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萨那 >> 萨那地理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
保罗.萨缪尔森
嘞嘚斯and乡亲们,今儿个又是周五了,诺贝尔奖专辑今天要介绍的是大牛萨缪尔森。俗话说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殊不知,天下的课本也是一大抄。就拿经济学来说吧,只要是个学习过经济学的,您就逃不脱这么几个版本的教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这些教材,拿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各有千秋,本本牛逼。但是,您相信吗,这些教材从框架结构上却都“抄”自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萨大师所著的《经济学》。年,萨大师所著的《经济学》正式面世,在这本书里,大师头一次将经济学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本,之后的书无论怎样创新,都逃不出这个大框架,您说,这不就是“抄”萨大师的吗?当然,古话说的好,吃水不忘挖井人,学着经济学,吃着经济学的饭,就应该对萨大师有所了解。本着万物皆可盘的原则,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我们的主角,伟大的经济学大师保罗.萨缪尔森
首先,我们还是来看看度娘是怎么介绍萨大师的。保罗·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年5月15日—年12月13日),美国 经济学家,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萨缪尔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也融合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年,55岁的萨缪尔森成为 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引自度娘)
萨大师可谓是经济学的全才,除了留下两本巨著《经济学》、《经济分析基础》外,他的研究几乎包含了经济学的所有领域,包括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税收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反正就是他在经济学方面啥都懂的意思,因此他也被称为“ 一个百科全书似的经济学家”。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萨大师与经济学之间的故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让我看到你们期待的小眼神)
年5月15日,萨大师降临在印第安纳州的加里镇,这似乎是经济学家诞生的天选之地,同样诞生在这个小镇的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史蒂格利茨,曾开玩笑的说,“加里的空气中有将人们吸引到经济学中去的魔力(通俗的说就是这地界风水贼好,对诺奖感兴趣的,加里镇考虑一下)。萨大师在这里度过了幸福的童年生活,但是年,经济大萧条的爆发就像一把巨剑往美国经济的天灵盖上劈了一刀,使美国经济受到重创。这时年仅14岁的萨大师还是个小正太,他很疑惑,现实中的经济到底肿么了。
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年仅16岁的萨大师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当时的美国,牛逼闪闪的大学也是很多滴,什么哈佛啊、耶鲁啊还有好多。但是,萨大师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芝加哥大学。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原因很简单:——————
离家近,据说,萨大师从家里可以步行走到学校(小编的家与学校相隔公里,蓝瘦香菇)。
进入大学的萨大师如开了挂一般,19岁就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由于芝加哥大学要求获得奖学金的前提是研究生课程不能在本科院校完成(多么变态的要求),所以他不得不选择离开。至于选择哈佛,萨大师自己说到,“我想象着哈佛能够像达特茅斯大学一样,有一片绿绿的草地以方便谈恋爱,有一座白色的教堂以方便去忏悔,有一墙茂密的爬山虎以方便去攀岩”。看来,萨大师还是很有调调滴,上大学就上大学嘛!竟然每天还想着搞对象和爬山!进入哈佛后,萨大师继续开挂,20岁硕士毕业,年,年仅26岁的萨大师博士毕业。但是,萨大师并没有因此飘飘然,他的学术研究始终立足于他的初衷,即解决大萧条中的经济问题。具体说来,大师有如下主要贡献。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在大萧条时期,美国总统是一个叫胡佛的哥们儿,为了使美国走出大萧条,他颁布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向欧洲各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的弱小产业。举个栗子,大英葡萄酒公司出口一瓶葡萄酒到美国,售价50美元,但是美国海关向他收取10美元的关税,于是出口到美国的葡萄酒就要买60美元,这样很多美国人觉得太贵了,就不买外国的葡萄酒了,从而本国葡萄酒的销量就能上去了,本国葡萄酒厂商就活过来了。但欧洲各国那也都是吃肉不吐骨头的主,没一个好惹的。美国这样搞,他们就以彼之道还治彼身,对美国收取更高的关税,美帝的商品也进不了欧洲。商品卖不出去,国内的厂商 的心都有了,不是说好保护我们的吗,怎么我们的日子还更难过了?你说胡佛这哥们儿脑子是不是进水了,还进的是开水,在一片叫骂声中,他被赶了下去,直到罗斯福大大上台后才挽回了局面。
