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西域故事之两汉传奇第十章两雄相遇

发布时间:2021/3/25 13:15:21   点击数:

西汉称之为安息的,就是西方文献中的帕提亚。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安息国人深眼窝,多胡须,擅于市贾,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男子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听取女子的意见。当汉使到达安息东部的边界时,安息王派了两万骑兵前来相迎,从这里去到王国的首都番兜城,还有数千里的路程,坐落着数十座的城池。随后安息也派出使者来到西汉,“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廷,有人考证这“大鸟卵”是鸵鸟蛋,而“黎轩善眩人”大概是来自两河流域的玩杂耍的艺人,这一切给西汉君臣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天子大悦”,被记载在了史书上。

汉使到达帕提亚的时候,大约在公元前年前后,帕提亚正处于密特里达提二世在位的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从东方的阿姆河一直延伸到了西方的幼发拉底河,遗憾的是,史书没有详述汉使会见安息国王的情况,我们也不能确定汉使见到了哪些人,包括有没有见到密特里达提二世本人。西汉和帕提亚之间相隔许多山脉和沙漠,还有强大的大月氏人,因此西汉和帕提亚的接触并不多,较为详细的出使记录就只有这一次。班固在东汉初完成《汉书》时,已经距离司马迁有了一百多年,但是在讲述安息时,仍然基本沿袭了《史记》的记载,除了补充了一个安息国都的名字番兜城以外,没有其它进一步的史料,即使是这个番兜城的具体所在位置,现在也是无从考证。

总而言之,对于安息或者说帕提亚,中国的史书上对其记载不多,所以我们对它在东方的详细情况也就不很明了。倒是西方的文献中,多次提到了帕提亚人面临不断从中亚南下的游牧部落带来的压力,先是斯基泰人(即中国史书中的塞种),然后是强大的大月氏。每次冲突过后帕提亚人似乎都能和这些部落保持了一个和平相处的局面,《史记》称其“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其国民能够深入旁国几千里去进行贸易,说明边境上大致相安无事。只是,帕提亚人在夺取了两河流域后,统治中心已经移往了西方,在这里迎面遇上了一个更加强大、更加难以对付的敌人,那就是崛起的罗马人。在这一章和下一章里,我们就暂时转向西方,讲述一下帕提亚人和罗马人之间最初的相遇和冲突。

帕提亚人和罗马人的第一次相遇,比汉使到达安息可能还要略晚一些。当时罗马人击败了塞琉古王朝的安条克三世后,在小亚细亚半岛上快速扩张,把大半个小亚细亚半岛都纳入了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其中半岛东南角的西利西亚成为了罗马直接统治下的最东的一块领土。公元前95年前后,罗马将领苏拉出任西利西亚的地方长官,根据后世希腊、罗马学者的记载,苏拉在这期间会见了一位帕提亚人的使者,这就是罗马和帕提亚之间第一次的正式接触。

生活在罗马时期的希腊学者普罗塔克,在为苏拉所作的传记中记载,来使是一位帕提亚国王手下的将领,他奉命来向罗马人寻求友好。苏拉对于帕提亚人知之不多,只是把他们看作是东方边境上无数野蛮部落中的一个,因此没有对他们给予太多重视。在会见的时候,苏位自己坐在正中的椅子上,而让来使和另外一位罗马附庸国的国王分别坐在两侧,这使得帕提亚人感觉受到了羞辱,这位使者回去后就因为有辱使命而被处死。罗马人留下来的这条信息极为简略,我们同样不能确定,这位使者是否确实是受密特里达提二世之命而来,回去后是否又是他亲自下令处死的。由于帕提亚人和罗马人随后各自在国内遇到了一些问题,他们再次正面相遇还要再等上几十年。

密特里达提二世在位后期时,帕提亚国内有一些动荡,出现了两到三位的割据者,他们各自铸造钱币,钱币上他们的头像都戴着高高耸起的波斯式王冠,除了出土钱币上透露的这些有限信息以外,关于他们的具体身份和情况,人们就不得而知。

著名的比索通山崖似乎保留了一点线索,那里有一段模糊不清的铭文,刻于密特里达提二世的后期。铭文中有一位叫做戈塔泽斯的贵族显得非常突出,他的称号是“总督之总督”,与帕提亚国王“万王之王”的称号意义相似,表示他的地位超越了所有其它的总督,学者们猜测,戈塔泽斯这时候已经成为了巴比伦一带地区实际上的统治者。

约在公元前88年,密特里达提二世这位帕提亚史上的一代雄主去世了,在角逐王位的群雄中,除了上面提到的戈塔泽斯,还有一位叫做萨那特鲁斯的。萨那特鲁斯的身世不明,他可能是阿尔萨息王室的一位成员,与东方部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第一场王位争夺战首先在戈塔泽斯和萨那特鲁斯之间展开,落败的萨那特鲁斯逃到了东方,在一个叫做Sacaraucas的萨迦部落里避难。另外一个新的王位争夺者接着登场,那就是密特里达提二世的儿子奥若德斯。戈塔泽斯与奥若德斯两人之间争夺的结果如何,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需要从其它的一些材料中找寻线索。我们知道,巴比伦有着历史悠久的天象观测传统,每一年的观测记录都使用当年的统治者名字来纪年,就像我国的年号一样。当公元前80年发生一次月食时,巴比伦的观测记录中,记载的“万王之王”是奥若德斯,这说明奥若德斯至少在这个时候已经取代戈塔泽斯,夺得了帕提亚的王位。

