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插画师生存角保拉middot瓦

发布时间:2020/10/6 10:30:58   点击数:

小插话

插画师生存角无疑是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DNA中最闪亮的一环。我们和蒲公英童书馆联合推出“线上插画师生存角”,一周一约,邀请中外大咖分享有关插画和绘本的创作经验、成功和困惑,同时也会侧重插画行业的专业技巧和商业市场。本周的分享嘉宾是博洛尼亚插画展50周年大师作品展策展人保拉·瓦萨利。在年度博洛尼亚插画展中国巡展,我们同时推出了50周年大师作品展。在当届北京站开幕之前,我们迎来了50周年大师作品展策展人、意大利艺术教育家保拉·瓦萨利,她和杨一、九儿、马鹏浩、弯弯等几位中国插画师进行一场插画先锋力对话:插画绘本50年之美。沙龙由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主持,今天我们再次回顾这场对话的精华内容。

年博洛尼亚插画展中国巡展

插画师生存角

第⑥期

分享嘉宾

保拉·瓦萨利

博洛尼亚插画展50周年大师作品展策展人。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及艺术教育家,博洛尼亚童书奖评委。创立并主持位于罗马展览宫和斯库德列展厅的艺术教育中心,曾为艾丁·德来塞、罗伯特·英诺森提、李欧·李奥尼、罗伦佐·马托谛、莫里斯·桑达克和汤米·温格尔等著名艺术家策展。

?以下为沙龙分享实录?

颜小鹂:大家下午好,我是蒲公英童书馆的颜小鹂,今天客串一把主持。我们有幸请到博洛尼亚插画展50周年纪念展策展人保拉·瓦萨利女士,她不仅策划了博洛尼亚插画展50周年,还策划了很多大师的展览,包括莫里斯·桑达克等。我觉得她更多站在世界插画的视角,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一样的观察。

除了保拉·瓦萨利以外,还有今天到场的几位年轻的,活跃在中国图画书领域的年轻插画师。弯弯,她创作了多本得图画书,最近作品叫《大脚》刚出版;九儿,她的作品大家很熟悉,《妖怪山》、《青蛙会跳绳》等都很有名;杨一,她是年博洛尼亚插画展参展插画师之一;马鹏浩,他也是新锐插画师,作品里面更多的有佛性和哲理。还有王韶华,她是牛牛文化总经理,今天客串翻译。

保拉·瓦萨利与中国插画师在一起

保拉·瓦萨利:大家下午好,我叫保拉·瓦萨利,来自意大利的罗马。非常感谢大家今天来到这里,尤其是来的孩子们,谢谢你们。我还要感谢组委会对我的邀请。我之所以选择这50位,是因为这50位插画师创造了插画的历史。

博洛尼亚插画展和50周年大师作品展,讲述的是一个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艺术家、编辑、读者相聚在博洛尼亚,他们热衷于这一项共同的事业,书籍和阅读,我们在此追溯了几十年来参展的插画家的创作历程,那个时候他们都是初露锋芒,日后在国际上斩获大奖,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

本次展览展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50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用自己的作品缔造了插画展的历史,同时也被写进了插画艺术的历史中。这是一场特殊的盛会,它展现了儿童图画书和绘本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参展的每一位艺术家都会在这里展出自己的第一本书,自己最优秀的作品,或者最能代表个人风格的图画书。

这里的50位艺术家和50部作品,他们和它们都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的孩子们。而插画,正在它所讲述的故事之中生根和发芽。

接下来,我向大家讲述的是以十年为一个段落,按照时间的线索介绍,首先介绍年到年出现的大师。

第1个十年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之交的几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科学难题相继被攻克,发生了几场非常重要的的技术和社会革命,文化和创意行业不断涌现出新的灵感。

在童书界,也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年代。在文化多元的美国,出现了“绘本”——这是一种新的书籍类型,其中的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交织着将故事娓娓道来。此外,在意大利米兰,早在年就活跃着一批开辟立体视觉实验之路的先锋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包括阿尔比·斯德勒、布鲁诺·穆纳里、麦克斯·休伯尔、路易吉·维罗内西。他们将传播法则应用到图书产品上,令传统的图书焕然一新。不久后,恩佐·马力和李奥尼也加入到了这支艺术家大军当中。

