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萨那 >> 萨那习俗 >> 乡之韵小说连载守望二作者铁子
编辑按:乡之韵本着立足乡土,面向大众,走出太行,翱翔远方。欢迎各位乡村文学爱好者赐稿。现乡之韵特推出张永峰老师的中篇小说《守望》,欢迎你阅读,转发点赞支持。
作者简介
笔名:铁子,胡杨。本名:张永锋,平遥文学协会会员,曾有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在军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在平遥作家和山西作家文苑等平台发表。现任“乡之韵”编委。
02《守望》
文/铁子
三
歪歪扭扭,横七竖八排列成两行的騾车,毛驴,挑着担子担炭的人,挤在一起。不知道什么时候,西北风起了,漫天的煤尘笼罩着天空,人们咒骂着。一张嘴,呸,灌了一口的黑面子。苍白的,微微发黄的太阳,隐隐约约晃荡在头顶。挑着担子的,迈开大步,扁担两头颤悠,步伐就随着节奏,一溜烟地颠,回家的路儿快。赶车的,这时候不再坐在车上了,左手拢缰绳,右手挥舞着长长的鞭子。或左或右,大声吆喝着,拨弄手指一样指挥着牲口,从人,驴的缝隙中穿行。驾车得有百步之眼,坑洼不平,人稠车多的地方,牲口和人配合默契,如臂使指,好把式的精气神令同行们佩服嫉妒。权权拉着毛驴在车流人海中,像一条鱼儿,进,停,退,左,右,冲出一条路,很快就走出旋涡。起早赶晚集,今儿倒霉催的。好容易等到窑口开秤,抬杆子把秤,掌柜的一声吆喝,要炭的人抡开铁锹装筐。看看快轮到权权他们的时候,人堆里,挤进俩个人,穿的破衣烂衫,像是煤堆里滚出来的,走到掌柜的跟前嘀咕几句。“走开,不要碍手碍脚的站在这里。”抬秤的车轴汉子火烧火燎的大声呵斥。挤进去的俩人,背对着人群,冲着掌柜的和抬秤的人,一把拽开破袄,露出腰间插着的短枪。窑头的人瞬间蔫了。带枪的一个人在原地守着,另一个人撒丫子跑了。装炭过秤的速度明显慢了。后面等着装炭的人喊破喉咙,日破大天,就是瞎子打架,慢慢来。“兄弟,进来喝口水吧?”平时走道死蔫的死人,大步从窑里出来,走得急被路上的石头绊了一下,差点摔倒。权权伸手一把扶住老板,突然心里热热的,一滴泪流了出来。“老哥哥居舍圈着黑寡妇还是烂茄子?今日就不进去了,你自家慢慢享受吧。可别让女人掏空了身子。”转过山湾,平时温顺乖巧的毛驴,打了个响鼻,驴耳朵直直地竖立起来,张开大嘴,唵~唵~叫了几声。权权拍了一下驴头,去吧,我今天不是初一就是十五。毛驴撒开蹄子跑了。“出来吧,朋友,俺权权就在这里候着。”十几把刺刀,明晃晃的围着权权。“好汉子,我知道你是赫赫有名的神池村三家代表之首。真是光屁股撵老虎,胆大不要命了,敢替杀害了太君的愣头青收尸,今儿你是束手就擒还是横尸路边,由你选。”打枣杆子一样瘦麻麻的张常胜,头戴黄色的日本军帽,身穿黑绸子棉袄,马裤马靴,背着一把盒子炮。指手画脚,神气活现的叫骂。啪。有人朝天放了一枪,赶车的,拉着毛驴的,担着担子的人,停住了脚步,远远的朝这边望着。“捉拿抗日分子,不怕溅上血的尽管过来管闲事。”权权大喝一声,拔起路边的一颗小树,左格,右挡,上崩,下砸。好权权,上打白云盖顶,下打古树盘根,中打玉带缠腰,威风凛凛,势如猛虎。