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外美术史干货分享---魏晋南北朝篇
魏晋南北朝美术
画家:
曹不兴:
三国吴人。吴国八大绝之一,最早的佛画家。
卫协:
西晋,画人物故事道释题材。“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顾恺之:
①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时人,出身贵族,士大夫画家;②在艺术实践上,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③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尤其重视眼睛的描绘;④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歌颂曹植与甄氏爱情的《洛神赋图》和劝诫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⑤理论著作《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绘画理论基本观点有:“传神论”。画以神为中心而不是以形为中心,写形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传神。“迁想妙得”,对于绘画中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的表达、人物画形神兼备的要求对后世中国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最大;⑥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女史箴图
画云台山记
绘画理论:
宗炳:
①刘宋时期画家理论家;②著有《画山水序》是画史上第一部山水画专论;③把传神论运用到绘画上,提出了写山水之神;④提倡写生,提出了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并通过形象来折射道,即以形媚道;⑤“畅神说”即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即“卧以游之”;⑥并发现了近大远小的原理;⑦对后世的绘画和绘画理论产生很大的影响。深受玄、释、道、儒思想影响。
画山水序
谢赫六法:
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南齐画家、理论家,其《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②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
③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他把“气韵生动”把这一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
④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⑤在写作上叙夹议,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
画品
顾恺之:
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记》和《论画》两篇。《画云台山记》是一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论画》的前面是画评,后面是摹写要法。顾恺之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特别注重人物画的“传神”,同时他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在阐明传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顾恺之论画的重要性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辟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他的理论相关。
雕塑:
戴逵:
东晋,创造中国式佛像,脱胎漆器引入雕塑。
戴逵作品
佛教石窟造像:
敦煌莫高窟:
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①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②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
③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建筑艺术: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
彩塑艺术: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等。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莫高窟的北朝绘画内容,主要是讲述佛主出世前经历的佛本身故事,与佛出世成道后的说法场景。佛本生故事内容丰富,有鹿王本生、萨那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佛家忍让、善良与因果报应思想。
故事以连续的场面展开,从左右向中心发展,构思完整。画面厚重朴拙,线条粗放,有大片颜色的平涂,可看出受到汉墓壁画及印度阿旃陀壁画的双重影响。
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
第一阶段:(约——)编号16-20窟,即昙曜五窟,以三世佛为主要题材,多为雄伟大像,造型具有西域风格,有犍陀罗和笈多艺术的影响。
第二阶段:(开凿期:——)多双窟。印度佛寺石窟格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造像面相丰腴适宜。表情温和恬静,追求形式,严谨强调装饰化的风格。石窟艺术中国化在此时期开始。
第三个阶段:(524)洞窟以单独形式出现,多不成组,大窟减少,多为中小形窟,造像面型清瘦,长颈、削肩,为秀骨清相。全着褒衣博带式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人物造型追求构图精简,意境含蓄,单纯宁静的表现力,是石窟艺术民族化的一个显著转折点。
云冈石窟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风格,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
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
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开凿达到极盛,大型双窟是这一时期典型。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造像出现了褒衣博带式的汉装。
云冈石窟
昙曜五窟:①创建于文成帝和平元年,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成为昙曜五窟;②规模宏大,平面呈椭圆形,立面为穹窿顶,造像多为三身,设计别具匠心;③五个窟主体造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了皇帝即今世如来的思想主尊异常高大,给礼拜者以无比威严的气氛,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产物;④雕塑粗壮雄伟,鼻梁直挺,衣纹简洁质朴,呈现出西北地区凉州造像和中亚造像的双重影响。
昙曜五窟
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开凿,代表洞窟: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等。书法史上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有19品出自古阳洞。
龙门石窟
书法:
王羲之:王友军,师卫夫人,代表作:《兰亭序》《姨母帖》
兰亭集序节选
王献之:《中秋贴》
中秋贴节选
考点:谢赫六法、顾恺之、敦煌莫高窟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咱们明天见~
更多干货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ys/1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