在年的《儿童邮报》中,宾巴诞生了,它是由一位优秀、聪慧的漫画家创作的,他就是弗朗西斯科·图里奥-阿尔坦。宾巴是一只长着红色斑点的小狗,它外形浑圆可爱,看上去十分忠实可靠。阿尔坦先生在一处灌木丛后面捡到并收留了它。阿尔坦的作品不仅针砭时弊,反映出社会现实,而且作品中的图画和故事也广受小读者们的喜爱。

小狗宾巴(Pimpa)

弗朗西斯科·图利奥·阿尔坦(FrancescoTullio-Altan)

同样兼具欧洲和美国文化背景的艺术家艾瑞克·卡尔创作的色彩缤纷的童书作品,非常适合低龄幼儿阅读,作品使用了拼贴画的手法,彰显了别具一格的个人风格。在他的经典作品《好饿的毛毛虫》中,我们能看到波普艺术和嬉皮文化的深远影响,这部作品着重利用图画的表现力,大胆进行实验性的创新。

《好饿的毛毛虫》(TheVeryHungryCaterpillar)艾瑞·卡尔(EricCarle)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位大师,他就是大卫·麦考利。生于英国,长于美国,是世界建筑绘画界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他优秀的图书作品被翻译成12种语言出版发行,广受读者喜爱。

《大教堂:教堂的建造故事》(Cathedral:TheStoryofItsConstruction)

大卫·麦考利(DavidMacaulay)

还是年,也就是在《小蓝和小黄》出版前后,艾拉·马俐的处女作《红气球》也在埃姆出版社出版。马俐当时已经与丈夫恩佐联名出版了一系列婴幼儿图书。《红气球》是一本小小的却有颠覆性意义的无字图画书,它讲述了形状的变化,适合所有低龄婴幼儿阅读。在色彩简洁的封面上,绿色的背景和红色的气球展现了一个默默无声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们可以跟孩子们一起,观察生命的运转,并不断惊讶着自己的发现。

《红气球》(TheRedBalloon)艾拉·马俐(IelaMari)

下面要介绍的也是一位大师,是布鲁诺·穆纳里,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最早的系列书的创作者之一。他在蒙达多利出版社出版了一些童书,又与布雷拉出版社合作,创作了最早的《艺术游戏》实验书系列。他充满创意的编辑思路构建了难能可贵的视觉教育场景。本次展览我们选择了他的作品《雾中的马戏团》,这是作者对家乡的致敬之作。在高超的印制技术的支持下,这本书将读者带入了书中的世界。彼时正值埃姆出版社的罗塞林娜·阿尔肯托从美国漂洋过海引进“绘本”之初,众多优秀的意大利艺术家、插画家以及编辑纷纷参与进来,这部作品正是当时涌现出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雾中的马戏团》(Thecircusinthemist)

布鲁诺·穆纳里(BrunoMunari)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第二个十年,到年,这期间正处于“冷战时期”。

第2个十年

年,欧洲社会党多数票选举产生了欧洲议会。在英国,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亚洲国家的经济崛起在不断加速。这是一个忙碌而疲惫的年代,第二次重要的能源危机爆发(第一次爆发于年),但是,这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呈爆炸性增长的年代。

与此同时,不断发展壮大的博洛尼亚童书展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盛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展者纷至沓来。同时,书展的宣传工作也加大了力度,向全世界的出版业敞开大门。那些年间,插画大师们的笔下诞生了大量优秀的平装图画书作品,令人铭记的平装绘本不断问世,他们在童书展上初露锋芒,崭露头角,也在国际的舞台上获得大奖。

昆汀·布莱克,相信大家都认识,应该是在中国也是非常家喻户晓的一位插画大师。我想选择的重要的英国作家插画师,都认为孩子们作为特殊的受众,应该受到尊重,应该有专门为他们创作的作品。所以昆汀·布莱克本次在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光脚丫先生》,这部作品有着鲜明的经典英国漫画风格。正是他画风独特、表现力卓群的插画,为罗尔德·达尔的作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光脚丫先生》(MisterMagnolia)

昆汀·布莱克(QuentinBlake)

接下来是是罗伯特·英诺森。年,罗伯特·英诺森提获得安徒生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意大利人。本次展览展出的是他的童书插画处女作《铁丝网上的玫瑰花》。它呈现的是《大屠杀》中的故事,面对恐怖,故事中的小姑娘选择不低头的故事。

