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那

呼图白集经坛训谕录序

发布时间:2020/10/20 19:04:45   点击数:

著名阿拉伯语言学家、翻译家,北京大学阿拉伯语教授刘麟瑞题

呼图白集

《呼图白集》序

杨孝柏

(经坛训谕录)

《呼图白集》(《经坛训谕录》Diwanal–kutabal–mln–bariyah)目前在阿拉伯国家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年在埃及的开罗出版的,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此后,又分别于、、、年在开罗再版。年黎巴嫩的贝鲁特也出了一个版本。也就是说,几乎每隔几年,都要再版一次。这本书传入我国,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是全国各地清真寺的海推布(Khatib宣讲人)宣讲教义,传布训谕的主要范本。作者伊本·努巴泰(lbnNubatah,—),是公元十世纪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文学家、演讲大师。伊本·努巴泰只是一个简称,全名应为:艾布·叶海亚·阿布杜拉希姆·本·穆罕默德·本·伊斯梅尔·本·努巴泰·法里津。实际上,名字最后的法里津,即指其出生地,今土耳其迪亚巴克尔境内的迈亚法里津(Mayyafariqin)。在有的资料中,省去最前面的称号艾布·叶海亚,有的则在法里津后面还续有侯扎基或拉赫米等表示部落的名称。由于在阿拉伯历史上,还有与他同名的其他文学名人,所以,一般称之为海推布伊本·努巴泰。伊本·努巴泰虽出生并逝世于迈亚法里津,但他的大部分生涯都是在叙利亚阿勒颇度过的。当时,他不仅是阿勒颇的著名海推布,而且还曾和阿拉伯历史上著名的大诗人穆泰纳比一起供职于叙利亚哈姆丹尼王朝赛夫·道来国王的朝廷之中,据史料记载,伊本·努巴泰也常向穆泰纳比吟诵自己的诗稿,但这些诗至今已经全都失传了。不过,伊本·努巴泰深厚的文学功底及在诗歌写作上的修养,在他的训谕词中处处都可以反映出来。他遣词造句短小精悍,音律铿锵,掷地有声,读来琅琅上口,有极大的感染力。现在留传下来的伊本·努巴泰的作品,只有《呼图白集》(经坛训谕录)这一本。对于他的生平,也没有比上面所提到的情况更为详细的记载。但在阿拉伯国家早年出版的《伊斯兰名人录》、《文学名人录》里,还可以找到一些关于这位作者的有趣事迹。据说,伊本·努巴泰在临死前不久一个星期六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迈亚法里津郊外的坟地里,前面站着一群人。便问:“这些都是什么人啊?”“这位便是穆圣,和他在一起的是圣友们。”有人答道。于是,伊本·努巴泰前去向穆圣致意。穆圣一见,便道:“你好,最杰出的海推布!对于此辈,你想说些什么?”说着,用手指了指一座座坟墓。伊本·努巴泰随即答道:“对于约定之事,此辈无话可诉。若有能力开口,他们早如此陈述。此辈已饮下死亡的苦汁,却未丧失任何功修。岁月忠实地兑现了诺言,不再让他们重返人间。仿佛此辈从未有过欢欣,又如他们从未获得生命。使他们能言的主复使他们沉静,让他们生存的主又让他们丧生。须待那一日来临,主才会象初创他们似地将他们复生,象分散他们似地把它们聚拢。那一日,真主将把世界创新,将使不义者变为火狱中的柴薪;那一日,你们将成为世人的见证,主的使者将成为你们的见证……”当说到“你们将成为世人的见证”时,伊本·努巴泰指了指众圣友。而说到“主的使者将成为你们的见证”时,则指了指穆圣。接着,伊本·努巴泰又道:“那一日,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所作的善功恶行,都已经记录分明,唯愿当初本应远避此类恶行。”听罢,穆圣道:“说得好!请走近来。”伊本·努巴泰走了过去。穆圣便捧起他的脸,吻了一下,并把口水度在了他的嘴里。说:“愿真主使你成功!”醒来后,伊本·努巴泰方知是一个梦。但只觉得口中有一股麝香的气息,心里充满了欢乐。便把梦中所经之事一一告诉了家属亲朋。其时,他脸上焕发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光芒,说:“主的使者称我为最杰出的海推布呢!”此后,伊本·努巴泰又活了十八天。由于嘴里有穆圣度入的吉祥口水,所以不再吃喝。只觉得口舌生香,唇齿溢芳。伊本·努巴泰传下来的最后这段话,被后人称之为“梦谕”。另一则有关的传说记载,伊本·努巴泰归真以后,有人在梦中见到了他,便问:“真主是如何对待你的?”伊本.努巴泰不答,只是递过一张纸来,上面用红色的字写着几行诗:“昔时尔辈享安宁,今日临危自消沉。修善何须求宽宥,饶恕唯对作恶人。”以上便是目前仅存的有关伊本·努巴泰的生平及传说。收到孙俊山阿訇来信,要求我为他校改这本《呼图白集》(经坛训谕录),大约已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我当时并不认识他,至今也还没有见过面。从他的自我介绍里,只知道他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阿訇,在河南一个县城清真寺当伊玛目。从小自学阿拉伯语,后来又通过短期培训及函授教学等途径坚持着自己的学习。这样一个穆斯林青年,这样一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这样一番持续不断的努力,而终于译出了这样一部伊斯兰经典著作之一的译本,使我为之深受感动。我知道,在校改中,我必须付出象自己翻译一样,甚至比自己翻译更多的努力,但我还是欣然乐意了。因为,我知道,培养一个年轻人,是比翻译一本书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事;因为,我不能忘记,我自己也是老一辈“阿林”象我帮助孙俊山那样,孜孜不倦地把我培养出来的;还因为,我十分清楚,只有这样做,对于伊斯兰宗教、文化的研究才能在我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校改这本书,对我来说也并非易事。再说,多少年来,我一直怀有这样一个心愿,就是要把老一辈丰富的学识,通过对一些伊斯兰经典著作的翻译、注释和研究,尽量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我向孙俊山提出,在译校这本书时,一定要纳百家言,集百家注,把一切有益的,有独到之处的见解都收集进来。希望通过译校这本书,为今后翻译研究伊斯兰经典著作开创一个先例。把老一辈的学识,中年人的追求和年青人的精力结合在一起,使译著能尽量搞得好些。孙俊山完全按照我的意见做了,许多老前辈及与我同辈的学者都伸出了援助的手。湖南人民出版社等许多出版社都表示大力支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阿拉伯世界》杂志还提前刊登了其中的一些篇章;四川民族出版社专门派人和孙俊山进行联系和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学院的许多老同志也纷纷写信表示支持。对于这样一本小小的译著,这么多方面,这么多人,倾注了这么多的关怀,这是不能不令人感动万分的。书,终于要出版了。书中的一些译法却还需要今后进一步不断地探讨。这是一件本应尽量避免而终归难以避免的事。就象路一样,修成的路,也还要一再维修,不断延伸,直至永远。孙俊山最近来信说,已在着手翻译四册八卷的《穆斯林圣训实录》,要求我再一次为他校改。这说明,他又沿着所选定的那条路,迈开了大步,在百折不回地往前走着,走着……通向知识与光明的路,是永无止境的!

色兰!

杨孝柏

年2月20日

于也门共和国萨那努格姆山下

温馨建议:若您觉得此文不错,您可通过右上角的朋友圈分享给您的朋友,或者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ys/1870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