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惠民活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7/5796518.html在前段时间播出的神仙综艺《舞蹈风暴》第二季中,「芭蕾皇后」谭元元的优美舞姿,再次让我们领略到芭蕾的独特魅力。而第一位将这门艺术带入中国大地的人,却鲜有人知。她的一生,远比一场精彩绝伦、高潮迭起的舞剧更叫人叹服。照片中这位精致而优雅的老人,便是中国近现代第一位女舞蹈家——裕容龄。摄影家张祖道曾在年为她拍摄了一组照片,当74岁的裕容龄出现在他面前时,张道祖瞬间觉得眼前一亮:只见她面容端正,除了额前部分外,不显皱纹,眼睛明亮有神,皮肤白嫩,身材中等匀称,步行稳健有力。她梳着一丝不乱的发型,脸上薄施脂粉、口红,贴身的黑丝绒中式上装,胸前一排旧式圆钮,像是用银丝编结,闪闪发亮,显得雍容华贵。古稀之年,依然令人惊艳。裕容龄身上那过目难忘的高贵气质,不仅源于舞蹈常年对她的滋养,更源于她背后那深厚的贵族底蕴。生于清朝末年的她,自幼追随父亲出使各国,在日本、法国自由而开放的文化氛围中长大。归国后,她成了光绪帝口中的「小淘气」,慈禧身边的大红人,也是整个宫廷里最美的女官。她是紫禁城里,遥望西方舞蹈艺术的一扇窗。透过她,国人第一次见识到了现代舞的魅力。而她的美丽与传奇,则远远超过了舞蹈本身!中国第一位现代舞者年,汉军正白旗一品大员裕庚迎来了他的小女儿容龄。虽是晚清官员,但裕庚作为清廷的驻外特使,眼界开阔,且精通多国语言,可谓是当时难得的人才。为了让女儿能自由自在的长大,他没有按规定向朝廷登记报备容龄的出生信息,避免日后被召入宫中参加选秀。因此,容龄和姐姐德龄,可以幸运地不必像其他官宦家族的女子,从小就得接受为了选秀而进行的一系列严格「培训」。裕庚及其两个儿子、两个女儿6岁那年,裕庚被任为日本公使,一家人随行。东渡之旅,彻底改变了容龄的一生。当看着身着和服的歌舞伎翩然起舞时,她第一次清晰且热烈地意识到:舞蹈,就是自己灵魂深处的渴望!但在父亲眼里,作为一名满清格格,要做的不是跳舞,而是在一旁端坐着欣赏别人。被父亲严词拒绝后,容龄并没有放弃学习舞蹈的念头。她偷偷向家中的佣人学习日本传统舞,天资聪颖的她很快便掌握了其中的格律和技巧。一日,一位日本大臣的母亲前来拜访,小容龄偷偷穿上和服为客人表演了一段日本舞《龟鹤舞》,艳惊四座。身形高挑、四肢修长、巴掌脸,容龄可谓是天生的舞蹈坯子。小小年纪跳起舞来,毫不含糊,每个动作、表情都十分到位。容龄的表演得到了客人的赞许,但在父亲眼里,女儿实在是「太不像话」!身为中国贵族,应当以含蓄典雅为美,怎可以这样搔首弄姿?本以为可以打动父亲的容龄,却遭到了更严厉的训斥和处罚。裕庚将女儿关在屋内闭门思过,容龄则选择以绝食的方式进行抗争。几天后,看着日益消瘦的女儿,父亲终于松口了:「跳舞可以,但只能是消遣,绝对不能擅自登台表演!」从此,裕容龄开始了正式的舞蹈学习。为了满足女儿的心愿,父亲从红叶馆请来了专业舞师,并邀请日本大礼官长崎教授女儿外交礼节、音乐、美术、插画等课程。这位轻盈美貌的东方少女正在一步步走向自己梦中的舞蹈殿堂,而前方等待她的是「现代舞之母」——美国著名的女芭蕾舞表演艺术家伊沙多拉·邓肯。伊沙多拉·邓肯年,17岁的裕容龄跟随父亲来到法国。茨威格曾在传记中写道:没有一座城市能像巴黎那样,能使任何与它接近的人感到幸福。这个浪漫之都给容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除了和家人出席各种宴会,她近乎贪婪地吮吸着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息。当她第一次观看伊沙多拉·邓肯的舞剧,便完全沉醉在芭蕾之中。演出结束后,她鼓起勇气来到后台拜师学艺。邓肯看完这个中国女孩的舞蹈,对她的天赋惊为天人,非常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徒弟。而在当时的欧洲,贵族世家的少女学习芭蕾正值风潮,于是裕庚再次满足了女儿的心愿。年,裕容龄(右五)及裕庚全家在巴黎郊区森林咖啡馆和途经巴黎的贝子载振(庆王长子,右四)合影,摄影裕勋龄除了拜师邓肯,容龄还在法国国立歌剧院向著名的萨那夫尼教授学习。事实证明,裕容龄的确是芭蕾天才。仅仅两年后,她便陆续出现在邓肯的舞剧《奥菲利亚》、《水仙女》中,作为一名真正的芭蕾舞演员登台演出,在当时都获得了一致好评。尤其是《玫瑰与蝴蝶》中,当容龄扮演的「蝴蝶仙子」登场时,这位轻盈高挑、面容美艳的东方少女刹那间便惊艳了整个巴黎。舞剧《玫瑰与蝴蝶》中的容龄直到这时,大家才发现:舞蹈,对裕容龄而言,从来就不是贵族小姐的消遣,而是直抵内心的热望与追求。让慈禧爱上拍照的女人如果一直在巴黎深造、演出,或许后来的一切,都会不一样。当年费尽心思让女儿们远离宫廷的裕庚,终究无法阻挡历史的脚步。因为精通英语、法语,又熟悉西方文化,容龄和姐姐德龄从法国被召进宫中,成为了慈溪跟前的女官。除了做翻译,容龄也成了「宫墙内的芭蕾舞者」,常常为慈溪跳舞助兴。