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发布时间:2021/6/17 4:01:42   点击数:
怎样判断得白癫疯 https://m-mip.39.net/nk/mipso_6094200.html

位于中国西部边陲的荒原、传统丝绸之路要冲的敦煌地区,是中外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重要的交汇点。莫高窟,在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长米。莫高窟开凿始于公元年,据记载,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他有所感悟,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佛窟。以后经过历代的修建,在高l5米到30米的崖面上,现存洞窟有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多身,木构窟檐5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窟。

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路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带回了西亚的苜蓿和葡萄;带去了我们的造纸、印刷技术,带回了国外的音乐、舞蹈、饮食。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也随丝路传入我国。那时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佛教石窟也在敦煌生根、发芽。   

莫高窟的开凿得缘于一位法名乐尊的和尚。据说,公元年,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形象。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10个朝代。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的佛影、飘舞的飞天……神秘庄严的气氛,令人屏声敛息。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其中数量庞大、技艺精湛的壁画艺术。   

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并不多,主要有描述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本生故事画、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画以及说法图,集中在最早开凿的二七二窟、二七五窟和二八六窟。那时的壁画人物半裸体,有着极其夸张的动作,其面容、神采充满了静寂神秘的色彩,带有一种西域佛教的意境和风格。   

北魏时期的壁画内容比从前增加了许多,不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更加丰富,还出现了内容离奇、情节曲折的因缘故事。二五四窟的《尸毗王本生故事图》、《萨那太子本生故事图》和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图》深深地吸引了游人。   

《尸毗王本生故事图》讲述了尸毗王历经的一场血淋淋的考验。为了从鹰口中救出鸽子,又为了不让饥饿的老鹰饿死,曾发誓普渡一切众生的尸毗王,甘愿割下自己身上的鲜肉喂饱老鹰,然而苛刻的老鹰要求割下的鲜肉不得轻于鸽子,尸毗王割尽了全身的肉,却仍然不够,虚弱的他使尽最后一点力气,自己站到了秤盘上去,结果大地震动,宫殿摇摆,飞天撒下五彩缤纷的鲜花,老鹰和鸽子都不见了,尸毗王也恢复如初。二五四窟的“尸毗王本生”是莫高窟所有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一幅。正中高大的尸毗王将画面一分为二,正目视着自己满是鲜血的小腿,周围较小的画幅描写了鹰追鸽、鸽向尸毗王求救、眷属痛苦等情节。构图把不同时空内发生的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个画面上,使中心突出,有条不紊,显示出作者高超的画艺,不愧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组合式本生故事画之一。

《尸毗王本生故事图》

  

《萨那太子本生故事图》描绘的是萨那太子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太子和他的哥哥到山林中游猎,看见母虎生了七只幼虎,方才七天,饥饿不堪。太子大发慈悲心肠,劝走了两个哥哥,就脱光衣服跳下山去,以身饲虎。但饿虎已没有力气接近他。他又重新爬上山崖,用竹子刺颈出血,再跳下去,饿虎舐了血,然后啖其肉。他的两个哥哥回来见了,放声痛哭,他们收拾了弟弟的骸骨,回告悲痛欲绝的父母,随后建造舍利塔,将太子遗骸供入塔中,虔心供养,使萨那早日功德圆满。二五四窟的《萨那太子本生图》,人物神态神情都描绘得十分生动传神,因年久变成暗褐色的色调,更表现出一种阴暗凄厉的悲剧气氛,让人久久驻足。

《萨那太子本生故事图》

  

北魏时代的壁画人物,脸型已由椭圆而变得略显修长。画的线条更加熟练、圆润,颇有“行云流水”之妙。色彩的蕴染也逐渐改进,显得人物更真实、可亲了。   

北周时代的莫高窟,突现了一种新式的佛像画。菩萨们个个体态短壮,上身半裸或着僧祉衣,腰裹重裙,肩披大巾。他们的鼻子、眼睛、眉毛、牙齿、下巴统统是白色,好像一种特殊的装扮,奇特而新颖。这时期的二九0窟,还保存着莫高窟规模最大的佛传故事画,它也是世界上最完好的早期石窟壁画。长达27米的壁画,向人们讲述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从乘白象入胎、菩提树下诞生,到比武娶亲、出游四门、树下问道,再到逾城出家、得道成佛,一个个夸张离奇的传说,盛寓着一个修炼成佛的故事,叫人感思起人世的苦难和成佛的道理来。隋唐是北魏之后佛教发展的又一个昌盛阶段,加上那时候国力强大,社会繁荣,艺术成就也登峰造极。莫高窟现存洞窟半数以上为隋唐所建。与前代偏重佛本生及说法图不同,这时期的壁画更多是以“经变”与供养人为主的题材,或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或描绘开窟造像者的肖像,光彩焕然。   

三二0窟的《西方净土变》是一幅盛唐时期的作品。画面中部一个绿波浩渺的七宝池,雕栏环饰,各色莲花盛开。佛及菩萨坐于莲花之上,面目慈祥;池中童子嬉戏玩耍。宝池上端,碧空晴朗,彩云缭绕,化佛腾空,飞天起舞,天花乱坠。宝池下方,乐师演奏着各种乐器,舞伎宝冠罗裙,跳起西域的胡舞。整幅壁画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

《西方净土变》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悠悠漫卷。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为人们打造了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飞天》   

炽热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莫高窟外,无边无际的大漠折射着骄阳刺眼的光芒。登上鸣沙山,脚下沙丘林立,风沙绕山吹过,轰鸣作响;弯弯的月牙泉静静地躺在山脚。曾经繁盛的敦煌故城如今也只有残垣断壁了,风沙掩埋了岁月,掩埋了古老的丝路,却无法湮灭这里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那凝聚着千年人类智慧的莫高窟,将会不断吸引后来者的想象与探寻,一代又一代……

摘自《价值中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ly/2106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