《铁丝网上的小花》(RoseBlanche)罗伯特·英诺森提(RobertoInnocenti)

第三个向大家介绍的十年,是年到年。

第3个十年

这十年中,是一段充满了变化多端又充满了矛盾的一个时期。临近千年之交,世界各种文化的边界似乎越来越模糊。全球化在不断蔓延,无论男女老少,都开始满世界旅行;20世纪80年代末,因特网问世,几年后互联网向每个人开放。这个时候出版行业,尤其是童书出版行业,绝不可能被时代巨变落下,这对他们来说是艰巨的挑战,不仅要进行新的、重要的投入,而且还要以更新的创意去迎接未来。

接下来要跟大家介绍这十年中里面的插画大师,首先想让大家看的法国插画作家让·克拉弗里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传统,这次展览展出的经典作品《小卢》。作者热爱音乐和绘画。作品的主人公小卢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特别钟情于爵士乐和布鲁斯音乐,他希望能成为一名伟大的钢琴家。故事发展到中间的时候,突然变成了美国黑帮电影风格的漫画。大家看这幅作品的时候,最好能以迈尔斯·戴维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或者是孟菲斯·斯利姆的音乐为背景,来细细品读这个故事。

《小卢》(LittleLou)让·克拉弗里(JeanClaverie)

另外一位想跟大家介绍的插画家也是来自法国,他是雅恩·纳生本,他的作品《昂蒂布、科拉维耶雷,以及其他色彩》是一部自传画册,讲述了作者的童年,他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长大,往来于法国和意大利北部。他的作品既有文学的细腻,又具有世故、忧郁的情感,通过“轻浅的线条”,在笔端精彩地演绎着光影的游戏,将情景置于时间之外,似乎能逃到画面里去,躲开世人的眼光。

《昂蒂布,克拉维埃和其它颜色》(Antibes,Clavièreetautrescouleur)雅恩·纳生本(YanNascimbene)

另外一位插画大师是一位美国人,这次展览展出的是他的作品《朗趣先生坐飞机》,年由维京少儿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数字插画图书。据作者说,儿时喜爱的游戏、“超音速”小汽车、乐高积木、日本动画等等都是帮助其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因素。

《朗趣先生坐飞机》(Mr.LunchTakesaPlaneRide)欧图·塞伯德(j.ottoSeibold)

接下来要介绍的年到年,第四个十年。

第4个十年

世纪之交的这些年里,受地区政治平衡的影响,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整个欧洲都开始流通同一种货币,这进一步打破了国家间的交流界限,人才、商品都得以更自由地流动,因特网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沟通和生活的方式。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新技术令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我们见证了新的出版业的诞生,很多出版机构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却有着明确的文化和出版理念,出版业精于研究,善于计划,得益于新的市场规则,逐渐得以稳定,并获得国际范围的成功。插画作者也有了新的身份,他们有能力坚持自己的想法,有了话语权,出版自己的作品时也有了更多的决策权。此时的童书展,包括插画展、大奖以及研讨会,在整个童书出版业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绘本有了它自己的受众群体,一个不限年龄的受众群体——因为这种跨越年龄的图书类型,既能被小孩子理解,同样也能吸引大人。另外,插画家们并非专门为读者创作,他们也为自己而创作。

这个十年想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插画师的作品,《爱丽丝讲给小朋友的故事》,是由琪娅拉·卡瑞尔绘制的插图作品。这位艺术家笔耕不辍,而且大胆创新,似乎找到了一种“走出书本的通路,创造了三维世界的方式。但是艺术家似乎更善于置身于图书之中,赋予图书以动感,让读者随着情节变化,耳畔仿若响起不同节奏的旋律一般。这部作品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读者阅读。

《爱丽丝讲给小孙子的故事》(Aliceracontéeaupetitsenfant)基娅拉·卡瑞尔(ChiaraCarrer)

下面也是一部让孩子们更接近于艺术的作品——弗拉基米尔·拉当斯基的《巨大的芦笋》。他是一位俄裔美籍艺术家,常年往来于纽约和罗马。他这样介绍这部作品:“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我在意大利旅行的途中。在意大利,我总能看到大量极美的文艺复兴作品。通过《巨大的芦笋》,我希望能向孩子们介绍一些经典艺术杰作,我希望这样的方式更加有趣。”

