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萨那 >> 萨那旅游 >> 一年通读3月18日得撒上710章国
撒母耳记上7章
提要:1基列耶琳人把约柜带入亚比拿达的家中,并将他的儿子以利亚撒分别为圣看守它。2过了二十年3以色列人按照撒母耳的方法,在米斯巴严肃地悔改。7当撒母耳祈祷并献祭时,耶和华在以便以谢用雷声惊乱了非利士人。13非利士人被制服了。15撒母耳和平而虔诚的治理以色列。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1基列耶琳人就下来,将耶和华的约柜接上去,放在山上亚比拿达的家中,分派他儿子以利亚撒看守耶和华的约柜。
本会注释:
亚比拿达。亚比拿达这个词的意思是“我父是高贵的”或“我父是慷慨的”.它来自动词nadab,“激动”,“推动”总是用于好的意思,所以是“乐于”,“自愿”.他的家系并不为人所知,但是要分派他的儿子以利亚撒作为约柜的看守者,他就必需是一个利未人,是亚伦同族的近亲。亚伦的长子名叫拿答(民3:2),可以料想他的直系后代之一会起亚比拿达这个名字。山上。希伯来词是baggibe`ah。在撒下6:3和4中被译为“冈上”。这个词被用作一个地名还是象旧约圣经中别处一贯的翻译那样,仅仅指一座“小山”,要根据上下文确定。有便雅悯的迦巴(撒上13:16)或“扫罗住的基比亚”(撒上11:4)。也有一座小山,字面意义是,非尼哈的“小山”,在以法莲山地(书24:33)。基比亚人的字面意义是“丘陵居住者”.因为基列耶琳是属于他们的四个城市之一(书9:17),亚比拿达居住的“基比亚”最好被形容为在或靠近基列耶琳的一座小山。从母牛的行动判断,就会得出结论说伯示麦就是约柜的安歇之处,但是伯示麦人不圣洁的好奇心和那些在报应中幸存下来之人的惊恐,说明那里的百姓不具备尊敬守护上帝临格之象征的资格。不到10英里远是基列耶琳的人,他们的好名声证明应该相信他们可以搬运并守护他们的邻居所不想守护的约柜。多少次以色列人都通过拒绝尊敬祂的忠告,并拒绝适合祂的计划阻碍了上帝意图的成就啊!基督爱犹大并且愿意使他成为使徒领袖之一,但是犹大拒绝了(见《历》第三十章)。基督也爱那个询问天路的富有的青年人,但那个青年人不顾跟随基督的邀请,忧忧愁愁地走了。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2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过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
本会注释:
许久。以色列人花了20年的时间才认识到不是上帝离弃了他们,而是他们通过撒播自私和反叛的种子离弃了祂,因而痛苦地自食其果。曾有一度需要工匠建造上帝的约柜,那时人们在上帝作出计划纲要时甘心乐意地接受了任务。曾需要人在各种不同的路途上扛抬约柜,利未人甘心乐意地在西奈帮助摩西作了这种扛抬的人。当以色列人未能履行他们的职责,并且约柜落入了偶像崇拜者的手中,需要帮助把它运回来时,人们失败了,然而田野的走兽却顺从了上帝的指示。近在咫尺的是那些应该以全部的尊敬和秩序搬运并看守它的人。为什么他们没有履行好这职责呢?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背景或家系的暗示可以据以作出结论。全部的记录就是以色列人花了20年才认识到偶像崇拜不合算,并转向撒母耳开始悔改。在撒母耳秉政和扫罗统治期间以及大卫统治的早期,约柜一直留在亚比拿达家中,虽然在耶路撒冷已经为它准备好了一个地方。上帝在多么有耐性地等待着啊!撒母耳统治以色列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3撒母耳对以色列全家说:“你们若一心归顺耶和华,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亚斯他录从你们中间除掉,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地事奉他。他必救你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本会注释:
外邦的神和亚斯他录。一个短语,用来描绘以色列人离弃上帝时所侍奉的各种男神女神。亚斯他录与腓尼基人或迦南人的神巴力是联合的;因为她是迦南人主要的女神(见士2:13)。她被认为是代表自然的生殖能力。对她的敬拜通常由淫荡的纵酒狂欢构成,这种敬拜多次受到成为她的献身者并以“神圣女子”或庙妓闻名的处于领导地位的女人的鼓励。无疑在许多以色列人的家里都有迦南神和女神的小雕像。以色列百姓逐渐地落入平原之民的支配和控制之下了,因为他们与这些民族有商业交易(撒上13:19)和社会交往(士14)。以色列人把约柜留在基列耶琳许多年,并且没有作任何尝试恢复圣殿内的侍奉或给约柜提供一个适当的安息之所的事实,显明他们已经离开耶和华多么远了。并没有以色列人被掳往滨海平原的历史记录,象他们后来被掳往亚述和巴比伦一样,可是以色列人肯定几乎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与非利士人联合了,服侍他们(撒上4:9),用各种农产品支付每年的贡物,并且在遍及全地常见的各高岗上的纵酒狂欢中使自己快乐。归还约柜丝毫没有表示非利士人放弃了他们对以色列人的控制。自从在亚弗的战役之后,撒母耳现在头一次在叙述中出现,作为改革者的角色试图使一班自私拜偶像的人们归回上帝。只有想像可以描绘这些年他四处周游对他意味着什么。他不仅访问了非利士地的近邻;而且全以色列都听到了他的恳求、警告和祈祷,直到整个国家都逐渐而确实地有了一种自感有罪和需要重新信靠上帝的意识。他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现在的状况,与上帝对他们曾有的计划作了比较,并且应许:只要他们成为真正的以色列人—字面意义是,“由上帝统治的”,就必定从非利士人手中蒙拯救。撒母耳知道如果百姓离弃他们的偶像并且拒绝侍奉非利士人的神,这就会被认为是反抗非利士人的至上霸权,当然就意味着战争。但是撒母耳对上帝的应许有信心,并且前往用希望鼓舞几乎绝望的百姓。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4以色列人就除掉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单单地事奉耶和华。
