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看世界
童笔写真情
写作
原来是件有趣的事儿
游敦煌莫高窟
作者:张铭泽
敦煌是此次“小种子青海-甘肃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站。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敦,大也;煌,盛也”,就是盛大辉煌的意思。这里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不仅有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等奇特的自然景观,还有玉门关、阳关这两处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夜色中的敦煌机场
莫高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相传在公元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等朝代跨越一千多年的兴建,逐渐形成了巨大的规模。讲解员告诉我们,这里有洞窟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被国际上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8小1大共9个洞窟,我看到了隋、唐、宋等不同时期的佛像。它们有的还能看出原貌,有的已经残缺不全,还有的整尊被盗走。在这里,我看到了讲述萨那太子“舍身饲虎”动人故事的壁画,还看到了被外国列强劫掠的藏经洞。
马竞驰爷爷和小种子们
敦煌研究院著名研究员马竞驰爷爷告诉我们,这个藏经洞是在年6月22日这一天,被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的。但由于王道士的愚昧无知、官府的昏庸无能,又赶上了八国联军的入侵,藏经洞里原有的5万多件经书、绢画等文物中,有4万余件被英国、法国、俄国、美国的强盗们给巧取豪夺了!现在藏在英国的最多、法国的最精、俄罗斯的最杂。中华大地孕育出的文化瑰宝,如今却被锁在异国的陈列馆内。而我们炎黄子孙只能远渡重洋,才能看见那些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文物典籍。这多么令人痛心啊!
莫高窟之行最让我刻骨铭心的,就是藏经洞里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等我长大了,我要用我们这代人的智慧和力量,把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拿回来!
张铭泽
8岁,现就读于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
★7岁加入小种子口才情商素养营,跟随沈闯老师学习口才与写作;
★年12月参加“儿童经典朗诵会”,获得“优秀朗读者”的光荣称号;
★在中关村第一小学第13、14届读书节活动中表现突出,连续被评为“葵园诗词之星”;
★年参加中国歌剧舞剧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朗诵专业评定为4级;
★爱好中国象棋,年参加多项赛事,北京市象棋少年锦标赛10岁组第13名,大兴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象棋等级赛第4名,首届“朝阳社区学院杯”象棋等级赛第4名,现为象棋三级棋士。
欢迎咨询!