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萨那 >> 萨那地理 >> 百日学智慧11月5日第七章撒罗满赞
百日学智慧——《智慧篇释义》
第七章撒罗满赞颂并描绘智慧的特性
撒罗满以祈祷获得智慧(1-14节)
1我也是有死的人,同众人一样;我也是出于用土受造的原祖,在母胎中形成了肉躯,
2十月之久,在母血中凝结,由男精与合梦的欲乐而形成。
3我一出生,便呼吸了公共的空气,落在具有同一命运的地上,哭出了第一声,与众人无异;
4我在襁褓中,受了母亲的抚育和照顾。
5没有一位君王,另有不同的诞生,
6因为,人人进入生命的路,只有一条,去世亦然。
7为此,我曾祈求,天主就赐给了我聪明;我曾呼吁,智慧的神便临于我身。
8我宁要智慧,而不要王权和王位;财富与她相较,分文不值。
9无价的宝石也不能与她相比,因为,一切黄金在她面前,不过只是一粒细沙;白银在她跟前,无异一撮泥土。
10我爱她,胜过爱健康和美色,我以她比光明更为可取,因为,由她而来的光辉,从不暗淡。
11的确,一切美物都伴她而来,在她手中握有数不清的财富。
12为了这一切美物,我极其欢乐,因为,智慧是一切美物的先导;我一向还不知道,智慧竟是一切美物的母亲。
13我诚心地学习了,我也豪爽地分施与人,我绝不隐藏智慧的财富。
14因为智慧是人用之不尽的宝藏;凡占有的人,必获得天主的友爱,赖受教而获得的恩赐,深得天主的欢心。
作者假藉撒罗满的口,作了对智慧的评价和引言之后,再继续以智王撒罗满的名义来陈述他本人智慧的来源。这种现身说法非常逼真生动,活泼感人,因为撒罗满向来被以民认为是历史上的代表人物,不但聪明绝顶,而且声势烜赫,自然人们都愿意知道他智慧和权势的来源。撒罗满也就毫不犹豫地向人陈述他如何获得了这么大的智慧。首先他用否定的说法,承认他的智慧不是来自他出身贵显的家族,因为他就如任何一位平民一样,是原祖亚当的后代,同样在母体内藉着父亲的精液形成了自己的身体。“合梦的欲乐”是一种委婉的说法,直言是指夫妻同居媾精的行为而言。这种行为是同时有巨大快感存在的。作者谓怀胎“十月之久”。我们知道人在母体内发展的过程应是九个月。原来在犹里约凯撒改革历法,使其成为现有的形式之前,以民犹如我国农村所用的是以月亮为依归的阴历。这阴历的计算法是十二个月以交替轮流的方式,一个月有三十天,一个月则有二十九天。如此计算起来,则人在母体的期限应是九个半月。为了避免九个半月的零头,作者便干脆把它说成十个月,作为一个整数来计算。这种阴历在历法改革之前,是通行于埃及、希腊、罗马及巴力斯坦一带的普通历法(1、2两节)。
撒罗满不但同样是由尘土而成,在母胎中怀孕而生,而且他的诞生也如常人一样,毫无二致。他出离母体之后,第一次呼吸到人世间的空气,使自己的肺叶充胀之后,便如普通婴儿一样,呱呱地大哭起来。他同样如一般新生的婴儿,在襁褓中受到母亲的细心的照顾。其实,不但他的孕育于母胎,诞生成人,与常人一样,并且在他走完了人生征途之后,也毫无例外地接受死亡的来临,回归于土。世间没有任何一位国王,连最伟大的撒罗满都不例外,在这生死的关头获得另眼相看的待遇(3-6节)。作者如此强调的主要原因,不外是想破除外教人的迷信,尤其是古代的埃及人,他们认为君王是从天降下的“神人”,是由神的血而形成了他自己的身体之后,才下凡降来人世的谬论。
既然撒罗满承认自己的智慧,不是来自奇特的诞生,因为他与普通婴儿毫无分别;亦不是来自国王的尊位,因为国王亦如常人要回归于土;那么,他究竟如何获得了他如此巨大卓越的智慧?作者直言不讳地说,他利用了热切的祈祷,向天主祈求智慧,于是天主不但赐给了他智慧,而且还赏给了聪明(7节)。智慧在这里所指是理智思考方面的准确、尖锐、透彻的理解能力;聪明则是处世为人,排难解纷,计划事物周密详尽的实际办事才能。作者在此坦白地给人指出获得智慧最简捷正确的道路,亦可说是获得真正智慧的不二法门。作者还强调,在他明了到智慧价值连城的无上品质之后,便不将君王的宝座弃置不顾,将不可胜数的财富视如敝屣,为能妥保自己所获得的智慧(8、9两节)。