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高窟到月牙泉
清明前后,我和家人回甘肃老家扫墓,这是我第一次回甘肃老家,难免兴奋。
一直住在内地,很小的时候,就对大西北有着十分的好奇,向往沙漠的浩瀚,向往戈壁滩的广博,向往祁连山的俊美,更向往丝绸之路的神奇。这一次终于踏向西行之路了。
在西行的列车上,迫不及待地和家人打听老家的风土人情,老家的自然景观,更有老家的历史现状,遗憾的是大家对老家的印象除了几句甘肃土话外,其他的情况是茫然再茫然。
我看到了戈壁滩
在列车上朦朦胧胧地睡了一晚上,第二天一觉醒来,我们的列车已经过了银川,这里应该是到了宁夏平原,看到的景色和内地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房屋的样式和内地稍有差别,我很惆怅地看了一眼,又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突然有人高喊“看,戈壁滩!”我一惊,赶快睁开眼睛,啊,我看到了戈壁滩。
一望无垠的视野上,极为荒凉的砂砾,还是砂砾,在这荒凉的砂砾中,稀疏地挺立着干枯了的骆驼草。
望着这极为广阔的原野,我被震撼了,大自然的博大无边,大自然的冷峻,都在我的视野中,视野尽头,仍然是无边的荒原,荒原中沉寂的砂砾,在这无边的沙海中,点缀着枯黄的野草,一些干枯的挺立着的野草。我突然被这野草们感动了,在这空寂的沙海中,没有河流,没有树木,只有冰冷的、或者是炙热的砂砾,那些野草们,给寂静的戈壁点缀了生命的颜色。也许,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远行的骆驼和商人们,正因了这一丝生命的绿色,在前行的道路上才不至于绝望,他们循着这一线生命之色,坚持着走到沙漠绿洲,找到有生命的地方。
敦煌石窟
我们乘火车来到敦煌火车站——一个西北小站。新建的,甚至连站牌上的油漆都没有干的样子,漂亮得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站台上的无柱风雨棚,更是宽敞得让人心旷神怡。
从火车站打车来老敦煌石窟,我们终于见到了闻名中外的石窟瑰宝——敦煌莫高窟。
远远望去,整个一座鸣沙山的峭壁上,雕琢了大大小小的无数个石窟。尤其是最显眼的那座高大的九层阁楼式建筑,更是气势辉煌引人注目,不用说,这就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是保护莫高窟中间的那座巨佛的九层楼阁了。
这座阁楼依山而建,里面供奉的是一座巨大的弥勒佛坐像,据说,是我国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佛。
我们买了门票来到里面参观。
听导游介绍,莫高窟有多个洞窟,开放的只有几十个,而我们只看了十几个。
我们首先来到藏经阁,导游向我们介绍了藏经阁文物被各国“探险队”掠夺的历史,我听着,气愤中不由思索,其实,这何尝不是我国近代被各国列强欺侮的历史呢!政府昏庸,我们被外国掠夺的岂止仅仅的是文物。
尽管遭遇一次次抢掠,遭遇一次次破坏,莫高窟还是给我们保存下来了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导游有选择地领我们参观了一些洞窟的佛像和壁画,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和那些生动逼真的壁画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些佛像,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严神武,还有的狰狞恐怖,这让我想到,在遥远的古代,那些朝圣者们是以怎样的心情来雕塑这些菩萨的呢,据说,佛像雕塑有的是按照真人来塑造的呢。在这遥远的荒僻之地,每一个工匠心里应该都有一座真正的佛吧。
与石窟中的佛像相比,我更喜欢石窟中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壁画。轻盈美丽的飞天,还有壁画中描述的佛教故事。所谓的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都是那样凄美动人,让人读了会感到心灵的净化。至少此刻,我是虔诚的。
敦煌壁画的《九色鹿》故事已经被编成电视剧广泛传播。还有许多本生故事人们知道的并不多。
在窟中的壁画上,我看到了《萨那太子本生故事》,是说从前有一个国家,国王有三个儿子,有一天,三个儿子去打猎,他们看见一头饥饿的母虎带着一群小虎在寻找食物,可是,四周没有食物,这时,三儿子看见了,他把哥哥骗走,他自己躺在那里让老虎吃,可是,老虎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连吃他的力气都没有了,三儿子看见,就从山崖上跳了下来,老虎看见了,带着小虎围上去把三儿子吃掉了。两个哥哥等了半天,不见弟弟跟来,就返回去找弟弟,他们看见的只是一推白骨。他们快马加鞭,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王,父王听了,并没有表现出悲痛,反而表现出一丝欣慰,因为在佛的世界里,没有生死,它们只是从一种形式到了另外一种形式。
我似乎懂得了我看到的许多佛像中,为什么都是眼睛似睁非睁,面带微欣,是啊,佛高高在上,他们的世界没有生死,形体的寂灭,只是得到了永生。
在第石窟中的那座佛涅槃的像,似乎正是这个故事的诠释。
这座塑像塑造的是那么安详、慈爱、饱满。整座佛微微含笑、安然地躺在那里,好像睡熟了,没有一点辞别人世的痛苦。我为此感到震撼,这就是佛教的真谛吧。人们的信仰坚定,是能够真正得达到超凡脱俗,超越生死的境界的。所谓含笑赴死,是他们把生死参透,死便是永生。
是啊,面对茫茫大漠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代代西去朝圣的信徒们,还有那些骑着骆驼走在丝绸之路的商人们,他们凭借什么在这荒凉冷峻的戈壁滩上前行呢?唯有信仰,极为虔诚的信仰,心中有佛,是他们战胜困苦的力量啊!我眼前似乎浮现出一代代佛的传人,佛的信众,是他们,雕琢了这戈壁滩上的千佛洞,他们雕琢的何尝不是自己的坚定的信仰啊!