失败的戈塔泽斯一世下落不明,获胜的奥若德斯一世结局同样也不清楚,帕提亚在密特里达提二世死后的这近三十年时间里,被称为一个“黑暗期”,期间除了上述这些零星的记载和线索外,就再没有其它可靠的信息了。最后到了公元前76年或75年,帕提亚的贵族们重新请回躲在萨迦部落里的萨那特鲁斯,拥戴他作为国王,这才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王位继承问题,帕提亚也得以恢复了稳定,这时候的萨那特鲁斯据说已经是80岁的高龄了(注4)。

重登王位的萨那特鲁斯大概又统治了6年时间,在公元前70年或69年去世,王位被他的儿子弗拉特斯三世所继承。

就在帕提亚动荡不宁的这段时期里,罗马所在的意大利半岛上也出现了混乱,曾经是罗马同盟者的一些意大利城邦,不满自己的权益长时间来被罗马人所漠视,群起向罗马发难。趁着罗马内顾不暇的时候,小亚细亚半岛上的本都王国也起来向罗马人宣战,试图藉此一举摆脱罗马人对小亚细亚半岛的控制。

本都王国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北部的黑海岸边,它的主体居民是土著的东方民族。本都王室声称自己的家世源于阿契美尼德王朝,甚至和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以及塞琉古也能扯上血源关系。好几代的米都国王都取名密特里达提,这是东方民族常用的、带有宗教色彩的一个名字,前面说过的帕提亚王室的密特里达提一世、二世,使用的都是同一个名字。这时候的本都国王已经是密特里达提六世,他不满足于穷蹙于区区一隅,有心想在小亚细亚半岛上扩张一下势力,可是他稍稍伸展一下手脚就发现,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被罗马人紧紧盯着,每一步行动都受到了重重束缚。最后密特里达提六世再也无法容忍,他向罗马人宣战,当罗马人忙于对付意大利本土上的混战时,密特里达提六世大肆屠杀小亚细亚半岛的罗马人,把他们全部赶了出去,甚至还派兵进入了希腊,鼓动希腊人来一起对抗罗马。

小亚细亚东部的小国亚美尼亚这时候也有一些不寻常的举动。上卷说过,帕提亚的密特里达提二世在击败亚美尼亚后,亚美尼亚王子提格兰被送到帕提亚作为人质。提格兰后来据说以70座山谷赎得自己的自由,回到亚美尼亚,继承了王位。等到帕提亚在密特里达提二世死后发生内乱时,提格兰就率领亚美尼亚人摆脱了帕提人的控制,还反过来从帕提亚人手里掠走了两河流域北部的领土。提格兰乘胜挥军西进,吞并了塞琉古王朝在叙利亚的最后一点残余土地,势力一度从亚美尼亚的山地向西延伸抵达了地中海,这是亚美尼亚历史上仅有的一个辉煌瞬间,提格兰二世从而被冠以“大帝”的称号,他的地位在其本国历史上不亚于我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

本都的密特里达提和亚美尼亚的提格兰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罗马人,他们同时向东边的帕提亚人示好,希望把帕提亚人拉到自己的一方。只是帕提亚人显然不愿意参与这场波谲云诡的战争,一方面他们与亚美尼亚有纠纷,另一方面他们对罗马人心存顾虑,何况这时候帕提亚国内恢复稳定不久,他们也没有力量介入到外部的战争中去。

罗马的混乱在这时候结束了,罗马将领苏拉在平息叛乱城邦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在紧接着发生的罗马争夺权力的内战中又获胜,他现在抵达希腊,发起了对本都的反攻。苏拉轻易地就打败了本都与雅典的联盟,把本都的势力逐出了希腊半岛。同一时间,开赴到小亚细亚半岛战场上的另外一支罗马军队也不断获胜,战争的形势从而发生了逆转。

密特里达提的重要盟友,亚美尼亚的提格兰,在罗马人面前屡吃败仗,丧失了所有新征服的土地,逃回到亚美尼亚本土,他的亚美尼亚帝国成为了昙花一现,亚美尼亚人从此再也无缘地中海的海水了。

公元前66年,罗马将领庞培被委任为负责东方战事的统帅,来到了小亚细亚半岛。他彻底击败了本都的密特里达提,把后者赶得翻过高加索山脉,逃往北方。接着庞培就来到了亚美尼亚,提格兰只能向罗马人投降,庞培宽容地允许提格兰继续当它的国王,亚美尼亚从而成为了罗马人的附庸国。

公元前63年,躲到了黑海北岸的密特里达提六世,在一片众叛亲离的绝望中自杀身亡,长达二十年的“密特里达提战争”终告结束。获得全面胜利的罗马人,此刻来到了幼发拉底河的西岸,望过河去,对岸的茫茫大漠上,曾经流传着亚历山大征服的传奇故事,现在是帕提亚人在游荡着。

庞培对于尚摸不清楚底细的帕提亚人不感兴趣,他在处理完东方的事务后,就带着在东方取得的辉煌胜利,匆匆回去罗马城,参加为他举行的盛大凯旋仪式。可是对于雄心勃勃的罗马人来说,一旦他们的目光越过幼发拉底河,那么跨过这条河流,继续往东迈进,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ys/1972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