这也是一切智者苦口婆心所教导人的真理(约二八15-19,箴三14、15、七11-19、十六16)。诚然,按历史的记载,当上主于梦中显现给撒罗满,向他说:“你不拘求什么,我必给你”(列上三5)。撒罗满没有利用这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求取长寿富贵,却祈求了一颗智慧的心,为能合理正直地统治上主的百姓(列上三9)。他甚至于重视智慧远远胜过本身的健康(10节)。其实保存人体健康亦谈何容易,这是有智慧和明智的人才能作得到的事。言外之意是:谁有了智慧,自然就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不但健康,就连“美色”在智慧面前也将分文不值。美色是人人都喜欢和追求的,但事实上美色只是过眼云烟,转瞬即失的东西,惟有智慧才可以经久不衰,万古常新,因为她的结果将是永远的光荣。作者甚至于敢言,连光明的本身与智慧比较起来,亦不过是朽木粪土而已,因为连光明也抵挡不住黑暗,要对黑暗甘拜下风,惟有智慧所赐给人的光耀才是真正的光明。她将世世代代,发出耀目灿烂的光明,绝对不会为黑暗所遮蔽(三13箴六23)。圣若望针对降生成人的智慧主耶稣说,他是照耀世人的真光,在他天父的国里永远只有光明,而黑暗对它无能为力,因为它是无玷羔羊所发出的光明,那是永不熄灭,永远照耀天父家乡的光明(若一15,默二一5)。由上述几节看来,我们作信友的可以得到一个是否确实热爱天主的明证和试金石,我们可以辨别,是否我们针对具有智慧的恩赐和上主天主的精神。方法非常简单,如果我们真心、坦白热诚地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实地视世物如朽木粪土,与天主相比,真是不堪一顾的下贱东西,如果我们不将自己的幸福建筑在物质的事物上;如果我们虽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却仍然觉得幸福,心满意足,因为我们有天主,那么,毫无疑问,我们已具有上主的智慧。这就是赤贫如洗的圣方济,时常兴高采烈地重复的名言:“我的天主,我的万有”。意谓人有了天主,便有了一切;或谓人有了智慧,便对其他一切弃如敝履。
撒罗满在向天主的祈祷中(列上三6-9),的确没有向天主求取金银财宝,却只求了智慧。他这种光明磊落,慷慨无私的心情大悦天主的心,于是天主自动地连他没有祈求的光荣、地位、财富、名声、权势、威吓,也一并给了他,使他在后世的以民历史上,成了一位最为声势烜赫,万古流芳的国王;并且使他一生的岁月幸福安乐,无忧无虑。这一切都是随从智慧而来的,都是与天主友好往来的结果。撒罗满在深思熟虑,亲身体验了这一切之后,不得不慨然长叹:的确“智慧是一切美物的先导”,“是一切美物的母亲”(11、12两节)。既然撒罗满毫不自私地向天主祈求了妥善管理百姓的智慧,他也毫不吝惜地将这智慧传授给他人。他因此不感到嫉妒,反觉得非常荣幸,能见到许多有智慧的人,在沾享上述的一切恩赐,因为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宝藏(13、14两节)。其中最大的恩惠,莫过于藉着智慧,使人获得天主的友爱。
智慧的善果(15-21节)
15愿天主使我遵照他的意愿说话,使我的思想配合他的恩赐,因为是他领导智慧,引导智者;
16原来,我们和我们的言论,我们的一切聪明和技巧,都在他手中。
17是他把所有事物的正确知识赐给了我,使我明了世界的构造,和元素的能量,
18时间的始末和中心,冬至夏至的转变,和季节的变更,
19年岁的循环与星辰的位置,
20生物的天性,和野兽的本能,鬼神的力量,和人类的思想,植物的繁杂,和草根的效能。
21所有或隐或明的事,我都知道,因为教导我的,是造万物的技师——智慧。