围着他的伪军,前推后涌,俩个手脚迟缓的,被打的断腿折胳膊倒在路边哼哼。其他人看看身后押阵的张常胜,没有命令谁也不敢退后。围着权权,死毛粘牙似的,死缠烂打。枪儿眼冷眼看着,点着一根烟,悠闲自得地喷云吐雾着。一根烟抽完,枪儿眼从一个伪军手里拿过一把枪,轻如狸猫,快如闪电一般绕到权权后面,一刺刀捅进权权后背。蜂拥而上的敌人,把权权扎成蜂窝。临了,割下他的生殖器:“这玩意儿晾干泡酒,延年益寿,再多女人也伺候的服服帖帖的。”张常胜云山雾罩的那只病眼显出一丝血色,那只冒着寒光的眼睛乜斜着远处窑顶上隐隐约约的红花衣服,脸上一片赤红。昨晚,逮兔生子扑了个空,让带队的日本军曹劈脸给了他俩耳刮子。有气没处出的张常胜,留了两个人盯着村里,他自己挎着盒子炮跑到窑头附近的村子里,夜半叫门。掏出刺刀撬起门转,缷下门扇,一脚踹开正趴在烂茄子肚上挣扎的龟头老三,慌慌张张穿衣服的老三一看是张常胜,大气不敢出,轻轻装好门,到隔壁给枪儿眼烧水去了。钻进烂茄子的被窝,枪儿眼纵横驰骋在狼藉的沼泽。烂茄子不亏是卖俏的班头,淫声荡语的叫床,咿咿呀呀,呼哧呼哧的喘气声中,张常胜问,见过多少男人,谁最厉害。权权,家伙够大,劲儿又猛。威猛先生,好男儿。“你待见,我給你割了,让你吃。”说笑两句,你也不爱听。烂茄子四肢八爪鱼一样缠住他。四微凉的秋风,轻轻吹拂着,沁人心脾的青草和初熟的粮食味道,诱惑着这群在夜色中匆匆行走的人。经常忍受饥饿,吃饱肚子简直就是一种奢侈。河滩里,河水轻轻缓缓哗哗地唱着自由流淌的曲子,青蛙不紧不慢的叫着。这群人里,背上斜插单刀的,腰间别着三节棍,铁尺,手上拿着扎尖扁担的,唯一能称得上现代武器的就是矮壮汉子背着的一支汉阳造步枪。要是能饱饱地吃上一顿高粱面握溜溜,浇上炒的喷香的猪肉臊子,该多好。有人喃喃自语。喝米汤吃玉茭面的煮疙瘩,就着黑菜拌青葱再撒上红辣椒面,香的鼻子出的气也能回味三天。咕,又有人咽了口口水。“二哥,离目标不远啦,叫兄弟们钻进庄稼地歇歇吧。吃点干粮,检查检查武器。”兔生子碰了一下走在前面的石豪,矮壮的石豪停住了脚步,拍打了一下手里的步枪,轻轻吹了一下枪口,这可是他的宝贝,人身上脸上脏一点没有关系,武器可不能弄脏了:“进庄稼地,注意,不要踩坏了庄稼,这可是咱受苦人的命根子。”石豪是兔生子逃难的时候八拜为交的二哥。那天西枣疙瘩,不顾一切的从崖上跳下,顺着河滩跑了一截,身后传来了不断的枪声。他七拐八拐,拐进了山沟。沟两边黄土崖上长着的酸枣树,杂草,葛针黑黢黢的,遮蔽着星光。跌跌撞撞,磕磕碰碰,感觉越走越累,步步登高。敌人的嘶喊,枪声,越来越远了。懵懵懂懂中,他嘴里念叨着,向南,向南。只要向南翻过大山,进了山区就安全了。早就听人们说,南面山上住着队伍,这队伍专打日本。“醒醒吧,乡亲们,看看日本鬼子在中都县城的暴行,一千多无辜的同胞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下。这些死难者里面,有我们的亲戚朋友,兄弟姐妹。有的人因为惧怕,打出日本膏药旗,走到街上还是被日本人枪杀了!有的人,正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男人被鬼子刺刀挑了,女人被祸害了!就连吃奶的孩子,他们也不放过,挑在刺刀上炫耀,好多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在侵略者的刺刀之下。