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行愿半世纪27跨越疆界的关怀行动

发布时间:2021/4/27 11:18:12   点击数:

跨越疆界的关怀行动

一九九二·一0

“离开蒙古,回到台湾,眼泪不住掉下来,我无法不去想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初冬气温下,蒙古的小孩足履破靴、脚踏霜雪,无衣蔽体、无药治病、无粮止饥……若再不给予援助,这些孩子将如何度过零下五十摄氏度的严冬。”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受慈济之托、远赴蒙古勘灾的金车教育基金会执行秘书林伟贤,在公开放映此行记录幻灯片过程中,难掩悲情哽咽,对慈济会众诉说所见所闻。

这是继十月份台商志工黄华德初勘后的第二次勘查行动,结合两次的评估报告后,证严法师正式对外呼吁济助蒙古。

短短两个月时间,慈济筹办了一万套棉衣裤、帽、袜、外套、长裤及奶粉,三十九吨重的物资,派遣八位志工,分九架次专机运抵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展开为期五天的发放救援行动。

这是慈济历经一九九一年大陆赈灾运作试炼后,首次由志工亲赴灾区、亲手发放的国际援救行动。

爱的创举,突破既有局限

每一次的国际赈灾,都有着不同的困难与挑战。慈济不仅要克服地域、语言及灾后交通、通讯等各项困难,且援助行动皆得依循“直接、重点、尊重、务实、及时、感恩”六大原则。

一九九三年七、八月,尼泊尔连遭暴雨袭击,洪水淹没良田,吞噬村庄、学校、桥梁,造成四十多万民众流离失所。慈济派员深入尼国勘灾后,决定为南方马克万普、劳特哈特、萨拉衣三县四处受灾民众重建家园。

尼国外援向由政府经手,与慈济的“直接”援助原则并不相符,几经沟通,创下该国政府不插手外援先例。由慈济进行建屋设计、小区规划,共建一千八百栋房舍,安顿受灾最严重的民众。

类似的状况也发生在对朝鲜的援助。一九九七年八月慈济派员了解灾况,无奈碍于当地政策,仅能“在门外看、不得其门而入”,导致赈灾行动陷入胶着。历经多次协调与沟通,并得朝鲜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单位的协助,终获准派员前往实地进行勘灾、赈灾与发放。

此举无疑为一大创举,因为外界对朝鲜的援助始终采配给制,慈济人得以进行“重点”式“直接”发放,在朝鲜是头一遭;对此,证严上人表示:“世间最大的力量是爱,唯有爱可以化解人心的隔阂。”

二〇〇八年五月,热带气旋纳尔吉斯重创缅甸,造成十三万人罹难,百万人无家可归。缅甸军政府却不准外国救援队伍入境,强调所有救灾和赈济工作要由军政府直接指挥。

灾后第一时间,缅甸首位慈济志工林淑华已带着公司一百多位员工,到灾区提供援助。成为慈济在缅甸的联络窗口后,她承担起灾情的搜寻、统整工作;及至台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慈济志工进入灾区,她也带着本地志工参与。

在仰光市近郊收容所进行勘灾、发放的同时,志工们也马不停蹄地联系、拜会、沟通,终于在六月十三日第二梯次赈灾团抵达的隔天,收到缅甸社会福利部邀请参与灾区援助及重建工程信函。慈济是缅甸第一个以公文正式核准进入重灾区的外国民间救援组织。

以工代赈,生机重现

世纪性的大灾难,重建或复原不是短期的事,慈济以跑马拉松的精神一团一团接力持续,分“初期、中期、长期”三阶段,以“急难发放、义诊医疗、安心、安身、安生”五管齐下为具体方式。

二〇一〇年一月,加勒比海国家海地发生里氏七级强震,逾三十一万人死亡。地震后翌日,美国慈济人启动授助计划,展开粮食发放、义诊等;而鉴于二〇〇九年菲律宾凯莎娜风灾“以工代赈”计划,成效斐然,评估海地灾区物资缺乏、物价飙涨,于是改采“以工供粮”模式,让民众在重建家园之际,也得以温饱。

神之恩典教会“以工供粮”活动结束后,慈济人收到一封来信:“地震让我失去了爸爸与姊夫,那恐怖痛苦的影像,很难抹灭。就在这个时候,你们来了;你们的爱,让我想哭——不是因为恐惧,而是我们彼此仿佛没有距离。我知道为了这一群饥饿的人,你们哭了;我看到你们眼睛深处深深的爱。或许你们没有感觉到,我是多么感激你们!我祈祷上帝,送这些祝福给你们。”

“这是美国总会国际赈灾历程中,动员人力最多、援助时间最长的。”慈济美国总会执行长葛济舍表示,海地灾后重建工程浩繁,慈济几经评估,决定协助援建天主教圣恩修女会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的玛莉安学校所属中学、小学,以及主耶稣秘书学校等三所学校,总计一千八百名学生受益。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超级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造成惨重伤亡,慈济密锣紧鼓提供人道援助,重点锁定菜特省的重灾区奥莫克市、独鲁万市两地,以“物资及救助金发放”、“以工代赈清扫家园”、“义诊关怀”及“简易教室”等四大要项,积极协助灾民重建家园。

灾区废弃物堆积如山,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及灾民生活,沿海城市独鲁万甚至一度传出“弃城”之说;“以工代赈”机制的启动,让二十八万人次居民一起投入环境整理、协助物资发送等,使得当地商机重现,街上开始出现小摊贩,居民生活逐渐恢复生机。

在以工代赈或以工供粮的过程中,慈济人总是努力传达环保和互助的观念,以及“竹筒岁月”的故事,希望启发民众心中的爱、愿意成为志工,帮助自己的乡亲。

一封来自灾区的信函即写道:“你们让我们看到、感受到的,是爱与关怀。我知道帮助我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在这样的灾难之后。无论过了多久时间,即使我们已经修复家园,也不会忘记慈济给我们的爱!”

台湾的“爱心存底”

台湾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经济蓬勃发展,建立了世界所称誉的“经济奇迹”。证严法师以大爱为号召,将“拔苦予乐”的具体行动跨出台湾,超然于政治,种族、宗教、地界、肤色的限制,引领慈济人从关怀台湾本土出发,发展为具世界宏观视野的全方位人道关怀,展现台湾的“爱心存底”。

一九九八年二月,证严法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ys/2025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