撒罗满在充满天主的智慧之后,不但受宠若惊,而且简直已是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来表达智慧的奥秘,于是只有向天主虔诚地祈求,求主赐众人智慧,使他们都能按照智慧的原则和指导而生活;并且使自己思想纯正,行为端庄,俾能在自己深切明了智慧的恩赐之后,正确地传授给他人。作者坦白地承认,我们以及我们的言语行动,都处在天主的掌握之内(15、16两节)。就如圣保禄对雅典人宣讲说:“我们生活,行动,存在,都在他内”(宗十七28)所以是天主自己赐予我们适当的言语,使我们表达内心的思想;没有天主的恩赐,我们连这一点也作不到(箴十六1,格后三5)。是天主自己赐予我们正确无误的知识,使我们深知我们应作的事,以及使我们具有作事的技巧;不然,我们就一事无成。
是天主自己赐给了撒罗满对事物的真知灼见,使他正确地认识一切,这是不会错误的知识,因为它是从真理的根源天主而来的(17节)。如今撒罗满进一步更具体地陈述智慧的效果:藉着智慧,天主使他认识世界的构造,使他知道构成这个世界的种种原素的能量。按希腊人的信念构成世界的主要原素是:火、水、空气和土。天主还使他知道历史时代的转变冬至夏至的更替,以及接着而来的季节变换(18节)。更使他洞悉“年岁的循环”。原来古代人有不同年代循环的周期,诸如有加里培(Calipe)以七十六年为一周期的循环,有依帕苛(Hiparco)以三百零四年为一周期的循环,特别有默顿(Metmn)按阴历记算以十九年为一周期的循环。撒罗满,不但对这些年代的周期循环,藉着智慧了如指掌,就连星辰的位置,他也完全知道。天上的星辰在每年不同的季节中都有不同的位置,这是一般平民百姓所不会觉察洞悉的,因为这是文人学士才能有的常识;并且这种常识在古代的东方,是被人重视的高贵学问,因为必须经过长期的研讨和观察才可以获得的学问。但是我们的智王撒罗满却藉着天主赐予他的智慧,对这门难能可贵的天文学识竟然不劳而获(19节)。
在获得了上述的知识之后,似乎仍然意犹未足,作者更在第二十节中指出他藉着智慧所具有的其他知识,有关动物和人类学的知识。每种动物都有它奇特的个性,不同的优点和缺点,若想将这一切调查清楚加以条分缕析,的确是极艰苦的工作,必须要有很大的耐心,又要有深刻持久的观察,还要有冷静尖锐的头脑,才可以对这种学问稍有所获。撒罗满却藉着智慧的恩赐,对生物的天性和野兽本能的知识应有尽有。他还对“鬼神的力量”,就是对那些无形神体的力量,尤其对那些牛鬼蛇神的恶势力,不但洞悉,而且还有能力加以制服。不过这个制服恶魔的能力,不见于圣经的记录,却是后期犹太人普遍的信念,例如史家若瑟夫就曾对撒罗满的这种异能作了明确的记录(Antiq.8,2)。充满智慧的撒罗满还可以藉着天主赐予他的恩宠,以及与人们的言谈交往,而洞察人们内藏的心思念虑,以及人们深沉不露的恶毒计谋,就如他在判断两位妇女互争儿子的案件上,所显示的透彻人心的明智,已足证他可以对人内心的阴谋诡计洞若观火(列上十三16-28)。撒罗满不但对天文学、人文学、心理学以及动物学有明晰的认识,并且对植物的认识也毫不落伍于人之后。他认识种种不同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特性和一些植物根子的药性。最后,作者以结论的方式结束本段的陈述。他再次作最后的强调说,是智慧赐给了撒罗满如此多姿多彩的学识。他的智慧超越了一切古东方的君王,就连文明古国的埃及君王对撒罗满也只有自叹弗如;甚至于南方的女王舍巴,不辞劳苦跋涉,远路而来聆听他的智慧,并且对他的超人的智慧表示了叹为观止的赞赏(列上四30、十1-7)。最后一句将智慧描写成造万物的技师,是在准备下一段对智慧性质的描述。
智慧的性质(22-30节)
22在她内的神,原是聪明的,至圣的,唯一的,多样的,微妙的,敏捷的,精明的,无玷的,率直的,不受损害的,好善的,锐敏的,
23无敌的,施惠的,爱人的,稳固的,坚决的,无虑的,无所不能的,无所不察的,又是洞察所有明达、洁净和精微心灵的。
24实在,智慧比一切活动更为活动;她是如此精纯,能渗透深入一切。
