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萨那 >> 萨那歌曲 >> 为啥爷爷奶奶能生七八个,你生两个都费劲真
V妈说
时代变了,生孩子不再被当作合算的投资,所以,生孩子是你一个人事情,自己拿主意!渤海小吏
作者
渤海小吏的封建脉络百战(ID:Call-me-Davie)
来源
我爷爷奶奶这辈子生了9个孩子,死了仨,活了六个。我姥姥姥爷这辈子生了6个孩子,死了一个,活了五个。
我父母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时代,不生孩子就是傻子。
那个年代全是无产阶级,不要说什么知识改变命运了,那个年代信奉的是劳动力给家里干活创收,别指望什么存钱,只能存孩子,然后通过生大量的孩子去改变家庭命运。
别笑,那个时代生孩子是一桩最合算的生意。
我爸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吃了18年的粗粮,直到当兵去了部队才吃到了香蕉这种极其牛逼的水果。
我妈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我妈倒是穿过所谓的“新衣服”,但印象里从记事开始就是在帮着我姥姥姥爷带孩子,七八岁就开始给家里干活了,不仅带弟弟妹妹,还能做饭洗衣服甚至干部分农活了。
无论生我爸,还是生我妈,对于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最合算的一门生意。
那个时代,生孩子的边际成本极低,越小花的越少,养到七八岁就能给家庭正想做功了。
而且孩子生的越多孩子们自己卷的越厉害,物以稀为贵嘛,当爹的权威会有一种老太爷的感觉。
而且你以为那个年代妈妈生了十个孩子,这妈妈会看十个吗?
怎么可能,大的看小的,一个看一个。
跟张三丰带徒弟似的,殷梨亭莫声谷这帮都是宋远桥带起来的,张真人是名誉师傅,传出去吓唬人用的。
我妈现在在我姥家的威望极高,老姨老舅看我妈和半个妈其实是没啥区别的,因为从小就是我妈带起来的,时至今日我妈谈起我老舅那感觉就是不跟我争家产的大儿子。
当然,孩子带孩子的安全系数肯定是不如大人带着高,今天大人看孩子不能错开眼珠,当爹的玩游戏带孩子会被口诛笔伐。
但孩子看孩子,质量能有多高呢?
其实和玩游戏的爹看孩子是一个级别。
比如我老舅现在埋怨自己没上出学来就是怨我二姨,愤慨当年我二姨骑自行车带着他的时候他半截摔下来把脑袋拍地上了。
但大人们在乎吗?
根本顾不上在乎。
哪里有功夫精挑细养,就这待遇,物竞天择,活下来都看命。
万一物质条件太惨了甚至到了养不活的地步呢?
那就更要生了。
因为边际成本已经低到了趋近于零,总会有的孩子在极少的摄入和极其严苛的环境下活下来的,活下来的就是天选之子。
就是老天爷让你家中了彩票。
既然是彩票,哪里说张张有奖的呀,老天爷又不是传销的,肯定有个中奖率的嘛!
那个年代有大量营养不良的孩子,大量过早夭折的孩子,每家每户基本都有没有养活大的孩子,我爷爷奶奶前三个孩子就都死了,但那个时代的父母有功夫忙着悲伤吗?
当然谁家的孩子没了谁心里都跟被捅了刀一样,但那个时代活下去是第一要务,总体来讲根本没工夫顾着伤悲。
当年我看《活出生命的意义》时有一个桥段印象极其深刻,当时作者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时每天每个小时活着都是赚来的,人在严苛的生存条件下会关闭很多“意义”的大门,他看着死了的室友被纳粹拖出去的时候没有任何波动,而是在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着难得的汤。
那个年代,一天一天麻木的生活裹挟着你往前麻木的走,根本没工夫伤悲。
那个年代,能让你上学的家长都是打着灯笼不好找的好家长。
因为这并不符合那个年代的家庭受益。
男孩生下来养到青春期就是壮劳力了,我二大爷成年后能驾驭各种大小种类的牲口,属于高级技术工种,女孩帮着家里带弟弟妹妹,养到成年后出嫁收的彩礼用来给儿子娶媳妇用,这都是一个农业家庭能算明白看清楚的收益。
上学则是一种败家的经济行为。
好好的劳动力不去干活还要往家里要钱去学特么什么习!还有没有天理!
综上,你爷爷奶奶辈生一大堆孩子是有着极其高明的内心计算的:
1、能让家庭的物质生活变好,就算不能把生活变好,至少不会降低现有的生活水平。(注意同志们,这一点有点违背传统印象,但却是那个时代生孩子最基本考量,那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是成本专家的)
2、对爹妈的时间上不会起到牵制作用,有大姐大哥们去带徒弟。
3、孩子们会内卷,就一个爹一个妈,七八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在讨爹妈欢心。
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的孩子都在内卷,哪家都这意思,这时候成材率就不重要了。
对于爹妈来讲,爱什么样什么样,能出息一个,能有一个孝顺的,这种就没白撒。
所以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生五六七八九十个。
等历史的车轮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个是改革开放,小平同志让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一个是计划生育,我们地大物博的领土貌似养不活这越来越多的人口了。
计划生育导致了两点:
1、孩子死不起了。
无论穷还是富,哪怕是赤贫的家庭都承受不起孩子夭折的损失。
就特么一个,越是孩子大了越金贵,重生一个的成本太高,别说我奶奶生九个没仨的66.6%的存活率了,就是我姥姥就没一个的83.3%的存活率也无法接受!