敌人让我们亡国,亡国的下场,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横竖是个死,我们只有奋起斗争抗争到底!”“跟着共产党,驱逐日寇!”平时看着文文弱弱,白白净净的梁家妹子,站在茶坊街十字路口摆放着的课桌上,神情激动的喊着。兔生子清楚地记得,那天早晨起来,地上铺了一层薄薄的白雪,没有落尽绿叶的树枝上挂着零星的雪花。梁家妹子一身土布军装,明晃晃的阳光洒落下来,在她的身后形成了一道变幻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圈。这神奇的光圈,令村里男女老少惊奇,私下里悄悄议论,都说咋看咋觉得,妹子像南神娘娘庙里的神像。据传隋朝末年,窦王兵败薨于牛栏沟上面的山梁。南神娘娘就在附近的村庄一直守望着父王。武将出身的南神娘娘姿容秀美,英姿飒爽,送子送福有求必应,保佑着一方芸芸众生。梁家妹子浑身散发着圣洁的光。这狗日的东洋小矬子,进了城杀了多少人?谁家没个沾亲带故的让他们祸害了?愣头青宰了几个日本鬼,牵连全村几百口子全遭毒手。打架斗殴,免不了一差二误闹出人命,出去躲个三两年,苦主忘了追究这事就了了。罪不至妻小,可这日本鬼,他是人吗?自个跑就跑了,爹爹妈有没有受牵连?一起给愣头青收尸的兄弟们,跑了没有?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天渐渐亮了。阿嚏~,冷风吹在单薄的单衣上,原本出了一身汗的布衫,这时候像铁片一样坚硬地包裹着他单薄的身躯。呯~。嗷~嗷~。他一激灵俯伏在圪针杂草中,抬头顺着枪声看。山坡上,一个穿灰布军衣的矮壮汉子,站成弓箭步,闪着寒光的刺刀对着山沟对面。一道黄尘弥漫在沟壑之间,一头独狼眨眼之间冲上了山坡。呜~狼呲着呀,咆哮着,箭一般朝着军人扑了过去。“打痳虎——”兔生子大吼一声,提着扎尖扁担,往山坡上跑去。觅食的痳虎(狼)攻击地里劳作的人,走路的老幼,偷袭圈着的猪羊。走山的人遇到痳虎,认识不认识的都要冲过去帮忙。灾难不断的岁月,不管是人口稠密的城镇乡村,还是多见石头少见人,野雀老鸹鹐死人的荒野,在这个豺狼横行的时代,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一人一狼滚在一处缠斗。痳虎扑,抓,咬,嘶吼着进攻。军人则保持着弓箭步步伐,左格,右挡,上架下砸,抽冷子用刺刀刺出,总被狼敏捷地躲开,随着军人收枪的动作,悠地钻取空档扑入。战斗姿态的军人,调整了部署,缩小软绵巧,闪展腾挪移。那痳虎呲着牙咆哮着,上蹿下跳左冲右突,四面八方游斗。军人小幅度调整方位,找机会进攻,忙了个汗流浃背,手忙脚乱。“打痳虎——”冲到跟前,兔生子又是一声大喝。手里的扎尖扁担朝着痳虎的后腿抽了过去。听老年人讲,痳虎是铜头铁背麻秸腿。痳虎一愣,闪电似的跳起来躲开。“杀——”矮壮军人炸雷一样吼,滑身移步,刺刀狠狠地捅进了痳虎的身体。狼惨叫几声,四肢抽缩着抓挠几下死了。“老二哥,好样的。”兔生子扁担插在地上,冲着军人双手抱拳。江湖中的汉子,崇敬的好汉是关云长,秦叔宝,武松。二哥是英雄豪杰。军人整理了一下被狼抓扯的带着血迹的衣服,他的胳膊袖子成了一条条带血的布条,裤子也被撕咬成飘带,袖子裤子上的布条,灰的,红的,还有白的棉絮,迎风飞舞。