25她是天主威能的气息,是全能者荣耀的真诚流露;因此,任何污秽都不能浸入她内。
26她是永远光明的反映,是天主德能的明镜,是天主美善的肖像。
27虽是独一的,却无所不能;她虽恒存不变,却常使万物更新。她世世代代,进入圣善的灵魂,使他们成为天主的朋友和先知;
28因为,天主只爱那与智慧同居共处的人。
29实在,智慧比太阳还美丽,压倒一切星座;如与光明相比,她必占优势;
30因为,光明还要让位于黑夜,但是邪恶绝不能战胜智慧。
如今作者尽力开明智慧的本性,陈述她的属性和特质,好使我们对她有更为亲切清楚的认识。这里对智慧的描述与箴一20-33、八1-36及德二四章颇为相似;堪称为全部旧约中对智慧描写得最淋漓尽致,最优美绝伦,也是对新约中天主圣三道理的最好准备。作者在这里列举了智慧的二十一种属性。这个数字被一般学者认为不是巧合,而是作者精心安排,因为二十一是三乘七的总和,而三和七两个数字在圣经上是完整神圣的数字。所以很可能作者决意苦心焦思,找出智慧二十一种特性,以证明智慧圆满无缺,至高无上,但是作者列举的二十一个属性,并没有逻辑的次序,而只是平排并列的组合。
“在智慧内的神”是说在智慧内有的一种神,但是亚历山大抄卷直截了当地说“智慧就是神”,这好似更逼真生动,而使智慧成了有位格的神。在智慧内的神是“聪明的”。这词希腊哲学家用来形容神明,指只有神明最聪明绝顶,没有任何其他受造物可与他相比。处在希腊文化背景中的作者却用了这个词来形容上主的智慧,意谓她能透彻洞悉一切事物的奥秘,并将这奥秘传达与人。她是“至圣的”,因为她的来源是圣的。她在善人灵魂上造成的结果也是圣的,因为她使人恼恨罪恶;罪恶与她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兼容的两个极端(一3-6、七27)。她是“惟一的”,按原文的字意应是“独一的”(若一14、18)。称她“惟一”,“独生”,是因为她与天主相提并论,合二为一。但她同时也是“多样的”,因她既然具有各种圆满无缺的特长,故能在世间一切的物质与人灵上发生各种不同的作用。圣保禄亦曾提到惟一的圣神所发生的多样的效果(格前十二)。她是“微妙的”,因为她本身是非物质的,所以能穿透一切物质。她也是“敏捷的”,故可以在任何环境之下,给人以迅速敏捷的帮助。?圣保禄强调“敏捷”是死后而光荣复活的肉身的特点(格前十五43)。她以“精明的”理智,透彻一切世物的最后原因。深知人心最隐秘的思想。她不需要假以时日。既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立刻明了一切。这是人的明悟所绝对做不到的,因为人与物质是分离不开的,所以处处要受物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她玉洁冰清的圣洁,她超自然界的神性。使她成为“无玷的”,意谓她本身无玷,不可能受到任何物质和伦理罪恶的玷污。她虽然还时常战胜罪恶。绝不与心地不善良的人来往共处(四2)。她是“率直的”,光明磊落,给人的教导全是正直无误,确切不移的真理,对人绝对有益无害的美好原则,绝对不含丝毫阴谋诡计。由于她是非物质的,所以她是不受损害的。这与“无玷的”特性颇相似。她虽然下降凡尘,与世上往来,与物质接触,却不受损害玷染。由于她心地慈祥。所以她是“好善的”。她随时准备接待任何人,辅助一切前来就教的人,还更自动地去寻找那堪当受教的人,向他表示自己的善意(六16)。她是“无敌的”因为她超越万物,不受任何世物的约束,所以世间没有任何隐蔽的事。一切全皆原形毕露。她是“无敌的”,因为她超越万物,不受任何世物的约束。所以世间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胜过她,或抵抗她所向无敌的意志。智慧不但是心地慈祥好善的,而且还是实际上真正“施慧的”;她向一切受造之物分施恩泽,尤其对人类更是慷慨大方,乐善好施,因为她是“爱人的”,她乐意与人友好往来,作人的朋友,领导人生走向永远的光明和福乐(一6、六18、七14,箴八31)。