本会注释:
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巴力们和亚斯他录们(见士2:11,13的注释)。单单地侍奉耶和华。在参孙和以利的日子期间,以色列曾经被非利士人奴役40年,并且现在在以利死后,他们又有20年拿不定主意。只要他们还在偶像崇拜的影响之下,悔改之民就几乎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约柜已经不在圣幕里了,而且圣幕本身的崇祀早已停止了(见《祖知》第五十九章)。也没有每年的节期使敬拜者可以接受指示了。实际上自从约柜被取走后,新的一代已经出现了。以色列人就象山腰上迷失的羊一样。他们认识到自己迷失了,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回到羊圈。预料到祂的百姓会愿意从他们的邪恶道路上回转的时间,上帝预备了一位忠心的牧人去搜寻失丧的并把他们带回家。与上帝计划的一样,以色列人现在急于转向撒母耳了。基督徒拥有的最大鼓励之一就是上帝永远不会没有准备,无论环境可能如何。对从起初知道末后的那一位来说,既没有匆忙也没有迟延。当时如果没有撒母耳的话,以色列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没有摩西的话,以色列人在埃及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没有但以理,尼布甲尼撒怎么会蒙教导上帝的道路呢?纵观历史,只要危机兴起需要行动时,一位领袖总是已在近旁,已为这任务受了良好的培训。这不一定意味着领袖们一直都是合耶和华心意的。蒙召的人多,但是选上的少,因为,象参孙一样,许多人拒绝听从上帝给他们的指示。耶利米的确受训于一项特别的工作,并且很好地完成了他的任务,但是以色列还是因为约雅敬王拒绝听从耶利米给他的忠告而遭受了非常的痛苦。对于列国和个人,在审判之日的伟大问题都将是:“我为我葡萄园所作之外,还有什么可作的呢?”(赛5:4)。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5撒母耳说:“要使以色列众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
本会注释:
米斯巴。或米士巴。这个词的意思是“监视哨。”在希伯来文中,一个mizpeh就是一个“守望楼”,在赛21:8中就是这么翻译的。这两种拼法甚至在指同一个地点时也被互换使用。撒母耳的米斯巴多年以来被认为是(仍旧有些人认为)指现代的NebīSamw?l,在耶路撒冷西北5英里(8公里),但是在那个地点挖掘一直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有一座坟墓对阿拉伯人来说是神圣的,因为传统上认为是撒母耳的墓地。然而,出土文物支持认同米斯巴是现代的Tellen-Nasbeh,在耶路撒冷北7又1/2英里(12.2公里)去往撒玛利亚的大道上。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6他们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当日禁食,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于是撒母耳在米斯巴审判以色列人。
本会注释:
打水浇在。关于这节经文,注释者们的意见并不一致。有些人认为它指的是以色列对他们的罪感到悲伤,在这个认识之上,于是就期盼上帝的能力将他们的罪象水一样泼在地上(撒下14:14)。有些人提出这些词指的是这些水和酒在住棚节的大日被祭司浇奠,代表他们从救恩的泉源取水的喜乐(赛12:2,3)。住棚节是在出埃及期间上帝保护照顾以色列的一个纪念,那时从受击打的磐石中有丰富的水流了出来。后来提到在旷野中的这个事件时,基督宣布:“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约7:37)。或许真实的意思就在这两种想法的结合中。基督确实“如水被倒出来”(诗22:14),从而使救恩成为可能。在米斯巴的这次浇奠仪式中,以色列表达了他们承认自己的不配,并且严肃地喜乐于他们新发现的对天父的信靠,祂不顾他们在灵性上的徘徊,乐于张开双臂接纳他们。审判。这是撒母耳长期士师身份的开始。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7非利士人听见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非利士的首领就上来要攻击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听见,就惧怕非利士人。
本会注释:
非利士人上来。一旦他们决心明确地与偶像崇拜断绝关系,百姓就聚集在米斯巴。非利士的首领们认出这就等于宣布独立,于是赶紧防止以色列这一方有任何行事独立的企图。非利士人的攻击是这么迅速,以致本来带着和平的意图从国家各处聚集起来的以色列人被迫面对他们,毫无作战的准备。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藉着祈祷了。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8以色列人对撒母耳说:“愿你不住地为我们呼求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本会注释:
不住地呼求。字面意义是,“你的呼求一定不要沉默”。所有人受试验的时刻临到了,每个人都在他的活动范围内受试验。对撒母耳来说它是一个试验,首先是他会不会等待耶和华的领导,其次是百姓会不会信靠耶和华过于因惧怕前进的敌军而逃跑。对百姓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试验,因为既已放弃了他们这些年来一直侍奉的偶像,他们想知道这位曾一次次访问过他们的先知会不会赐予他们一次胜利。他们所有的就是实践证明约沙法的话:“信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就必立稳;信他的先知,就必亨通”(代下20:20)。撒上