必须这孩子给我活到百分之百!
前几年二胎还没开放的时候,我去市局借调年底替我们领导参加一地的卫计工作打分,每年失独家庭老两口们的生活情况是一项重要的汇报工作,这方面的问题政府在处理起来的时候慎之又慎。
这俩孩子和一个孩子对于爹妈在心态上是有着巨大区别的。
俩孩子的父母基本不担心孩子的夭折问题,至少还有一个。
拯救大兵瑞恩里三个哥哥都死在战场上了,结果美国军方派了一个分队去敌后捞仅剩下的那个小弟弟。
就是因为哪怕剩下一个孩子,爹妈的心都还算有指望,这就不属于重大舆情。
这孩子要是团灭了,爹妈也就没法活了。
爹妈们觉得活不了了,反正身边的圈子也就别想好好活了。
独生子女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教育,不是什么成才,是每个家庭的后代都随时有被断根的风险。
孩子死不起了导致孩子在爹妈眼中的重要度大幅度上升了。
不仅在爹妈眼中重要度提高了,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眼中那更成了生命的重中之重。
于是孩子们不内卷了,爹妈们开始内卷。
不仅心态上内卷,随着每个孩子“死不起”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整个儿童医疗、食品、教育等等衍生领域的成本都开始几何级别的上升。
这个时候,生个孩子还真的仅仅是爹妈一哆嗦的事吗?
没那么简单了。
2、经济水平提高随之而来的资源冗余。
小平同志画了一个圈后全国慢慢开始富起来了,每个家庭开始渐渐出现了资源的冗余,开始有机会将过剩的资源配置在这仅剩一个的孩子身上了。
所以孩子们的受教育比率开始大幅度提高,甚至孩子们居然有了玩具,更甚者还有钱去给孩子们上辅导班,吃麦当劳。
八零后们的这波独生子女成为了第一代“被惯坏”了的人。
等他们长大后再生孩子,时代的风气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开始变成了吃进口的奶粉,穿名牌的衣服,结婚还得给孩子准备婚房。
当整个社会都是这个趋势的时候,就逼着你去跟着卷。
这个时候,你就算生了老二,你也不可能和上个世纪那样去再让老大帮着看老二。
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开开心心的跟公主一样,凭啥我去带你的儿子。
我媳妇就有个弟弟,她对于他弟的成长占比达不到我妈对我老舅的千分之一。
不是人性变了,是时代变了。
当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开始达到养活上一代二三十个的投入,当老大没办法再如愿成为爹妈生孩子的潜在买单者时,这爹妈们自然就没有意愿了。
所以现在当你爹妈逼着你多生孩子的时候,你抵触是正常的。
这说明你很成熟,维度考虑健全。
物质生活随着时代开始大幅度腾飞,也使得生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了,还有很多上层精神殿堂因素的考量。
刚刚的人口普查中,中国的总体人口结构男性要多出女性多万。
但在大城市,女性比例却要高于男性,而且越是年轻段越是如此,越是发达城市越是如此。
上海在年就出现女多男少现象了,年北京户籍人口中女性超过了男性,年广州出现女多男少,年深圳也加入了进来。
根本原因在于青少年阶段,女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实际上对男孩是碾压的。
女孩们更适合应试教育,更容易在十几岁的青春期考出比男孩更具竞争力的分数。
即便早恋,通常也是男孩更耽误学习,我们班当年那一对对的都是女孩考上大学了,男孩激情燃烧了半天灰溜溜复读去了。
自年开始,我国高校女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男生,并且一直保持小幅增长的趋势,到了年女生占比竟然达到了57.74%!
在大城市中,年轻男女比例开始越来越严重失衡。
说这个要干啥?
看我们这个专栏的读者基本上都是家里在冗余资源下灌溉出来的优质男女们,接下来要进行一个推导。
首先,男生是能够接受女性比自己弱一点的,但女性基本没办法接受男性比自己弱。
一个漂亮的,月入一万的女孩你指望普通的男孩配她?
开玩笑。
大量的优质女孩需要更优质的男孩去灌溉和滋养,但从大数据上来看,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现在婚恋网站上男同志们是不需要花钱的,倒是优质女孩们需要掏钱去买流量。
这堆富余出来的女孩不是和今天内容没关系的,我从来没有废笔的。
接下来看那些顺利配对成功的男孩女孩,这帮都是在资源冗余环境下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当了爹妈后会有三个趋势:
1、自己还是孩子,根本没能力去带孩子。
2、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孩子的诞生对现有生活是冲突。
由于自己是比较幸福的成长起来的,自己又有了教育,知道了上层建筑,看电影,追剧,健身,社交等等丰富的社交活动哪个都比带孩子有趣。
生孩子的本质就是抢占自己的时间,这和上个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完全不同了,那个时代根本没有娱乐,活下来就是最大的任务,晚上黑布隆冬生孩子既是最大的娱乐又是最大的收益。
3、新妈妈们对于孩子的未来要比自己成长的过程预期还要高。(这里我没说爸爸)
母亲作为孩子的生产者,天生从基因上就会对孩子的成长和要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gq/2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