降生成人的智慧,主耶稣基督,亦是非常爱人的,他不但在世上行善施惠,还为了救援人类死在十字架上。这似乎意犹未足,还藉着爱情的圣事永留人间,与世人同处共居。此外她还是“稳固的”,虽然她周围的事物瞬息万变,她却稳如泰山,以不变应万变,是以人们可以投靠她,而不惊恐害怕。人们的计划往往朝三暮四,使人不可捉摸。惟智慧至当不移,稳固如盘石。她是“坚决的”,因为知道自己所作所为,不会无的放矢,按照自已的计划放手去作,坚持到底,获得最后的胜利。她清楚地知道为达到目的应用什么方法,所以她不论作什么事业,一定马到功成,绝对不枉费心机。她是“无虑的”,世间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使她心慌意乱,手足无措,因为一切都听她的安排调令,没有任何事物或人物敢起来反抗她,因为她“无所不能”,上天天主的权能就居住在他的智慧中(一八15,咏三二6)。她是“无所不察的”,或谓无所不知的。天主创造天地万物的时候,她就曾经参与伟大的造化工程,所以她知道一切事物的秘密。最后,智慧的神是“洞察所有明达、洁净和精细心灵的”。拉丁通行本将这三个形容词分开来用,如此智慧的特性不但有二十一种,而是有二十三种了。现代圣经学者咸从原文(希腊文),将它归纳成一种特性;并且这三个特性也都在前面阐明过了,这里只再次强调智慧的特性和德能,能洞察人心灵及一切事物的奥秘,连人眼看不见的最高贵受造神体的深沉思想,她都洞若观火。作者以如此的方式来描述智慧,使人很自然地想到,这智慧所具有的一切特性,是在任何受造之物上找不到的,只有天主自己才有如此众多高尚的特性和德能,无形中作者在告诉我们,这无所不能,样样俱全的智慧就是天主自己。
作者在“若心焦思”地找出了这么多的形容词来描绘了智慧的特质之后,似乎意犹未足,再用几种非物质的形象,来表示智慧与天主最密切的关系(25、26两节)。智慧是天主威能的气息,出自天主口中的威能气息:(德二四3)。就如我们每时每刻不但吸入空气,而且由内里还吐出气息;同样天主好似亦在吐气,而天主的这个气息就是他的智慧,来自天主的威能气息。她是“全能者荣耀的真诚流露”。智慧既然出自在主的性体,她虽与世间的物质有所往来,仍然是丝毫无染,因为她的性体完全是非物质的。她也是“永远光明的反映”;天主不但光明耀目,而且他本身就是光明(若壹一5)。在旧约时代天主每次显现时,光明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因素(出二四17,则一27、28,咏五〇3、一〇四1-2)。智慧就是天主永远光明的反照。在我们古老的信经上,教会令我们诵念:耶稣“是出自光明的光明”;若望亦称降生成人的智慧,是在黑暗中照耀的真光,照耀着每一个来到世界上的人(若一5、9)。作者所用的第四个描述智慧的形象是“她是天主德能的明镜”,意谓在智慧中可以明确地看到天主的作为,其实智慧的作为就是天主的作为(一17、一三1、21、八6)。耶稣自己也曾力证:“人子不能由自己作什么,他看见父作什么,才能作什么;凡父所作的,子也照样作”(若五19)。最后,智慧“是天主美善的肖像”。普通说来,肖像与其所代表的人,不但表示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更进一步表示所代表的人就藉着自己的肖像,亲在目前。如此智慧完善地代表天主,甚至可以说天主就在智慧内,那里有智慧,那里就有天主。智慧是天主亲在和显现的明证。智慧尤其是天主美善的肖像,是天主在造化工程上所显示的美善,特别是对人们所表现的慈爱。所以圣保禄称降生成人的智慧,耶稣基督是“天主本体的真像”(希一3)。由上述四种描述智慧的形象,我们可以断定作者的确费尽了心思,来描绘几乎不可能以人的言语来形容的智慧。