撒母耳记上7章
7:9撒母耳就把一只吃奶的羊羔献与耶和华作全牲的燔祭,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
本会注释:
应允。字面意义是,“回答。”`Anah是一个常见的动词,以几种方式被译为英文,但基本意思是“回答。”在上帝一方它常常包括一种可见的回答,如在撒上28:15中,那时扫罗向被隐多珥的女巫召上来的那个灵抱怨说上帝不会再听他或回答他了。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10撒母耳正献燔祭的时候,非利士人前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当日,耶和华大发雷声,惊乱非利士人,他们就败在以色列人面前。
本会注释:
耶和华大发雷声。在这种情况下,上帝的应允(见诗99:6)是作为一场雷暴来到的。关于上帝使用自然力行神迹的其它实例,见撒上14:15的注释。既已宣布与他们的偶像断绝关系并公开承认他们违背了耶和华,在谦卑的精神中,他们就要目睹上帝多么乐意将他们带回到祂的保护之下,并证明一位天父对回头浪子的爱。上帝既没有表示辛酸也没有保持冷淡,直到祂的百姓通过多年牺牲的谦卑,已经证明了他们态度的改变。祂就立即展开了祂保护的膀臂。他们把这个地方作为上帝的永久忠诚与慈爱的守望关怀以及祂的保护与拯救之能的纪念是很适当的。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11以色列人从米斯巴出来,追赶非利士人,击杀他们,直到伯甲的下边。
本会注释:
伯甲。这个场所并不确定,但是有些人认为它是现代的`AinKārim,约在耶路撒冷以西4又1/4英里(6.7公里)。这是一般的意见,但是最近它被认为是Ramath-Rahel,在耶路撒冷南2.9英里(4.6公里)。那场雷暴可能来自北方,由于巴力被认为是一个暴风雨的神,非利士人会迷信地逃离一位据认为其居所是在北方的群山中的神。非利士人在逃往南方时,可能走了一条回到平原故乡最容易的路,这条路会致使他们通过伯示麦到以革伦。他们沿路都受到了以色列人反复的攻击。在那里,就如以赛亚数世纪后宣布的,上帝立刻恩慈地赐给他们“华冠代替灰尘,喜乐油代替悲哀”(赛61:3)。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12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本会注释:
以便以谢。字面意义是,ebenha`ezer,“帮助之石,”明确地指刚才提到的天意眷顾的拯救。因为这帮助是特别的,所以这纪念的形式就是明确而永久的。上帝在这个场合拯救他们脱离敌人的事实只是将来天意眷顾的一个信号。撒母耳希望以色列人明白只有他们一天天地顺从耶和华,祂的帮助才是他们的,而不是只此一次,不管他们的态度如何。基督徒们最好经常地回到生活中的以便以谢,在那里天意的拯救会做王,使人不信任自己,而是完全顺服并信靠上帝。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13从此,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内。撒母耳作士师的时候,耶和华的手攻击非利士人。
本会注释:
耶和华的手。同一天意安排的事件可能既带来喜爱又产生厌恶;对那些顺服耶和华的指导之手的人来说是可喜爱的,而对那些选择侍奉自我的人来说是可厌恶的。这同一场暴风雨给无助的以色列人带来的是胜利,而给非利士人带来的却是失败,他们信靠假神的力量和他们自己膀臂的威力。上帝临格的同一云柱火柱将亮光照射在耶和华的军队中,却把埃及的军兵笼罩在黑暗中。也许非利士人会推断暴风雨的神巴力(见40页)现在为了以色列的军队在与他们作对。但是以色列人,因为他们更新了与上帝的关系,就能利用传统的异教观点获得对敌人的彻底胜利。那时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人到了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最不令人满意的地步。他发现自己依恋他的偶像,无论它们可能是什么。他意识到过去养成的习惯、过去珍藏的动机、过去满足的愿望都是无用的。他被所看到的别人享受与上帝同在的伙伴关系所吸引,就象以色列人那20年在撒母耳身上所看到的一样。他与自己过去的生活断绝关系,并且承认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能力改变自己。于是他顺服圣灵,就发现在他里面产生了一种克已自制,一种对这种灵性上的帮助的接受,作为上帝贤明的赐予,为要使他准备好过一种他尚未知道的更高级的生活。过去的失败因而成了踏脚石。亚割谷变成了指望的门(何2:15)。
撒母耳记上7章
撒上7:14非利士人所取以色列人的城邑,从以革伦直到迦特,都归以色列人了。属这些城的四境,以色列人也从非利士人手下收回。那时以色列人与亚摩利人和好。撒上7:15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师。
本会注释:
撒母耳作以色列的士师。更多的才干会赐给那些已经成功的运用了所分配给他的才干的人。当撒母耳初次来到示罗时,他一点也没梦想到会放在他肩上的责任。当彼得离开伯赛大去拜访在伯大巴喇的施洗约翰时,他也没有梦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个得人的渔夫。他更没有梦想到有一天他会与基督一起坐在宇宙的宝座上!撒上7:16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这几处审判以色列人。撒上7:17随后回到拉玛,因为他的家在那里;也在那里审判以色列人,且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撒母耳记上8章
提要:1由于撒母耳的儿子们管理不善,以色列人要求立王。6撒母耳在悲伤中祈祷,受到了上帝的安慰:10他讲述一位国王的行事方式。19上帝愿意撒母耳依从百姓的强求。
撒母耳记上8章