流淌着汗水血污的花脸笑笑,抱腕当胸还礼:“不敢当,多亏仁兄施手相助。”两个人坐在黄土崖,就着西北风,吃了军人带的几个窝头。兔生子说了他和朋友们给愣头青收敛,遭日本人缉拿的事。军人就说,不如跟着共产党,和狗日的东洋鬼子死磕。两人越说越投机,就效仿古人,插草为香结为异性兄弟。军人年长二岁为兄,兔生子坚持称呼二哥,他说关圣人排行是二哥,秦叔宝,武松都是二哥。携手在山涧里洗了洗头面,抬着死狼,到附近只有两三户人家的村子里。石豪说,剥了狼皮,到皮坊熟出来给战友们缝狼皮帽。狼肉就给乡亲们分的吃了。五炮楼上探照灯刺眼的白光缓缓移动着,游击小组悄无声息绕开炮楼,利用探照灯移动照射的间隙,隐蔽快速进村。戏座院位于村中心,北面对着圣寿寺的山门。据说宋朝谢金吾欲谋朝篡位,修建了一座金銮宝殿,不料被朝廷发觉,谢金吾惊慌失措,矫诏谓奉旨赦建圣寿寺。朝廷派遣孟良焦赞率军捉拿谢氏满门,以僭越谋逆罪名抄斩。此后圣寿寺香火鼎盛,寺内供奉佛祖菩萨,东西两厢墙壁上,绘画着十八重天,教诲世人向善就可步入天界;十八层地狱,描述着为非作歹,必将堕入十八层地狱,承受油煎、刀山火海的轮回。山门二楼,供奉着护教珈蓝菩萨,是为民间俗称武圣人关公关老爷。关老爷面向村庄,明察秋毫,护佑着这一方的百姓们。按照事先部署,赵壮,铁小,来牛,隐蔽在几个主要的道口担任警戒。石豪和兔生子利用地形地物,轻手轻脚地接近目标。这是村里唯一可以在夜间随意点灯的人家,主人当然是日本人眼里的红人。炮楼里的敌人,害怕民兵游击队利用夜色的掩护活动,规定晚上八点以后村里不许开灯,不许人在村里走动。他们随意开枪射杀了几个人之后,村里人过了这个点,就悄悄休息了。这座房子的主人,就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张常胜。卖身投靠的张常胜,带领着手下的伪军,充当了敌人扫荡的向导。偷袭八路军的后勤基地,杀害抗日干部,奸淫掳掠坏事做尽。九月初九,日本军队突袭南山,根据地军民坚壁清野,爬山涉水精疲力尽的日伪军,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夜晚,被民兵,游击队的冷枪吓得一夕数惊。第二天,扔下几具尸体,灰溜溜的从原路返回。路过山脚下的一个村,张常胜领着敌人冲进村庄,把没有来得及跑的村里人赶进山神庙,屋顶架起机枪,一顿枪杀以后,在尸体上浇上汽油,放了一把火。村里金银细软,粮食牛羊洗劫一空。必须除掉这个祸害。探照灯的灯光缓缓从房前扫到房顶,房檐猫头滴水下面,每一根桩子上影影绰绰挂着东西,干干的瘪瘪的。“好俺的祖爷咧,千万不敢和不认识的人说。桩子上挂着的是男人的家伙,这祖宗杀一个男人就把人家传宗接代的东西割下来,挂在房前桩头晾干了泡酒喝,说是能壮阳。”前天,兔生子和石豪侦查,看见房檐桩头挂着的东西,纳闷这些干巴巴的像根木头棍儿的东西是何物。拉住一个认识的人悄悄问,那人哆哆嗦嗦悄悄地说。几十根桩头,都挂满了。石豪发黄的猫眼冒出火来,兔生子赶紧拉着他走了。离窗户还有十几步,屋里孩子哭了,一个女人抱起孩子,撩起衣服喂奶。有人凑近油灯吸烟,咳咳,咳咳,咳嗽几声。兔生子耳尖,听声音,正是张常胜。