《巨大的芦笋》(TheMightyAsparagus)

弗拉基米尔·拉当斯基(VladimirRadunsky)

澳大利亚插画家陈志勇的作品《抵岸》获得了年虚构类作品提名。故事的主题是迁移和分离——一个男人离开故土,去了他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故事,是一本无字的“图画小说”,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读。

《抵岸》(TheArrival))

陈志勇(ShaunTan)

我们看的接下来十年,也是第五个十年,从年到年。

第5个十年

在这些年中,全球化已经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社交网络的巨大成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是一个人口大流动的时期:这其中包括移居的人口和为逃避战火、迫害、为了未来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的难民。但是,也包括年轻的高素质人才为了追求更美好的明天而寻找自己理想的栖身之所所做的迁徙。

在这一时期的插画界中,涌现了出了很多有天赋的年轻插画家,他们的作品通过插画展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们的故事有的讨论的是现实,有的讨论的则是生活中更大的主题,比如情感与相遇。每一个故事都有着自己的视觉语言,表达着作者对世界的独特观点,每一部作品中的文字与图画都相互交融的。

菲利普·佐丹诺是一名世界艺术家,也是最年轻的一位。他来自意大利,生于利古里亚。妈妈是菲律宾人,爸爸是瑞士人,现在居住在日本。他的作品《辉夜姬》,讲述的是月光公主与日本皇子之间终无法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传说中,富士山正是由这段悲伤的故事产生的。

《辉夜姬》(LaPrincesaNocheResplandeciente)菲利普·佐丹诺(PhilipGiordano)

我想介绍的最后一位插画师,是阿里桑德罗·萨那,他的无字书作品《长河》。故事讲述了作者沿着波河进行的一趟旅行。而讲述故事的语言只有图画和色彩,河流、树木、四季,读者似乎能听到寂静的声响。作者将我们置身于静默的世界中,然而这世界却无时不在发生着变化,这里发生着故事,弥漫着忧伤,充斥着诗意,让这本书看上去几乎像一本故事书一般,同时它又像是一幅幅极富视觉语言教学意义的插画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可以陈列在艺术学院或博物馆的架子上。

《长河》(FiumelentoUnviaggiolungoilPo)亚历山德罗·桑纳(AlessandroSanna)

颜小鹂:下面进入第二个议程,今天请到了中国目前比较活跃的四位年轻的插画师,她们的作品可能很多人也看过。我今天想请她们也来讲一讲,随便讲什么,也不用紧张。你们的前边已经有50年的积淀,这么多前辈也好,或者大师也好,他们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参照或者引领。站在你们创作者的角色里,你们想干吗?话题有点大,但是挺轻松的。你们想表达,想创作,或者想干吗。我老觉得编辑和作者在交流的过程当中,编辑的意志蛮强的,他们觉得编辑是跟市场接轨的。但是我觉得插画师,刚才保拉·瓦萨利也说,你要表达什么,表达自己的,表达什么?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你有什么画风、技巧,可能都是可以另外补充的,但最重要的还是你们的内心。你们在创作过程当中想表达什么?

弯弯:我先说,抛砖引玉。我是产品专业毕业的,但不做这一行。我从考学就开始画画,走的是学院派,考的中央美院。出了学校之后,我自己在工作室里画油画,但是并不喜欢这种,还是想画自己小清新风格的,画一些身边的猫、狗、花草。于是就开始画我身边的一只猫,就有了之后的《黑米走丢了》。但是那还是有一点学院派,我自己并不喜欢那种风格,我就不停地寻找自己的风格。

现在中国风很多,但是我不希望单纯的把中国传统的东西拿过来。比如说剪纸,我觉得只是一个载体。而且我的父亲是收藏民间古董,木雕,它其实是民间的,并不是宫廷的。在中国民间的艺术里面会有一些特别古琢的、质琢的风格,我本身也很喜欢那种风格。它们看上去比较简单,有的时候一些人的形态直直的,腿也是直直的。当时看上去特别有趣。因为民间的是给大家生活中有趣的审美,我就喜欢那种。于是我在自己的作品里面慢慢改变,现在大概画了有五六本。这一本是我第三本,完全是自己写故事,自己画。因为画的是我童年的故事,我和哥哥一块玩耍,这本书是我画的最轻松的。完全按自己的想法画。

