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两张为翌日早晨所拍)
翌日一早起来,我迅速赶去游览城市景点,也许经过了晚上持续的喧嚣和各种买卖交易,早上有些店铺还没开张,我已经能看清那些像是迷宫般的集市,特别是橱窗里花花绿绿、奇形怪状的商品,着实吸引了我的眼球。此时此刻,我完全相信了安德里奇在书中描写的萨拉热窝的繁忙景象了。不过说实话,也许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厚爱,我还是快步来到计划中的几个地标景点。(土耳其风格集市)
我沿着穿城而过的米里雅茨卡河从西往东行进,一眼望去,是看不见头的河流和无数的桥。原来萨拉热窝其实是被河流和山脉包围着,萨拉热窝大概有三多,水多、桥多、山多,此外,应该还有民族多,教堂多的特点。作为波黑的首都,虽然人口只有38万,面积多平方公里,但这里却是主要几种民族混居的城市:例如,波斯尼亚人占全市人口约80%,其次是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占约4%,还有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占5%,其他11%。整个城市光宗教就主要有穆斯林、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但他们都和谐地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其实都是欧洲人面孔,即便穆斯林也大多是白肤色、高鼻梁,主要原因就是土耳其统治时期,许多的人为了免交税收,而被迫或主动地改信了穆斯林。萨拉热窝其实真的不大,比我想象的要小许多、许多,我几乎可以用小巧玲珑来形容,真不知当年那些电影怎么会,或是城市的知名度太大,让人产生了错觉。(国会大厦)
(纪念二战胜利的永恒之火)
关于萨拉热窝的故事或景点,大概都围绕着米里亚茨卡河和它上面的桥展开。比如,当我一看见米里亚茨卡河,就想起了安德里奇在《萨拉热窝女人》里描写的主人公在萨拉热窝的住宅,因为安德里奇在书中写到:“米里亚茨卡河畔新教堂下边的一幢宽敞新住宅……”那幢发生了如此传奇故事的宅子到底是哪幢呢?也许那幢宅子早已被炮火毁掉,也许成为了别的店铺,whoknows?(桥上读报真有个性)
当然,能够找到的,确切无疑的,又众所周知的大桥之一,就是位于米里亚茨卡河大约中段位置的拉丁桥。这座桥梁过去是木造桥,在洪水中被破坏,年重建。年6月28日,在这座桥的北侧,当时奥匈帝国的帝位继承者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妻正行驶在桥上,萨拉热窝的爱国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了他们夫妻。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也叫萨拉热窝事件。为纪念南斯拉夫的爱国主义事件,桥梁曾改名为普林西普桥,南斯拉夫解体之后,人们将它恢复为拉丁桥。历史其实很有意思,此前我想象的拉丁桥要比现实的大了许多,但其实走在桥上你会发现,这座桥太普通了,也太窄小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极普通的桥梁,却与一战的直接导火索紧紧相连,也成为各国历史教科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知当年大公是否就是坐的这部车子?)
离拉丁桥不远,还有一座桥也与年轻的爱国人士有关,这座桥叫做弗尔巴尼亚桥。在波黑内战刚开始时,年4月5日,2名反战学生,一个叫苏尔达,一个叫奥尔加,当这对恋人出城时,在桥上被杀害,人们为了纪念他们,所以把这座桥命名为苏尔达和奥尔加桥。年,这个凄美的故事被拍摄为名叫“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纪录片,所以也有人把这桥叫罗密欧与朱丽叶桥,当然这样浪漫的名称,似乎与残酷的对敌斗争不相符,因此波斯尼亚人并不认同这一叫法。不过,这一故事还与中国的香港歌手郑秀文有关联,因为郑秀文演唱的以此事为背景的同名歌曲,曾在华语歌曲中风行一时。(以上后三张为萨拉热窝大学及它前面河流上的艺术品)
走完了河和桥,来到了闹市区,这里还有一处与内战有关的纪念地,也是位于城市中心的一处公园,这个公园是为了纪念在波黑内战时期,萨拉热窝遇害的孩子而建的广场。广场上有一个中间为绿色雕塑的喷泉,这座雕塑是用天然玛瑙制作而成的,一大一小的两块玛瑙象征着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一旁有几个金属圆筒,圆筒上标刻着在内战时期遇害的约多名未满18岁的所有萨拉热窝孩子的生卒年,有的甚至未满周岁。广场后面是一片绿莹莹、长满青草和树林的小山丘,它实际也是一个小型公墓,里面葬的大多也是内战时期死去的萨拉热窝人。面对残酷战争导致的儿童的大量死亡,以及萨拉热窝平民的无辜罹难,我拍摄了靠马路的一个花盆里的鲜花,算是我对死去人们的沉重悼念!也许是作者为了到达一种让人们时刻警醒的目的,雕塑对面就是萨拉热窝一座最现代和大型的购物中心,这样的对比,也许是要不忘历史的理由,但也说明战争后波黑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就像是对孩子们的未来期望。看完了粗略的城市概貌,本打算去深入了解下萨拉热窝,还有波黑的历史考古等,只是遗憾得很,博物馆关门避客了。望着高大的古老建筑,我只好收拾好心情,准备下午的城市郊外行!(未完,见下篇)(以上为国家博物馆和它前面的珍贵考古文物)
(萨拉热窝还有一个特色是有轨电车是主要交通工具,这辆是我乘坐过的)
(美食不能错过,才9元人民币)
(餐馆外观也好看)
(上两张为Ba??ar?ijska清真寺)
(以上为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
(以上为国王清真寺,葬有许多文豪和作家)
(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正赶上教堂分发食物,不知该如何称呼这样的活动?)
(圣心主教座堂,天主教堂)
邹晶您的赏识,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