轻轻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他碰了一下石豪,示意用手榴弹锄奸。石豪摆摆手,压低声音:“里面有女人孩子,张常胜该死,不关女人孩子的事。我冲进去用刺刀解决。”窸窸窣窣的,石豪拔出刺刀,上枪。扑。屋里的灯被人一口气吹灭了,喀嚓,屋里人一脚踹开房门,扔出一个冒着烟的家伙。不好,俩人分别向左右两边滚开。轰隆。啪啪啪。那人冲出来举枪就打。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轰隆。两人翻滚躲避的间隙,兔生子扔出手里的手榴弹,爆炸声中,那个人直直地倒在台阶上。石豪端着刺刀冲上台阶,啪。屋里的那个女人手里握着一把小巧的手枪,冲着石豪开了一枪,子弹打掉了石豪的帽子。石豪飞起一脚,踢翻女人。手里的刺刀,迟疑着没向地上的女人捅,地上的孩子哇哇地大哭起来。嗒嗒嗒嗒,嗒嗒嗒嗒。东西两边炮楼上敌人的机枪刮风一样扫过来,屋里孩子的哭声淹没在枪声里。踢踢踏踏,哄哄嚷嚷叫骂着,炮楼上的敌人,开了炮楼朝这边跑来。不要放走了八路军。抓活的。枪声不断。轰隆,轰隆。“快走,敌人来了!”铁小,来牛高声喊着跑过来,他们手里提着三节棍铁尺气喘吁吁。“赵壮牺牲了。”四个人顺着街巷,七拐八拐的跑了。呸。台阶上躺着的枪儿眼,晃悠了几下,坐了起来,摸了摸脑袋:“土八路的造的臭弹,声音大的吓人,没数量没质量,凭这就能奈何了祖爷。要是皇军的香瓜手雷,俺今儿就归位了。”六“俺二哥上辈子就没见过个女人,我说一人一个手榴弹从窗户上砸进去,偏不听,非得用刺刀挑那个祸害。结果让人家那个女人一枪差点爆了头,帽子也丢了,脑袋上开了道槽。”兔生子絮絮叨叨埋怨着。四个人沿着庄稼地垅,沟沟坎坎走着。日本人、皇协军在大路小道四下设置了岗哨,十里八乡张贴布告,捉拿刺杀张常胜的八路军游击队。几天以来,他们走在齐人高的庄稼地,头上脸上落满高粱玉茭花子,植物的叶子划着他们露出来的肌肤,脚下被植物的根筋磕磕绊绊,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行进着。有时候遇上低矮作物的地畔,视线开阔的地带,他们就匍匐着转移。偶尔也会遇到上地里干活的人,这些人假装什么也没看见。朴实的庄稼人会在地垄沟放上干粮,水,示意他们垫补一点。会几句秧歌的就拉长嗓子唱:苦命人儿天不佑,孤苦伶仃靠何人。家住在太谷城,鼓楼楼东有家门,小奴家名儿田秀英,苦命命的人......上崖下崖的人也会呼和几句。过了封锁线,爬上黄土坡辨别方位,石豪说:“咱们走的方向好像离根据地远了,根据地在东南方向,咱们应该是在西南。”“不管在哪里,只要是在咱中国人的地方,缓过劲来接着和狗日的干。”来牛气哼哼地说。这些天躲躲藏藏,吃不到粮食,就挖地里的红薯,胡萝卜,实在不行,大葱充饥,放个屁也能把人呛得背过气去。清凌凌的山泉,黄土崖崖上炊烟袅袅的村庄玉茭吐须高粱儿红河边洗衣的女子花花的袄儿,搅碎一池秋水,青石板珍珠乱溅。喝一口甘甜的山泉,送情郎萦绕在山涧。很多年以后,当了诗人的游击队文化教员,回到当年参加工作的老区,站在山峦中大声吟诵着即兴创作的诗歌的时候,兔生子不由想到志香。那个一生挥之不去的女子。山溪水哗啦啦的响着,不知名的鸟儿,高一声低一声鸣唱着。溪边蹲着洗衣裳的女人,抬头看到沟里冒出几个邋里邋遢的男人,慌里慌张收拾起衣服,一股脑扔在木盆里,端起盆儿,一溜小跑,爬上山坡。