还有一本书是《鸟语冰山》,和曹文轩老师合作的。跟不同的作者合作就有不同的风格,包括不同的故事内容,出来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最新出版的《大脚姑娘》,其中有一部分是有童谣的,顺口溜的感觉,也是特别有中国自己的语言的艺术在里边。画的也是直来直往,虽然看着好像简单,但是它是简约的感觉。

九儿:画画的人都不太擅长说话,我是间歇性表达有障碍的人。首先还是感谢。我觉得她们把这么好的画展带到我们国家,对很多城市读者也好,还是创作者也好,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其实插画和其他画还是不一样,插画主要用于讲故事,故事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人。故事是有不同的色彩,股市有国籍的。跟故事联系在一起的画也是应该有国籍,有民族的特点在里面。

我之前也不是做绘本的,我是做雕塑的。12年的时候开始接触绘本,我开始恶补自己,一种很盲目的学习状态。直到这两年才慢慢思考,慢慢做。我也担心现在世界越来越小,各国的插画风格会越来越像。因为中国的民族和其他国家都不一样,中国是一个特点的民族,我们的插画家会不会受到国际化的影响,我们站在画展中如果不看作者的说明,会不知道这画是中国人画的,还是日本人画的,还是美国人画的,我曾经担心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发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我现在并不年轻了,但是我发现年轻的画家把这一点呈现的很好。

前些天在颜老师那里参加了两本书首发式,一本《神笔》,还有旁边的小妹妹画的《大脚姑娘》。我确实回去思考了很多,尤其是《神笔》,我对画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个画家很有名,五岁学习水墨画,虽然他有英国国籍,但是却把中国的元素表现的那么好。还有弯弯的作品《大脚姑娘》,那书的画风也是,从人物的造型,黄皮肤的亚洲人的特点,包括她的童谣,打开那个常常的裹脚步,哪怕印成日语、法语,我非常自信的说这是讲述中国的故事。我对自己的日后创作,我已经在思考,我到底要做什么。之前忙忙碌碌讲自己的故事,然后讲别人的故事,没有时间思考。这两年慢下来,就有了一些思考在里面。以后的作品,民族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的东西要体现的特别多,我可能还是要体现民族的特点的同时,让自己的画变得更加国际化,有一点也会入选这样的作品。

杨一:我跟天天出版社合作的绘本,是汤素兰老师写的儿童文学的小故事。我是用油画棒画的,看起来画风比较幼稚,比较粗糙,原稿差不多1:1这么大。现在我还在上学,所以没有考虑特别多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想说,我不愿意特别考虑迎合市场,如果我做得东西自己满意,恰巧大家也喜欢那是我最想看到的一件事,恰巧大家喜欢我特别高兴。如果大家也不是特别喜欢的话,我也没办法,我也不能强迫大家喜欢。干自己想干的事,碰巧大家认同你,这是非常理想化的状态。

今天特别高兴跟保拉·瓦萨利坐在一起。现在我正在计划个人的绘本,因为这本书是我在中国国内出的第一本书,我想做一个自己的故事,自己画的一本书。之前在意大利出过两本图文小说,有点像漫画形式,但是也是用插画的风格演绎的。我觉得漫画和插画不用分得特别细致。我希望能既画插画,又画漫画,虽然听起来有点人格分裂,但是我希望大家都和和平平的。就是通过不一样的叙事手段让大家了解这个故事,了解这个故事背后作者想说的是什么。都是了解一件事,所以不用在乎它的手段。如果大家最终都能特别开心的看完这本书,能收获到什么或者特别感动这是最重要的。

马鹏浩:我要问的问题是,其实这本书有它的高度,也有它的局限性。局限性在于它是站在博洛尼亚插画展的角度,每一个十年把不同的大师装进去,它是用博洛尼亚的角度看的。为什么桑达克没有进去?因为桑达克出版那本书,她是67年算起来的。它的局限性会不会就是因为这样?

保拉·瓦萨利:之所以从年开始说,因为是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因为从这个年份开始,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涌现出一批年轻人,专门为了儿童绘本成为他们的行业,为了把这个东西带给大众来看的年份。所以对于中国的插画师来说,大家不要仅局限于给孩子们创作绘本,还要做其他的图画沟通的方式,其实所有的表达方式都是为了用插画的方式表达自己,让大家知道自己想说的是什么。

购书指引

长按或扫一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dl/1853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