起初,容龄并未觉得宫里的生活多有难熬。闲下来的时候,她得以翻阅古籍、研究中国古典舞,还自己编排了许多有新意的节目。她运用在西方学到的知识,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中国风的现代舞。性格活泼可爱的容龄,被光绪宠溺的称为「小淘气」。还哄得一向不爱照相的慈溪,喜欢上了摄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但容龄毕竟从小在海外长大,在宫里呆的久了,心中开始觉得万分压抑。繁琐的规矩、复杂的人情、封闭的外部环境,都成了难以排解的寂寞和煎熬。幸运的是,在这个诺大的宫廷之内,容龄还有一个年龄相仿的知己。身着御前女官服饰的容龄他是慈禧身边的一个太监,名叫小德张,高大英俊、聪慧机敏,与容龄相处很是投契。但这段「禁忌之恋」注定夭折,当裕庚得知了女儿和太监交往过密后,气急败坏,谎称自己重病要求容龄出宫。两个心心相惜的年轻人,自此后,再未相见。这一段无法被常人理解的感情,却是容龄在密闭的紫禁城内,对心中的自由奋不顾身的勇敢一跃。她知道事情败露的残酷后果,但更愿意忠于自己的内心。从繁华热闹的巴黎,到日益萧索的清宫,这戏剧化的经历让容龄终于明白:她可以融合中西方的舞蹈艺术,却无法顺于与封建礼教的规训,浇熄心中对自由的渴望。她可以让慈禧爱上西方艺术,却无法挽回这日薄西山的旧日荣光。与其做一个身不由己的格格,倒不如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普通人。迟暮依旧美人,没落仍是贵族年中华民国成立,裕容龄和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唐绍仪的侄子——少将唐潮宝结婚。唐潮宝曾当过御前马官,英武不凡,也曾留学法国,与容龄有许多共同话题。婚后,容龄没有选择成为闲适的官太太,而是在北洋政府里担任礼官,热心公益事业。她终于告别了曾给自己带来无限荣耀、无限痛苦的格格身份,得以在新生活中去尽情实现自己的价值。她还曾在学校里教孩子英文,做过服装设计,忙得不亦乐乎。虽是旧贵族,但她从不回望过往,只一心过好当下。由瑞士摄影师摄于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提名下,容龄和丈夫双双成为文史馆的馆员。夫妻俩住在北京胡同口的一间小四合院里,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和常人并无差别。虽是政府提供的终身制公职,但裕容龄并没有抱着随意草率的态度。在此期间,她刻苦研习清宫历史以及传统舞蹈,还专门编写了一本书籍——《清宫琐记》,成为研究清末宫廷文化的宝贵历史资料。虽然已经多年未能跳舞,但裕容龄心中始终对艺术饱有深深的热情。因为职务便利,她得以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相互之间作诗填词,好不热闹。原本以为,晚年生活就会在这样的祥和平静的氛围中安然度过,却不想祸从天降。十年浩劫骤然开始,「晚清余孽」、「小资情调」,裕容龄毫无疑问成为了群起而攻之的对象。疯狂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冲进这位独居老人的住宅,将所有的字画古董付之一炬。直到最后,将这位曾经的「东方舞后」双腿打至骨裂,赶进一间破破烂烂的屋子内了此残生。曾经高雅夺目的裕容龄,每晚只能睡在一块冰凉的木板上。就连床铺,也是风波后,走投无路的她通过给周总理写信才得到的。双腿残疾、丈夫离世、又无子女,幸亏得到邻居的好心照料,裕容龄得以生存下来。尽管遭遇了非人的苦难,但这个曾经的贵族,依旧气度高华,精神灼烁。哪怕只能躺在床上,她也每天认真梳洗,发髻总是一丝不乱地盘在脑后。
昔日同事的子女前来探望,她从不诉苦埋怨,而是幽默地和晚辈们聊起有趣的往事,逗得他们捧腹大笑。
什么叫美人永不迟暮,没落仍是贵族?
裕容龄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真正的美,不在于皮相和肉体,而是骨子里的优雅和坚韧。真正的贵族,也从来不是豪奢或炫耀,而是活得精致,始终保有人格与精神上的高贵和自立。走过近百年的时光,她的舞姿曾惊艳了剧院和宫墙,她的美从未随着岁月消逝。比戏剧更出人意料的反转,永远是人生。但无需惊惶焦虑,我们只需像容龄一样,忠于自我,乐观从容地面对潮涨潮落。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份热爱、每一次欢笑,都值得不辜负。哪怕命运不曾取悦于你我,也要自己取悦自己,活得洒脱而坚定!*本文首发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iaorenliangg.com/snys/2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