在佛学和佛教艺术研究中不能忽视的一个文化现象,因为夜叉崇拜既是印度古老的信仰之一,对夜叉的艺术表现又是印度最古老的艺术母题。夜叉信仰由吠陀时代进入婆罗门教,又从婆罗门教进入佛教,其特征既有佛教的也有非佛教的。通过考古遗存和文献梳理,对夜叉进行深入研究的当推库玛拉斯瓦密(AnandaK.Coomaraswamy),这位有着印度血统、但完全接受英式教育的当代学者在年第一次出版了他的专著Yak?as(《夜叉》),约二十年之后,年作者将这部专著进行修订后再次出版,著作名改为Yak?as:Essaysinthewatercosmology(《夜叉:水宇宙学论集》)。在书中,他从语源学角度讨论了夜叉的原始意义,也从造像方面总结了夜叉的不同类型和造型特征,这部书是了解夜叉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参考文献。年,莫斯科出版了М.Н.Ткачева著:Повелительдемоновночи.Стариннаявьетнамскаяпроза(《夜叉王传:古代越南小说》)[4],当然这应该是研究传入越南的夜叉文化了。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年轻学者赵玲的专著《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其中的第三章、第四章涉及夜叉与佛教造像问题,也是本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ys/1843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