这段时间贸易上的折腾让萨大师感到困惑,李嘉图先生不是说各自生产自己擅长的东西然后贸易大家都可以变得更好吗?为什么还有人支持贸易保护政策呢,是他们脑子瓦特了还是有人动了他们的奶酪呢?于是萨大师与另外一位经济学家斯托尔帕合作,经过了潜心的研究,提出了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哇,好长的名词,好厉害的样子)。这个定理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国家有的生产资料比较充裕,有的生产资料比较稀缺,在进行贸易后,拥有充裕生产资料的人会获得利益,而拥有稀缺生产资料人的利益会受损。于是,稀缺生产资料拥有者开始反对贸易,或者要求实施贸易保护。多说无益,上栗子。
民以食为先,抖音刷漫天,现代人生活没有大米和手机怎么行。假设现在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他们各自既生产大米又生产手机。A国土地多资本少(说白了,就是缺钱)所以本国的土地出租商们能够出租大量的土地(充裕生产资料),生产的大米又香又多,但是因为资本很少(稀缺生产资料),所以本国的资本家们没有足够的资本去引进先进的设备生产手机;而B国土地少资本多,本国的土地出租商能出租的土地很少(稀缺生产资料),所以生产大米成本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但是资本多啊(充裕生产资料),资本家们都是有钱人儿,两个字:砸钱!找 的技术人才,引进 的设备,生产出的手机质量杠杠的,又快又好,既能上 又能防色狼。
别晕,咱们捋一捋啊,A国地多钱少,所以利于生产粮食而不利于生产手机,B国地少钱多,不利于生产粮食但利于生产手机。有一天,A国国王对B国国王说:“哥们儿,你们国家地少,生产大米成本太高,我们国家资本少,也生产不出什么好手机,玩个消消乐都黑屏。以后我们专门生产大米,你们专门生产手机,然后咱们做贸易,各自生产各自擅长的东西,这样的话咱们的情况不都变好了吗?你看中不中。”B国国王想了想,非常高兴:哥们儿,中啊,说到我心里去了,最近想搞房地产,正愁没地儿呢。成交!”于是在进行贸易过后,两国的这两种产品的品质和数量都增加了,两国的情况都变好了,达到了双赢。
但是有两类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失,那就是A国的资本家和B国的土地出租商。虽然A国缺乏资本,但还是有资本家的,当手机不再生产后,资本家们投资的手机生产商都没啦,利益自然受到了损失。B国土地虽然少,但依然存在土地出租商,国家不生产大米了,土地租不出去了,他们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失。所以A国的资本家们向国王建议,“我王,我上有80老母,下有嗷嗷待哺,您断我手机生意等于断我全家的口粮啊,给条活路吧,呜呜。”无奈A国国王只好对B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禁止手机的进口。而B国的土地出租商们也向国王建议,“我王,您每天吃的大米都掌握在A国那群农夫手里,您就真的吃的安心吗,万一对方国家的国王要给您下毒,可咋办?我的生意是小,您的健康是大呀。”B国国王思索再三认为有道理,于是对本国大米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禁止大米的进口。看看这闹得,两边的国王为了平衡各个阶层的利益,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就打起来了。
所以,虽然贸易能够使得两国总的产品增多,总的情况变好,但却会使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失。生产资料的供给者中,充裕生产资料的拥有者获益(比如A国的土地出租者),稀缺生产资料的拥有者利益受损(比如A国的资本家),所以利益受损群体总会支持贸易保护政策,限制商品的进口,维护自己的利益。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可谓是萨大师最重要的学术成就之一,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一理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可以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出口到美国。相对于中国,美国的劳动力就是稀缺的生产要素了,这么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到美国,虽然让大多数美国人受益,但也抢占了美国市场。美国本土的工厂就没法进行生产了,许多工人也因此丢了饭碗。所以年的美国大选,老特的支持者们很多来自于工人阶层,他上台后自然要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和中国打 ,试图帮美国创造一些就业了。当然了,中美贸易摩擦具体说来很复杂,不是一下子两下子能掰扯清的。但是,各位看官,毋庸置疑,萨大师的这一理论也对中美贸易摩擦有很强的解释力了,是不是很牛掰,的理论,到现在依然有用。
《经济分析基础》
在大萧条时期,大量的银行破产,许多家庭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萨大师越来越想找到解决大萧条给人们带来冲击的方法。随着对经济学研究的深入,他认为如果可以做到对萧条的预测就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大萧条给人们生活等带来的种种不幸,这里,萨大师的想法与前两期讲到的弗里希和丁伯根的想法有所交集,牛逼之人所见雷同。
