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1/11/12 13:22:01   点击数:
北京皮肤病十佳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

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净化水体、调蓄水量、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功能。森林是地球之肺,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我们可以把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与作用比作地球的免疫系统。当一个健康的人受到病菌侵袭的时候,其免疫系统会迅速做出联动反应,保护人体不受病菌的侵害。正如人类的免疫系统保护着人体的健康一样,生物多样性也在保护着生态系统的健康。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自我维持其功能,保持机能的稳定,对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并且具有一系列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和空气、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等。上世纪70年代,英国科学家洛夫洛克就提出了一个看法,其核心思想就是把地球看作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而维持着这个有机体正常运转的关键性要素,就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免疫功能在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里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抵抗力,另一个是恢复力。抵抗力是指生态系统免受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的能力。而恢复力是受到外界干扰后回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白颊猕猴李成摄

一般地,生物多样性越高,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越强,也就越稳定。物种的特征各不相同,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包含了能够抵御各种环境扰动的物种,从而降低了扰动对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健康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在群落组成上是多物种的,个体之间年龄差异呈现多层次性,食物网交错复杂,这使得天然林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也很强。与之相反的是人工林生态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同质性,如物种组成单一、所有个体都处于相同的演替阶段等特征,使得它们一旦遭到较大的干扰,抵抗能力往往比较弱。

物种多样性水平直接影响群落的恢复力。扰动对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主要是打破了群落原来的平衡,导致群落格局的紊乱。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群落中,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种群对某一特定扰动的反映以及扰动后的恢复情况各不相同,扰动后的群落可能留下足以占据现有生态位的种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的健康

人类健康与否,尤其是接触到许多传染病的风险,可能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研究表明,超过60%的人类病原体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的,其大部分的传染媒介是节肢动物物种。现有证据表明,丰富的野生生物物种将有助于减少野生病原菌感染人类。森林中有许多植物可以用于治病。较大的外科手术需要的箭毒碱,为印第安人所发现。这种药物是从南美热带森林里生长的一种植物提取的。另一种外科手术药品毒扁豆碱,则是从西非热带森林中的加拉巴豆属植物中提取的。如果施行心脏手术,就需使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蛇根木提取物,以保持心脏跳动。萝芙木也是促进心脏有规律跳动的一种药物。在印度有人用蛇根木治疗蛇咬伤、痢疾、霍乱、发烧和神经错乱。20世纪40年代后期,西方医学家发现蛇根木这种植物还有降低血压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在我国,传说中的医药发明者神农氏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炎帝神农氏为给民众寻找治病解毒良药,几乎嚼尝过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我国很多地区还是著名的中药产地,例如四川瓦屋山的中草药种类达余种,常用的有余种,其中杜仲、黄连、厚朴、红豆杉、薯蓣等规模较大;湖北神农架的民间草药十分丰富,且有“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和“七叶一枝花”这“四个一”更是闻名海内外。我国的中医、藏医等也使用了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药物。例如,现知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收载有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在内的药物共种;明朝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收录植物药有种,附录61种,共种。这些传统医药经典著作,如今成为我国医药资源开发的宝库。

林麝谷宝臣摄

我国历经多次鼠疟筛选,抗疟青蒿于年筛选成功;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据世界卫生组织年的统计,全球感染疟疾者多达2.5亿人,将近一百万人因感染疟原虫而死亡。实践充分证明,青蒿素是目前防治疟疾疗效最好的药物,否则2.5亿疟疾感染者中,还会有更多的人丧失生命。青蒿素的发现,显示了天然抗疟疾药物在化学结构上的独特性,而且其在临床上所表现出来的有效性和抗多药耐药性的特点,使其至发现40年后的今天仍然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传统药用植物研究的经典之作。

出于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目的,我国正在进行药用植物的引种栽培和药用动物的驯养以及替代药物的研究工作。如今,我国已经能对不少名贵或短缺药材进行异地引种,以及药用动物的驯养,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原依靠进口的西洋参在国内引种成功;天麻原产贵州而今在陕西大面积引种;人工培育牛黄,人工养鹿取茸,人工养麝及活麝取香,人工虫草菌的培养等。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中药材的人工培养、驯化以及替代等可持续利用工作必将取得新的进展,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加高效而安全的保障。

生物多样性丰富人类的生活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不断与灾害斗争的历史。而病虫灾害作为最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受到极度重视。人们不断地总结应对病虫害的经验,治本与治标紧密结合。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是一种良好的治本措施,是一项生态措施,值得提倡与进一步研究。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林木病虫害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某一些生物种消失必然会打破这种协调关系,导致结构和功能的失调。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正是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调的一种外在表现。大面积单一树种和无性系造林的日益普及,原有森林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生物关系失调,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防御和维持能力丧失,导致病虫害日益加剧。许多研究表明,林下植被盖度是影响松林昆虫种群发展的最关键的因子。加强松林保护,封山育林,增加松林中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提高松林有益昆虫种群数量,从而增强对松毛虫灾害的控制能力是有益的。因此,在病虫害防治中必须充分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改善和提高生物多样性,走生态防治道路,是控制病虫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豹猫徐永春摄

研究表明,林地植物多样性增加,能增加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而天然林和人工林相比之所以具有很高的维持土壤肥力能力,关键在于它有多种多样的动植物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群体。物种的多样性能促进林地的养分循环,形成良好的土壤性质。植物根系呼吸放出的大量能量支持着复杂的土壤生物群落。研究发现,土壤杆菌属的许多种明显集中在植物的根际,根际土壤中的土壤杆菌比非根际土壤高0倍。而且土壤细菌的代谢活性和代谢多样性随着植物数量的对数和植物功能组的数量呈直线上升。此外植被的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碳、氮源的利用也具有重要影响。林下植物越多,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也越多,特别是氮转化的芽孢杆菌等显著增加,土壤中水解酶、氧化还原酶类活性都明显提高,腐殖质组成改善,水稳性团聚体增加,营养元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因此,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的肥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各种生产受市场变化影响加大,作为对自然有最大依赖性的林草行业,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将为我们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机会。随着社会进步,木材消费方式也将发生变化,传统用材方式改变,消费量减少,而纸桨材、人造板材、装饰板材和珍贵细木工家具材需求量将会增加。所以,樟类、栎类、白蜡类、楝科、胡桃科等阔叶树种的造林将相应提高,与此相应的基因型选择和杂交育种的作用会更突出,丰富的物种资源更为重要,它将为科学绿化和林业生产提供大量选择机会,满足木材生产和木质能源的生产需要。

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抵御外来物种入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的大幅增长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物种无意或有意传播的机会大大增加。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生境和生态系统退化使外来物种更容易产生和入侵。外来入侵物种问题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ly/2248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