山风吹过,一缕青丝飘忽即逝。顺着山路,一座黄土筑墙的院子出现在眼前。汪汪汪,一条大黄狗冲了出来,呲着牙,张牙舞爪的咆哮着。“老乡,我们不是坏人,我们是专打坏人的八路军游击队。”石豪胡子拉渣的脸上堆满笑意,擀过毡子似的头发扎刺着,子弹划过的头皮,伤口已经好了,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狗~别叫了。”院里一个女人,隔着栅栏喝叫。“老总,进来喝口水吧。”这是个中年女人,黑油油的皮肤,头发中夹杂着白色。堆笑的脸上,露出警惕紧张的神色。看到石豪油腻得看不出颜色,皱巴巴的胳膊臂章上的八路两个字,长长的出了口气。“女子,出来烧些水吧,是自家人。”石豪,兔生子,来牛铁小,坐着树墩子的,圪蹴着的。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到对方黑乎乎的脸谁,两只眼睛忽闪着,不由得哑然失笑。他们嘀咕,山上的人吃水,得跑几里路到山沟里去担水,歇缓一下,给老乡把家里的水瓮担满然后好好洗一把脸。走山的人口渴,到院子里说,大娘,给口水喝吧。山里的庄户人,热情地舀出一碗炒面说,吃点炒面吧。山上的人热情厚道,只是水太珍贵了。大半个山头只有这么一户人家,独家庄住久了的人,看见来了客人,总是有说不尽的话。石豪他们就和户主说着山下乡村的见闻。女人也说,中条山会战打的火热的时候,八路军的大军从这里路过,吃了饭非得给钱,帮助咱种庄稼,每天把个院子清扫的干干净净,临走,到沟里担水,把咱家里的水瓮都灌的满满地。好人啊,是咱穷人的队伍。锅里的水哗哗地开了,那个漂漂亮亮一头青丝的女孩,提着一把铜壶给石豪他们四个人的碗里倒水。走到兔生子跟前,正和兔生子脏兮兮的脸撞了个正着,女孩脸上突然没有了血色,狠狠地咬着嘴唇,鲜红的嘴唇几乎被咬的流出血来。“枪儿眼。”女孩爬在中年女人的耳边轻轻地说。母女进屋待了一会,中年女人喜眉笑眼地从屋里出来。“打了这么些天战,同志们累了吧?大家好好歇一会儿,今天咱们不吃掺了榆皮面的高粱面了!俺娘们居舍还有些麦子,就在院里的石磨碾了给你们吃。一会就好了。”拿着簸箕端着走到石碾子跟前。“婶子,你歇一会儿。我和妹子推磨吧。”兔生子夺过女人的笤帚,眯缝着眼睛,抓起一把麦子仔细看着,好像上辈子没有见过粮食一样端详,发红的鼻子上渗出些汗来。(未完待续)
往期精选
小说连载《守望》(一)作者:铁子(向上滑动阅览)
《乡之韵》编制
孟山"乡之韵"文学社主办
顾问
张金花张国柱韩生明
主编:王建明
执行主编:幻若云烟
副主编:王育泰,张永锋
编委:闫建世崔晓青王云芳
王建玉李月青
评审部:王育泰山河浩荡
特约主播导师:小山后人神话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金牌主播
碧海青天旺辰诗韵白云朵朵花儿
语言如花张田罗派难得糊涂静土
心愿晓清安安蝴蝶梅香四溢风铃
花辰月夕旋律依然开心玩偶淡然
随遇而安高原飞北方雁孟丽芳
心愿晓琴
〔备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为了版面整洁〕
投稿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