撒上8:1撒母耳年纪老迈,就立他儿子作以色列的士师。
本会注释:
立他儿子作士师。要与撒上7:15一致,这句话就必须理解为:当撒母耳到了不再能巡行全国各地的年纪时,他就指定他的儿子们作助手,把他们安置在别示巴,属于犹大区域的最南端的城镇之一。他们从未凭本身的头衔秉政。
撒母耳记上8章
撒上8:2长子名叫约珥,次子名叫亚比亚;他们在别是巴作士师。
本会注释:
约珥。约珥的名字意思是“耶和华是上帝,”亚比亚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父,”表示撒母耳一直乐于侍奉上帝,不顾全国性的偶像崇拜。在代上6:28中把“Vashni”命名为撒母耳的长子应该解释为:“撒母耳的儿子们;长子,和次子,就是亚比亚。”约珥的名字被遗漏了,但是经文明说有两个孩子,第二个是亚比亚。修订标准本在“长子”这个词前面加上了约珥的名字,与34节相一致,并且给出了希伯来措辞washeni的意思是“第二个。”指定副手在主管士师的权威下管理某些地区的计划在撒母耳的日子很久以前就被睚珥遵行了(士10:4)。
撒母耳记上8章
撒上8:3他儿子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
撒上8:4以色列的长老都聚集,来到拉玛见撒母耳,
本会注释:
长老。希伯来文是zaqan,来自一个意思不确定的词根,它的另一个派生词的意思是“下巴,”或“胡须。”“长老”是处于权威职位的成年人。撒母耳在各地用负责任的领袖们把各支派组织了起来,他们向在撒母耳手下的当地“士师”汇报。这些领袖们已经对撒母耳的儿子们警告他们不要直接去找撒母耳本人这种行为感到厌烦了。
撒母耳记上8章
撒上8:5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你儿子不行你的道。现在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象列国一样。”
本会注释:
不行你的道。长老们对撒母耳的信心很大,所以他们知道撒母耳不必对他儿子们的罪恶负责任。他们想,把问题带给撒母耳去解决好过等待撒母耳死后必定会产生的混乱,因为那时他儿子们很可能会宣称自己有权威。 为我们立一个王。上帝曾通过摩西说过到时候百姓会要求立一个王“象四围的国一样”(申17:14)。或许长老们事实上会引用这段经文作为请求的藉口。显然上帝的计划是以色列人应该与四围的国截然不同,并且自从出埃及以来,这几百年祂都相应地藉着士师保护并带领了他们。摩西告诉过他们,要是他们进入了上帝对他们的计划,看到他们的列国就会说,“这大国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聪明”(申4:6)。依赖于东方人的外交能力,他们现在反对上帝的旨意,不寻求祂的忠告,却传达他们眼光短浅的决定了。起先他们只是说想要立一个王照世界的方式治理他们;但是当撒母耳设法警告他们关于他们即将自己招来的祸因时,他们就加上了第二个理由,“使我们有王……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撒上8:20)。说明以色列的长老们要求立王的环境在撒上12:12中给出了:“你们见亚扪人的王拿辖来攻击你们,就对我说:‘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约瑟夫确定了这种意见:拿辖曾有一段时间越过约旦河使犹太人受苦,减少了他们的城市,奴役他们,并剜出他的俘掳们的右眼好使他们在将来的战争中没有用处(《古代史》卷六5.1)。 在巴勒斯坦和外约旦的考古学发现所指出的事实是:先前的世纪,这个地区的所有国家都曾开始加强他们城市的防御工事,使自己能够抵抗来自爱琴海地区的海上民族的移民部落(见第33页)。这些移民既从陆地也从海上向埃及进发,其中部分涌入了小亚细亚,除灭了赫人,然后经亚兰和巴勒斯坦朝着埃及向南扫荡。被拉美西斯三世击败后,有些人就在巴勒斯坦平原定居下来。而其它国家则带着恐惧战兢观望着政治前景,因而以色列的领袖们对国家的政策和领导感到极其忧虑就不足为奇了。 上帝寻求示范一种对付国际问题的独特办法,但是以色列除了看到模仿四围列国之外看不到任何出路。数百年来他们一直是半游牧民,主要住在帐篷里;他们没能把迦南本地居民从他们的城市赶出去(士1:27-36)。然而,在公元前到年之间,他们日益在城镇中定居下来。现在,在乖僻的心思中,他们除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并加强自己防御入侵者的工事之外,看不到什么可以做的。 几年前,亚扪人曾控告以色列人占据了他们的领土(士11:13-27)。那是在耶弗他的日子,使亚扪人长达18年的压迫结束的时候。现在,亚扪人企图从以色列人手中重新夺回这片领土。
撒母耳记上8章
撒上8:6撒母耳不喜悦他们说“立一个王治理我们”,他就祷告耶和华。
本会注释:
撒母耳祷告。以色列又开始做他们已经做了数百年的事了—不等候神圣的指导就擅自行动。他们曾蒙警告不要不知不觉地陷入偶像崇拜,但是他们更喜欢随从四围各国的道路而不是耶和华的指示。摩西曾预言过以色列人要求立王为要与四围列国一样的这个时刻会到来(申17:14),现在他们正在逐字应验这预言。虽然长老们可能单单是受了政治动机的推动,但撒母耳还是向他们显明了更好的道路—在祷告中寻求耶和华。他们已经低估了他们高贵的宗教特权,没有认识到国家的真正需要并不是一种新的能力,而是神权政治的永久组织,才能对付由他们自己的焦虑不安和乖僻刚愎产生的混乱。他们不愿意把这件事呈送给上帝好知道祂的旨意,撒母耳就行使了他的职权,坚持要他们把如此重要之事的决定权留给上帝,祂总是乐意在困惑混乱时期拯救他们。百姓这一方提出这种要求必定深深伤害了撒母耳,他作为先知服务了他们,当这种问题伤害他时,他还是象在更令人愉快的场合一样忠心。他的态度似乎与基督在数世纪后呼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时的态度非常相似,也与约翰论到基督说“祂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的态度非常相似。
撒母耳记上8章
撒上8:7耶和华对撒母耳说:“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
本会注释:
依从。这可能是列国与个人都有道德上的自由的最好证据。如果他们寻求上帝的忠告,祂就会将之赐给他们;但是当他们是带着一个最后通谍来到上帝面前时,祂就接受他们的选择。乃是厌弃我。以色列在士师们治理下经历的许多优势都会在君王的统治下丧失。例如:1.在士师的治理下,上帝实际上使每个支派都是独立的。税收极其低。虽然各支派协约一同作工,但是“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这当然是一种纯粹的祝福(见申12:8)。但是长老们拒绝了这种支派联盟的独立,反而选择一种几十年内就会带来过高征税的独裁主义政府的形式。2.上帝曾在养生、选择自己的敬拜形式、一般而言管理自己的事务方面赐给每个以色列人相当大的自由。但是长老们拒绝这种自由,选择在一位国王治理下的农奴制,由国王行使其对他属下人民的生死权,并会处死那些与他不一致的人。3.几世纪以来,耶和华的灵临到过不同支派中的人身上,在他们的领导下以色列享受了安息和适度的和平与安全,从而使他们可以从事他们所选择的职业。在世袭继承权下就没有这样的事了;士师是由上帝在特定的时间兴起的,以个人的资质为基础。但是现在长老们拒绝这种神圣的协助,选择一种世袭君主制。4.当以色列再三寻求耶和华的忠告时,祂就奇迹般地保护他们脱离了敌人的攻击(见撒上7:10;书10:11;等等)。长老们拒绝上帝作神权政治至高无上的主实际上就是开了一条路,从而使以色列变成了国际阴谋的爪牙。他们向被他们击败的敌人索取贡物,并以他们的军事威力为荣。依次轮流,他们也落入了更强大国家的统治之下。他们错误地把自己的军事失败和受压迫时期归结于政府的形式而不是他们自己的邪恶行径。5.上帝的计划是当祂的百姓转而顺从祂时,就把亚割谷变成指望的门(何2:15)。在上帝的指导之下,错误可以变成更加认识上帝和祂的救赎计划的踏脚石。6.上帝曾把利未人分散在各支派中,从而使百姓可以受教,特别是在上帝的事上受教育。由于他们的自私,他们就不愿意执行这个计划,以色列没能支持利未人,就继续处于文盲和无知之中。大多数百姓都不愿受训自己思考。他们很愿意让他们的领袖代替他们思考,只要这些领袖不索取他们的财产或打扰他们自私的安乐就行。从这场大斗争在天上开始的时候起(启12:7-9),直到今天,上帝伟大的宇宙计划就一直被祂所创造的一些生灵误解。自称他们自己是智慧的,他们质疑祂的指导的可靠性和可取性,并开始遵循在他们的无知中看来是更好的路线—不料竟会发现他们已经进入了一条死路。上帝总是准许人们有机会证明祂的道路是最好的。但祂有时也让步于他们的愿望,许可他们从事他们自己选择的路线,以便他们的失败,虽然严重,最终却可能会使他们屈膝承认上帝永恒计划的优越(见腓2:10,11;《祖知》第五十九章)。
撒母耳记上8章
撒上8:8自从我领他们出埃及到如今,他们常常离弃我,事奉别神。现在他们向你所行的,是照他们素来所行的。
撒上8:9故此你要依从他们的话,只是当警戒他们,告诉他们将来那王怎样管辖他们。”
本会注释:
警诫。字面意义是,“抗议,你要抗议他们,”或者更好是“警告,你要警告他们。”作为一个有道德自由权的人,必须从手边的证据决定他自己愿意做的是什么。有两种办法可以获得这种证据—一种办法是藉着研究可以应用于本人景况的上帝的忠告、律例和判断,另一种办法是与别的建议一起试验,努力使自己对它们的评价感到满意。一位父亲或母亲可以说:“儿啊,你在犯一个错误。如果你感到必须走你打算走的路,你将不得不忍受它的结果。”但是,在警告了这提议的行动之后,上帝实际上说的是:“如果你们感到这对你们来说做的是正当的事,那就去试验它吧。纵然我知道你们的计划不会成功,你们还是必须从你们自己的经验认识到它不会成功。只有那时你们才会对听从我的忠告感到满足。”因而撒母耳蒙指示要警告以色列关于他们计划的结果;然而上帝还是会伴随他们并帮助他们使它成功。关于这一点,请认真研究诗,特别是7-13节。
撒母耳记上8章
撒上8:10撒母耳将耶和华的话都传给求他立王的百姓,说:
撒上8:11“管辖你们的王必这样行:他必派你们的儿子为他赶车、跟马,奔走在车前;
本会注释:
王必这样行。字面意义是,“王的审判。”mishpat,“审判”这个词,描述shophet,“审判”的行动或决定。王的决定要被接受为法定有约束力的。如果他感到在完成他的职责时需要协助,那么不管是民事还是军事义务,他都有权利征募。
撒母耳记上8章
撒上8:12又派他们作千夫长、五十夫长,为他耕种田地,收割庄稼,打造军器和车上的器械;
撒上8:13必取你们的女儿为他制造香膏,做饭烤饼;
本会注释:
制造香膏。字面意义是,“香料混和者,”或“香料制造人”(修订标准本)。代上9:30用来自相同词根的词语指祭司中某些“用香料作膏油”的人。撒母耳还可能提到的事实是他们中许多人的女儿都会作为妃嫔进入王的后宫(王上11:3)。撒上
撒母耳记上8章
8:14也必取你们最好的田地、葡萄园、橄榄园赐给他的臣仆。
本会注释:
他的臣仆。字面意义是,“奴隶。”同一个词被用于说到埃及是“为奴之家”(出13:3;申5:6;等等)。王对他的臣民握有生死之权,并且在近东的大多数国家中,百姓主要是为了国王的利益存在,王可以任意待他们。百姓不仅要供应王室的需要,还要供给他财物使他的亲信富足,无论是他的妻妾还是民事军事官员。
撒母耳记上8章
撒上8:15你们的粮食和葡萄园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给他的太监和臣仆;
撒上8:16又必取你们的仆人婢女,健壮的少年人和你们的驴,供他的差役。
撒上8:17你们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们也必作他的仆人。
撒上8:18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
本会注释:
不应允。字面意义是,“不会回答。”`anah这个动词在撒母耳记上中出现了35次,只有两次被译为“应允,”,就是这里和撒上7:9。在后一个例子中,上帝用一场雷暴回答了撒母耳的请求。在本节经文中的意思并不是上帝不能听见,而是由于以色列故意任性拒绝祂,所以他不能回答。这与上下文是完全和谐一致的,因为撒上8:7肯定了并不是上帝计划改变政府,而是以色列领袖们的计划。所以当他们后来对所处的状况变得不满意时,他们就该想起在要求立王时,他们就已经开动了一种必定会在实质上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的新政权。新试探、新关系、新问题都会影响国家。他们曾自己选择播下固执己见的种子,并且这样做就使上帝处于一种对祂来说必须让这种子产生它的结果的位置。祂不会干扰种什么收什么的普遍规律(或译宇宙律法)。因而上帝常常允许人去从事祂本身并不赞成的事。祂许可祂先前因着怜悯扣留的事。因为质疑上帝的话,亚当带来了一种新政体,这种政体必须按常规发展,好完全令人满意地向人们和天使们证明没有什么计划比上帝所命定的计划更能给所有生灵带来生命和幸福。以色列历史中的将来事件显明:尽管上帝常常允许以色列自食其果,但祂从未丢弃他们。祂总是与他们同在,准备好了要帮助他们。此外,众先知也证实在这种环境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出这种选择:转离大众所走的路,而受上帝引导(见结18:1-24)。
撒母耳记上8章
撒上8:19百姓竟不肯听撒母耳的话,说:“不然!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
撒上8:20使我们象列国一样,有王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
本会注释:
象列国一样。在以色列人住在巴勒斯坦期间,他们目睹了海上民族和其它各国一致的努力要征服近东所有土地,战胜所有抵抗并将恐惧扩散到每个人的心中。但是以色列人一点也不知道当约书亚带领上帝的子民征服巴勒斯坦时,那种曾使迦南人的血都凉了的恐惧(见书2:9-11)。他们的长老们愚蠢的认为征收被征服民族的贡物会使以色列富足。他们忘记了真正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既然厌烦了祭司领袖们如以利的儿子们和撒母耳的儿子们的贪婪和贪污,他们就认为解决方案在于把审判权交给一位国王,就象列国一样。他们忘记了这个事实,就是一位国王比放荡的祭司更有机会偏袒不公满足私欲。在撒母耳作士师的初期,他就已向百姓说明解决他们问题的真正办法并不在于管理的改变,而在于心灵的改变,在于深感懊悔地归向上耶和华。
撒母耳记上8章
撒上8:21撒母耳听见百姓这一切话,就将这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
撒上8:22耶和华对撒母耳说:“你只管依从他们的话,为他们立王。”撒母耳对以色列人说:“你们各归各城去吧!”
撒母耳记上9章
提要:1扫罗对找到他父亲的驴感到绝望,6受了仆人的劝告,11和几个少年女子的指导,15按照上帝的启示,18来到撒母耳面前。19撒母耳在席上招待扫罗。25撒母耳在与扫罗秘密交通后,把他送上了路。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1有一个便雅悯人,名叫基士,是便雅悯人亚斐亚的玄孙,比歌拉的曾孙,洗罗的孙子,亚别的儿子,是个大能的勇士(或作:大财主)。
本会注释:
基士。根据格塞纽所说,被译为基士的这个词来自qosh,“铺陷阱”,或“设网罗”(见赛29:21)。一个相关的阿拉伯词的意思是“被弯作一张弓”。如果基士的意思是“弓”的话,那么基示(代上6:44)的意思就会是“我的弓”(另见鸿1:1中的名称伊勒歌斯,来自elkoshi,“上帝是我的弓”)。这个名字有时与神性复合为古沙雅,“上帝之弓”(代上15:17)。基士的父是亚别,“上帝是我父,”他祖父的名字是洗罗,意思是“绑在一起。”相同词根的词被用在撒上25:29-31,那里亚比该恳求大卫饶恕拿八对他的冒犯。洗罗的父是比歌拉,来自bekor,“头生的”,他祖父的名字是亚斐亚,意思不确定。因而扫罗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亚别的儿子。见撒上14:50的注释。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2他有一个儿子,名叫扫罗,又健壮、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没有一个能比他的;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
本会注释:
扫罗。希伯来文是shaul,来自动词shaal,“请求,”“要求。”以东的一个君主也叫扫罗这个名字(创36:37,38)。如果基士被认为是“上帝的弓”(见撒上9:1的注释),为要把以色列从四围列国的手中拯救出来,那么祂的箭袋中就必须有箭。撒加利亚说到犹大是上帝的弓,以法莲是箭;锡安“如勇士的刀”(亚9:13)。远远高过他的同伴,扫罗具有的一种帝王般的举止使他赢得了群众的喜爱。上帝给那些愿意像四围列国一样的人的教训,有什么比照着人判断的标准给他们选择一个王更好呢?耶稣的门徒们就是这样把犹大看作一个领导的,完全不知道笼罩着他心灵的黑暗。现在岂不是上帝的子民应该祈求天上的眼药能使他们清楚地分辨真领导的资格的时候吗?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3扫罗的父亲基士丢了几头驴,他就吩咐儿子扫罗说:“你带一个仆人去寻找驴。”
本会注释:
几头驴。各个种族与民族的命运常常依赖于显然多么不合逻辑的事件呀!扫罗启程去找丢失的驴(希伯来文是“母驴”),完全没有梦想到竟然到了他要承担一个王国的责任的时候!将来的事件证明他为上帝召他从事的任务准备的很差。很少有人准备好担任这样的领导。甚至当摩西在燃烧的荆棘中遇见上帝时,他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担任领导。但是呼召领袖的一个令人鼓舞的方面就是上帝照祂找到他们时的本来样子接纳他们,以在他们工作时训练他们为目的。上帝对任何一个人所有的期望就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他的上帝“同行”(弥6:8);字面意义是,“谦卑你自己与上帝同行。”彼得这样做了;犹大没有这样做。大卫这样做了;扫罗拒绝了。并不是上帝不能训练人,而是人不愿在上帝面前谦卑自己的心,以便上帝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使他升高(彼前5:6)。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4扫罗就走过以法莲山地,又过沙利沙地,都没有找着;又过沙琳地,驴也不在那里;又过便雅悯地,还没有找着。