鸣沙山月牙泉
从千佛洞到月牙泉,我们仍然乘坐的是出租车。道路很新,也很漂亮。路两旁是垂柳,新绿的细叶散发着浓浓的春意,有风,飞沙扬起轻尘,绿柳轻轻飘摇。戈壁滩上的生气不时在我眼前跳跃,远处,有星星落落的人家。
走没多远,我眼前突然一亮,在茫茫沙海中突然出现了一片粉红的桃林,桃花正开,粉红鲜艳的花蕾是那么的娇艳动人,我们不由得精神一振,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到了。
走进鸣沙山公园,便走进了细沙飞扬的沙海,我们也被浓浓的大漠风情包围了。是啊,这是怎样的一个公园呢?除了门口卖票的地方修有精致的牌楼之外,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望无际的沙山。
公园左侧有几辆沙地越野车供游人租用,还有敞篷的旅游专用车。右侧是几匹骆驼和晒得黑黑的牵驼人,他们穿着黄色的鞋套,头上罩着围巾,很淳朴地向我们兜售着骑骆驼爬山的生意。我们小做商议之后,大家一致决定,自己爬山。
是啊,看近前的鸣沙山,虽然有的地方略微陡了点,但是,假若顺着山势往上爬,坡度并不十分大,并且有不十分明显的游人走过的路径,山也不十分高,看骆驼在我们前面一步一步很慢地走着,我们走在后面跟上骆驼的速度应该是没问题的。事实证明我们错了,原来在沙地行走和在陆上行走是两个概念啊!
开始,我们一边说笑一边欣赏着沙漠风景,走得很快。
天微阴,有细细的风吹过,据说有风时我们会听见鸣沙山沙鸣的声音,我们趴在山下静听,却什么也没有听见。只有扬起微尘的沙山静静地横卧在我们眼前,浑圆的轮廓,柔美的线条,朦胧的曲线中使人有了一种深邃博远的向往,似乎这沙海中有无穷的诱惑在等着我们。
我们笑闹着跑到山脚下,快乐地踏向柔软的沙海,我们的脚被陷在沙子之中,细沙灌进我们的鞋子,麻麻痒痒的,很舒服。当我们这样前行了十几米的时候,就觉得不妙了。原来我们陷进沙子中的脚很难迈动前行的步伐。明明觉得我们在往前走的,可是,我们的脚步却分明在倒退,走一步退半步的样子,前面的骆驼已经离得我们很远了,大家很快就都累了,有人开始坐下来休息,也有人干脆躺在洁净的沙子上。我们纷纷效仿,头枕着柔软的细沙,凉凉软软的感觉,双手插进细沙,柔柔滑滑的沁人心扉。
我们捧起一捧细沙,任沙线慢慢地在指缝间漏下,快乐的感觉很快又涌向心头。我们一起站起来,继续向沙山进军。
这一次,我们感到了什么叫“爬山”,我们是真正地手脚并用向上爬啊,大家好像都退化到我们的始祖猴子时代,都变成了用四肢行走的动物。我们忍不住互相嘲笑,仍然有人要用手帮忙往上爬。
看前面,骆驼的影子已经不见了。
当我们的耐力实在支持不住的时候,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极目远眺,一往无垠的沙海尽收眼底,这是怎样壮观的沙海啊!金色的海涛波浪起伏,而我们所在的山顶,也只是无尽的沙海中一层小小的细浪而已,往前看,连绵起伏的沙脉一条连着一条,起风了,大风扬起飞沙,一波叠着一波的金黄的沙浪在翻滚起伏。
从鸣沙山下来,我们乘车去了月牙泉,远看去,在浑黄的沙海中一弯新月形的碧水镶嵌在黄沙中,这是怎样的一弯瘦月啊,长不过百米,宽仅有几米的样子。明亮的,无助地坠落在深邃的沙谷之中。
在它的坡顶上,有遥远的粉刷得很新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也很无奈地俯视着它,看着它瘦瘦的楚楚可人的模样,看着它一天天瘦弱下去,它们是否也感到了心痛呢!
据说,在一百多年以前,月牙泉还是一片很大的湖泊呢。只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由于垦荒造田,抽取月牙泉水灌溉,导致周边的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月牙泉的水位急剧下降,面临着消亡的危险,现在,这里的泉水是靠人工补水维持的啊。
美丽的月牙泉啊,居然靠输液存活。我们对大自然的毁坏究竟几时能够停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