但是作者似乎意犹未足,觉得仍未能将智慧描绘的淋漓尽致,所以再接再厉来阐明智慧的性质,因为向当时仍未蒙启示光照的人解释那么高尚奥妙的智慧,实在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如今作者试图构说智慧的能力。她虽然是“独一的”,单纯划一及不可分割的,“却无所不能”。她向世间的一切伸展自己的作为,造成各式各样不可胜数的结果。她简直如同天主一样,无所不能;而且天主也除了利用她之外,毫无其他作为。她自己虽“恒存不变”,却使一切更新改变;她使自然界的一切有了基本的改变,就连人也不例外。她使人藉着天主的圣宠,潜移默化,变成更相似新亚当那样完备的人。她还运用自己能力,使人在伦理上发生巨大的变化:“她世世代代,进入圣善的灵魂,使他们成为天主的朋友和先知”(27节)。智慧本来就可以如同天主一样,以自己的能力打动犯罪的恶人的。但事实上,只有圣善的灵魂,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只具有天主圣宠的灵魂,才可以接受她超自然的恩赐。就如作者曾经说过:智慧不会与作奸犯科的人往来居住,几时人一犯罪,智慧便离他而去(一4、5)。但是智慧使圣善的灵魂,即善人,成为天主的朋友,就如亚巴郎曾多次被称为“天主的朋友”(编下二十7,依四一8,雅二23);还有其他许多旧约中的善良人物,都与天主有过亲密友好的往来。在最后晚餐中,耶稣称自己的门徒为朋友,因为他由圣父所听到的一切,都显示给我们了(若十五14、15)。智慧不但使人成为天主的朋友,还使善人成为先知。先知的意思就是代表他人传达命令,或以他人名义发布讯息的代言人。所以谁怀有天主的智慧,接受天主的智慧,不与智慧同居共处,不领受智慧的教导,不遵守智慧的原则,便是天主的敌对,是损害自己的罪人,智慧不能在他身上发生美好的作用。所以谁没有智慧,便不是天主的朋友(箴八17)。耶稣是天主降生成人的智慧,他来到世界,在我们爱他之前,已先爱了我们(若壹四9、10,罗五8),将自己赐与我们,使我们与天主和好,成为天主的朋友和家人。他是天主圣父钟爱的儿子(玛三17、十七5),所以谁有耶稣,或更好说谁为耶稣所有,谁在自己身上就表示出天主爱子的肖像,受到天主的钟爱。谁愈肖似基督,便愈受天主的宠爱,天主圣父及圣子要来到他那里居住,同他为友(28节)。
最后,作者终于对智慧的特性作出结论(29、30两节),再次称赞智慧的美丽和大能。智慧既然是天主永远光明的反映,就自然超过任何受造的光明。太阳的光明本来伟大无比了,但与智慧一较,只不过是智慧光明的一小部份而已。太阳照耀的是物质,是人的身体,智慧光照的却是人的灵魂。紧接阳光而来的是黑暗,智慧却永远是光辉灿烂,永远不受罪恶及错误的沾染。世俗的智慧不均又无恒,今天英勇果决,守正不阿;明天消沉颓废,罔顾正义;一时光明,一时黑暗,既有善,又有恶,完全不可靠,只有天主的智慧永恒不变,光明磊落,四平八稳。
这一段有关智慧的论述,的确优美绝偷,美妙悦人,无形中在旧约的神学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他智慧书所远不可及的一大步,实是全部旧约有关智慧最崇高的启示。在这里,作者清楚指明,智慧分享上主的天主性,具有与天主相提并论的特性。她来自天主,与天主同处共居;天主的属性也就是她的属性。但是话虽如此说,我们仍然必须承认,犹太人并没有因此而意识到天主三位一体的道理,甚至到了耶稣的时代,他们对耶稣就自己是天主第二位圣子的启示,仍旧茫然不知,且大惊小怪。所以在这里按字来讲,我们只可能说,作者将天主的智慧特性,加以露骨地位格化而已,但还不显明强调三位一体的奥秘。如果我们注意到作者在这里用的词句,与后来新约中,尤其圣保禄的著作中,关于天主降生成人的智慧,耶稣基督所用的词句,是如此的相似,甚至如出一辙,全无二致,那么,基于同意并行体的释经原则,我们不得不承认:天主圣神默感圣经作者写这段圣经,目的是在准备人接受新约时代,有关天主三位一体道理的启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