本会注释:
以法莲山地。或者途经约旦河流域或者途经西部起伏的小山,前面的以法莲山地就朦胧可见了,它的中央山脉从伯特利市郊向北一直延伸到示剑东边几英里远的撒冷。这些山脉形成了一个约高于海平面2,-3,英尺的分水岭,从那里溪流向东流向约旦河,向西流向地中海。沙利沙地。关于“沙利沙地”的位置毫无所知。有些人提出它是在西部的山麓丘陵,在伯特利西北;有些人认为它可能在约旦河流域,耶利哥西北。沙琳。或书亚(撒上13:17),来自shu`al,“狐狸,”或“豺,”或者来自sho`al,“手心。”沙琳地区可能被认为是豺狼之地。巴勒斯坦中部群山的斜坡大部分都是未开发的、崎岖的、荒凉的,主要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旅行了所提到的地区之后,在寻找的第三天扫罗和他的仆人来到了拉玛,位于基比亚北边约6英里处(20节;见撒上1:1的注释)。那几只驴已经丢失整整两天了(撒上9:20;见第页),原不会迷路离家超过几英里远。在寻找丢失的驴时,扫罗可能已经找遍了所有丘陵、山谷和峡谷,并且到处停下来询问那几只驴的下落。因而两到三天的路程所走遍的区域显然范围有限。所以可能扫罗和他的仆人绝不会远离基比亚和伯特利,在便雅悯北以法莲南。根据撒上13:17,“书亚地”邻近俄弗拉,约在伯特利东北5英里处。他并没有找遍提名的所有区域,却只找遍了驴可能迷路的那些区域。在他离开家的这两天或更多的时间里,他可能比较容易地旅行了30或40英里才到了遇见撒母耳的时间,包括上到山顶和下到山谷溪谷附带的时间。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5到了苏弗地,扫罗对跟随他的仆人说:“我们不如回去,恐怕我父亲不为驴挂心,反为我们担忧。”
本会注释:
苏弗地。见撒上1:1的注释。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6仆人说:“这城里有一位神人,是众人所尊重的,凡他所说的全都应验。我们不如往他那里去,或者他能将我们当走的路指示我们。”
本会注释:
这城。即,拉玛,撒母耳的家乡(《祖知》第五十九章;见撒上1:1的注释)。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7扫罗对仆人说:“我们若去,有什么可以送那人呢?我们囊中的食物都吃尽了,也没有礼物可以送那神人,我们还有什么没有?”撒上9:8仆人回答扫罗说:“我手里有银子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可以送那神人,请他指示我们当走的路。”撒上9:9(从前以色列中,若有人去问上帝,就说:“我们问先见去吧!”现在称为“先知”的,从前称为“先见”。)撒上9:10扫罗对仆人说:“你说的是,我们可以去。”于是他们往神人所住的城里去了。
撒上9:11他们上坡要进城,就遇见几个少年女子出来打水,问她们说:“先见在这里没有?”
本会注释:
上坡。丢失的驴自然不会在城里。扫罗和他的仆人会在田野里寻找它们,那里有人们的田园,或者在空旷的乡下地方寻找它们。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12女子回答说:“在这里,他在你们前面。快去吧!他今日正到城里,因为今日百姓要在邱坛献祭。撒上9:13在他还没有上邱坛吃祭物之先,你们一进城必遇见他;因他未到,百姓不能吃,必等他先祝祭,然后请的客才吃。现在你们上去,这时候必遇见他。”
撒上9:14二人就上去;将进城的时候,撒母耳正迎着他们来,要上邱坛去。
本会注释:
正迎着他们来。或,“向着他们走出来”;也许“出来招呼他们。”按照希伯来原文和上下文,这些翻译每种都是可能的。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15扫罗未到的前一日,耶和华已经指示撒母耳说:
撒上9:16“明日这时候,我必使一个人从便雅悯地到你这里来,你要膏他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他必救我民脱离非利士人的手;因我民的哀声上达于我,我就眷顾他们。”
本会注释:
我必使。这就给出了14节的背景。仔细研究前面的经文,就会发现扫罗不确定如果不带着礼物去见先见是否妥当,而且在他同意进城之前,仆人花了一些时间说服他。这例证了圣灵的指导,在困惑混乱中的人们借此被带入与那些能给予他们帮助之人的接触。以同样的方式,路得被天意引导到波阿斯的田里(得2:3),腓利被指导到那位从耶路撒冷到埃塞俄比亚途中的太监那里(徒8:26-29)。如此完全地顺服于圣灵的控制是一个神圣的特权,从而使祂能指导我们到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灵魂那里,正如祂指导了撒母耳一样。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17撒母耳看见扫罗的时候,耶和华对他说:“看哪,这人就是我对你所说的,他必治理我的民。”
撒上9:18扫罗在城门里走到撒母耳跟前,说:“请告诉我,先见的寓所在哪里?”
本会注释:
在城门里。已经蒙了耶和华的指示,并且记得这信息临到他的时日,撒母耳可能出来寻找耶和华曾说过的这个年青人。他们二人“在城门口”相遇,那里是长老们就座并给出忠告或帮助陌生人认路的地方。撒母耳可以在这里指望获得关于任何可能进城的陌生人的消息。时间恰好。在扫罗说话前,撒母耳就知道了他就是耶和华前一天曾告诉过他的那个人(17节)。认识到正在被上帝带领着,这一定使撒母耳多么激动啊!他已经忠心地侍奉祂这么多年了。如果人象撒母耳所做的一样完全地顺服上帝,现今有什么理由使他不能有这同样的经验呢?18,19节可能是14节的详细解释。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19撒母耳回答说:“我就是先见。你在我前面上邱坛去,因为你们今日必与我同席;明日早晨我送你去,将你心里的事都告诉你。
撒上9:20至于你前三日所丢的那几头驴,你心里不必挂念,已经找着了。以色列众人所仰慕的是谁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吗?”