然而,从当时经济史的角度看,从经院哲学到新古典经济学,都是对经济现象质(是什么)的研究,而缺乏对具体量(有多少)的衡量,就更不用说预测了。好在萨大师的数学功底深厚,上大学期间,课余时间啥也不干,就喜欢做一些数学题来放松自己(做数学题放松自己,小编跪了),这为后面能够对经济进行预测分析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以至于在博士论文答辩过程中,各种复杂的数学公式让答辩老师们都非常头疼。当萨大师参加完答辩后,答辩委员会的一位长老熊彼特转向另一位长老里昂惕夫面面相觑,心里有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说:“这尼玛是我在答辩他还是他在答辩我啊”(原话是,“我们通过了吗?”)。
萨大师的博士论文《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在经济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他将经济研究的重心放在了能够被现实数据所验证的理论上,而不是在理想的假设条件下才成立的经济理论。这篇博士论文经过进一步的扩展,于年以《经济分析基础》的名字发表,在这篇著作中,他认为如果过去的数据能够验证一个理论,那么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理论就有可能预测出未来状况。比如说,小编这一个月每天吃5个猪肘子,只要小编的家里没有出现重大状况,正常推算,下个月小编依然每天会吃5个猪肘子,这就是根据以前的数据推知以后的情况(当然,小编不爱吃猪肘子,更吃不了5个)。这本著作填补了经济学在预测方面的理论空白,并且产生了一种对经济学进行整体研究的新思路,即将数学作为通用工具,来研究经济理论。这本著作成为了萨大师的代表作之一,并形成了新古典综合学派(大家只要知道这是一个很牛掰的经济学派就行啦)。
年,萨大师凭借《经济分析基础》这本著作,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也是 个获得该奖项的美国人。当他从斯德哥尔摩返回纽约时,受到了人们 礼仪的欢迎。在欢庆会上,萨大师说:“我可以告诉你们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诀窍之一就是有名师的指点。”他没有忘记细心栽培他的恩师阿尔文.汉森教授。所以,筒子们一定要记得,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恩师对我们的栽培哦。(小编很幸运,老师虽然不是牛逼闪闪,但是也是师情暖暖,吾爱吾师)!
《经济学》萨大师博士毕业后原本想留在学校的,但是当时的经济学院院长认为萨大师与自己性格不相投,欺负他是个小年轻,就不准他留校做研究。萨大师一气之下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并在那里度过了全部的学术生涯。
生活进入节奏后的萨大师继续开挂,他深知人类存在的 意义就是传递基因,在这方面的工作萨大师也是非常卖力,咚咚咚,生下来仨娃,再准备生第四个娃时,一摸钱包,完球了,生娃把钱生光了。为了继续践行人类生存的意义,萨大师决定赚钱。但是一想,我会干啥捏,去从军打仗吧视力不好瞄不准人,万一误伤友军怎么办;去工地上搬运吧臂力又不如别人,万一把腰闪了怎么办。思来想去还是写本书吧,既不需要视力又不需要臂力。于是《经济学》就这么诞生了。
萨大师的目的是为了写一本通识性的教科书,为了使这本书更加的通俗易懂,更有趣,他雇人来增加图表、彩色图示及幽默小段。是的这就是一本在漫画中“插播”经济学的教科书,并且他将自己生活中的许多案例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而后续的很多经济学教材形式上也都“抄袭”了萨大师的写作方式。除了在形式方面吸引读者,在内容方面教材也有成熟和系统性的品质,萨大师是有理想的人,他的心目中,一直矗立着一位天降伟人,他就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他,让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是他,让许多家庭不用承受因经济危机而带来的苦楚;是他,用他的思想照耀着后世经济学的发展。但是,当时,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界还不是特别强势,在萨大师的这本书中,他集中讲述了当时依然乏人问津的凯恩斯革命的观点——政府要审时度势的出台政策,调控国家宏观经济,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们了解了凯恩斯的观念,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们了解了这位天降伟人的观点。基于形式上的有趣和内容上的深刻,《经济学》一不小心就买了上千万册,萨大师迅速步入富人行列,于是又继续了延续人类基因的事业,哐哐哐,又一个不小心,生下来五个娃(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好了,讲到这里,还是那句老话,都多字了(没办法,老师没人性),小编也累了,估计大家也看乏了,我们就来个结尾吧。让我们对今天的内容做一个总结。 ,根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我们知道贸易能够让人们总体生活水平变好,但也会让一部分人受到损失,所以贸易保护主义总会存在。第二,根据《经济分析基础》,萨大师找到了数学这一工具作为研究经济学的通用工具,并利用数学工具来对经济进行预测。第三,萨大师写作的教材《经济学》让学生们能更容易的学懂经济学,也为后世的经济学教科书的写作提供了参考,整个经济学的教育焕然一新。想想中美 ,想想我们经济学课本儿,再想想每天新闻报道中对各种经济指标的预测,满世界都闪烁着萨大师经济研究思想的光芒。他如同一颗恒星般照耀着我们,他的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 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作为用自己的思想照耀经济学界的巨匠,我们将永远尊敬他,怀念他,学习他,仰慕他。
欢
迎
关
注
逗趣经济初体验
文字:蒋鸿阳
排版:孟思宇
指导:王乾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