本会注释:
已经找着了。撒母耳说驴已经丢了三天,字面意义是,“今天,三天。”在告诉扫罗他崇高的恩召之前,撒母耳先使他在他来访的实际目上安心。基督总是既照顾听祂之人身体的需要,又照顾他们灵性上的渴望。当祂照顾他们属灵的需要时,祂对他们身体的福利感兴趣这个事实使他们很乐意听从。因而驴已经找着的这个消息也使扫罗很确信撒母耳关于王国信息的神圣来源。以色列众人所仰慕的。尽管撒母耳本人就是一位先知和士师,他还是接受了耶和华的忠告,许可以色列众人心中的愿望。在与这个将要接管把以色列从非利士人手中救出来之责任的年轻人会面时,他没有表示任何遗憾或嫉妒的感觉(16节)。相反,他给予了扫罗显著的尊荣和敬重(见20-24节)。撒母耳此时表现了无私的真精神。象摩西一样,他渴望耶和华的灵临到众人身上(民11:29)。基督并不以自己与父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而表明了无私的真原则,为的是使得胜者可以与祂一起坐在祂的宝座上(启3:21)。同样地,撒母耳不但表明他乐意把这责任给扫罗,而且他愿意尽其所能预备这位将来的王承担他的责任。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21扫罗说:“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悯人吗?我家不是便雅悯支派中至小的家吗?你为何对我说这样的话呢?”
撒上9:22撒母耳领扫罗和他仆人进了客堂,使他们在请来的客中坐首位;客约有三十个人。
本会注释:
客堂。意思是这房间附属于吃祭肉的高地。扫罗和他的仆人被引导到客堂里的尊位,约有30位长老在场。扫罗曾在找他父亲的那几只驴的工作中坚持不懈,或许当长老们看到他并听到他的故事时,会感到这个人会同样坚持不懈地寻找一个把以色列从非利士人的敌意中拯救出来的办法。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23撒母耳对厨役说:“我交给你收存的那一分祭肉,现在可以拿来。”
撒上9:24厨役就把收存的腿拿来,摆在扫罗面前,撒母耳说:“这是所留下的,放在你面前。吃吧!因我请百姓的时候,特意为你存留这肉到此时。”当日,扫罗就与撒母耳同席。
本会注释:
前腿。扫罗受邀参加的宴席显然是拉玛的长老们参加的平安祭的宴席(见卷一,页,和利3:1的注释)。当以色列人认可圣约时,他们曾做过这种献祭(出24:4-8)。在这种献祭中,祭牲的胸和右“肩”(或大腿)属于祭司(利7:33,34)。祭肉必须在祭牲被杀的当天吃;一点不可留到早晨(利7:16)。呈给扫罗的“腿”是平信徒可以吃的左腿,还是属于祭司的右腿,并没有提及。但它却是为扫罗保留的部分,当他是尊贵的客人。撒母耳说。虽然在希伯来原文中没有“撒母耳”这个词,但显然就是他说的。对扫罗来说,他的到来曾被预见并认真地计划了,他必定已经确信了上帝邀请他承担领导责任。
撒母耳膏扫罗作王
撒母耳记上9章
撒上9:25众人从邱坛下来进城,撒母耳和扫罗在房顶上说话。
本会注释:
和扫罗说话。那天扫罗蒙告知了他崇高的恩召。显然撒母耳花了一些时间给他的客人解释已经运行了数百年的神权政治的伟大原则,以及长老们所强烈要求的改变的含意。但是那天的意外事件显然在扫罗的心中并没有很重的分量,因为他睡到第二天早晨,直到被先知叫醒。撒上9:26次日清早起来,黎明的时候,扫罗在房顶上。撒母耳呼叫他说:“起来吧,我好送你回去。”扫罗就起来,和撒母耳一同出去。撒上9:27二人下到城角,撒母耳对扫罗说:“要吩咐仆人先走(仆人就先走了);你且站在这里,等我将上帝的话传与你听。”
撒母耳记上10章
提要:1撒母耳膏扫罗。2通过预言三个征兆确认了他的蒙召。9扫罗的心改变了,并且说了预言。14他把关于立王的事隐瞒了他的叔叔。17在米斯巴通过掣签扫罗被拣选。26他的臣民的不同感情。
撒母耳记上10章
撒上10:1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与他亲嘴,说:“这不是耶和华膏你作他产业的君吗?
本会注释:
一瓶膏油。橄榄油是兴旺的象征(申32:13;申33:24)。用油膏身体开始于历史的开端,在原始居民中仍是一种普遍的作法。后来,香膏才被使用。人们因各种原因被膏:作为尊荣的标志(路7:46;约11:2),为社交事件作准备(得3:3),或者预示某种特别服务、尊严、职能或特权的适当资格。耶和华膏你。在希伯来人中,一个人被先知所膏象征着赐予他特别的圣灵恩赐,好使他完成指定的任务。圣膏油被用于宗教用途的奉献物品,例如会幕(出30:26-29),和祭司的奉献(出29:7;出30:30;利8:10-12等等)。在预备和使用膏油时要特别小心(出30:23-33)。当然,膏油本身并不比洗礼的水圣洁;它并不传送特别的价值—它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有人认为膏立君王的作法起源于埃及;有人在古迦南的仪式中看到了它早就被使用了的一个证据。膏油礼是上帝如何用人的习俗引导人追求更深刻、更真实的救恩知识的一个极好例证。上帝指示以色列人制作的罩布、扛抬的杠子等等用于会幕的设施和器具在某种程度上与埃及人在他们的神庙中使用的类型相似。类似工艺的物件在图坦卡门的墓里也有发现。还发现象基路伯的守护像。它们的翅膀接触锻造在这位法老石棺的高浮雕上。在基督的日子,上帝通过博士们熟悉的媒介—一颗星赐给他们一个兆头,指引他们去了伯利恒。不管人们的年龄几许和风俗怎样,上帝都使用人们所熟悉的媒介教导他们祂的圣洁和救赎计划的美妙。
撒母耳记上10章
撒上10:2你今日与我离别之后,在便雅悯境内的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要遇见两个人。他们必对你说:‘你去找的那几头驴已经找着了。现在你父亲不为驴挂心,反为你担忧,说:我为儿子怎么才好呢?’
本会注释:
你要遇见。因为形势的意外变化,扫罗有点儿不知所措是很自然的。发现自己成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ly/20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